过年

灿若阳光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骐骥过隙间,中国自古以来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春节,已迈着轻快的步伐扑面而至。只剩两天就到除夕了,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对于新年,人们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喜悦,那么期盼。街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卖春联、年画的摊贩,马路上人们一如既往,表情如常的上下班,闲谈间竟然有不少人说她们到现在还没咋置办年货,甚至还有不少人感叹到:感觉刚过完年没多久,怎么又要过年了?面对这种情景,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回忆------</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大约是在小学二三年级时,有次早上刚进教室,有个男同学突然兴奋地嚷了句:“呀,还有60天就要过年啦!”,60天?要过新年了?我打了个激灵,心里开始无比激动、无比期盼。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数着天的过,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新年快点到来。因为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孩子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些平日里极少吃到的糖果、花生之类的零食,才能穿上一身属于自己的新衣服(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大多数家庭孩子众多,兄弟姐妹好几个,往往是大孩子穿小了的衣服再依次给下面的弟弟妹妹们穿,所以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一年四季很难有专属自己的新衣服。唯独过年时,父母才可能考虑给她(他)们做一身新衣服,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家里排行最小的孩子最期盼过年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那时的过年真的是年味很重,气氛很浓。一踏入腊月,人们就开始热闹起来。腊八之后人们就开始隔三差五的赶集,置办年货,今儿买捆葱,明儿买点蒜,大后天再去割点肉,等到腊月二十三祭灶(祭祀灶王爷,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顺遂)后就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大幕。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最忙碌的,要进行大扫除,俗称“扫舍”。母亲会带领我们姊妹几个把整个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清扫一遍。母亲说,扫舍就是扫尘,去霉,祛病,只有把屋子里打扫干净了,家里人才会少生病,多平安,来财运,因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都喜欢,财神爷也不例外。(也正是源于母亲的这个教诲,多年来即便生活在城里,我们姊妹几个仍旧秉承了这种习俗,无论多忙,都会在过年之前把房间彻底清扫一遍。抛开母亲那迷信而又单纯的想法不说,现在看来,一个经过捯饬变得干净整洁的家,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感官上带给人们的都是赏心悦目的感觉)。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七这几天,各家会根据自家的时间安排选定一两天来蒸馍,蒸包子。包子基本是固定的三种馅:油面的,萝卜豆腐的,红糖的(注:肉包子是没有的,因为那时吃肉也是奢侈的,过年买的一点肉主要用于制作肉臊子,招待客人用)。蒸馍蒸包子这天,各家的阵仗很大,摊场很足,家家院里会摆上蒲篮、簸箕这些大小不一的物什,用以盛放刚出锅的包子、馍馍。孩子们这时也各有用途,大些的帮着母亲拉风箱,烧火,小的们帮着往出端馍,晾晒,再小些的则欢天喜地跟在大人后面来回奔跑,看见刚出锅的包子就迫不及待的抓一个往嘴里塞,一不留神烫的龇牙咧嘴,嘴巴直吸溜,那表情又好笑又可爱。虽然忙碌,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到了二十九,父亲负责燣(lán)肉臊子,母亲炸豆腐,蒸甜米,炒做臊子面的底菜,为年三十和初一的吃食做准备。待到三十晚上,激动不已的孩子们会整宿不睡觉,把自己的新衣服放在枕头边,不时地看看,摸摸,会不厌其烦的问父母几点了,天亮了没?好不容易捱到天亮,迫不及待的一跃而起,穿上自己的新衣服洗漱一番就到叔伯大妈婶婶家去拜年了,同时再唤上同龄的堂姐妹一起出去玩。那时的年是浓郁的、丰富的,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是至今让人思之回味无穷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人们物质是欠缺的,生活是艰苦的,过年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过年,更多的是一种期许,一种希冀,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望。所以他们的内心是丰盈的、充实的、快乐的。反观现在,人们物质充裕,生活富足,打扫卫生不必亲自动手,自有家政公司为其代劳,购买东西足不出户,自有快递小哥为其跑腿。平日里的吃穿用度与过年无二,人们对过年没有了期许,没有了念想,自然也就没有了热情,没有了用心。但现在的人们内心却是空虚的、寂寞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淡漠的。</p><p class="ql-block">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前进,它带给了人们诸多便利与好处,这是好事。但为何人们的内心却越来越荒凉、孤寂、贫乏?我想,人,只有心中充满期盼、念想,才会以无比热情、饱满的情绪去用心把事情做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无限怀念已逝的童年,过往的青春!愿往后的日日夜夜,我们仍能保持童年的纯真、曾经的激情,以积极、饱满、昂扬的姿态去生活、工作,不惧岁月,不畏将来!</span></p><p class="ql-block"> 注: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各种传统节日、佳期,除了它本身具有的特殊意义外,其更深层次的含义是:给漂泊在外的游子,分散四方的亲友,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们一个回家团聚,联络感情的由头。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所在,也是节假日的真正含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