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古寺——黎元寺的归属纠纷

蔚州东乡黎元庄西堡龍哥

<p class="ql-block">蔚州东乡黎元庄七堡系列传说故事之二</p><p class="ql-block"> 蔚州古寺——黎元寺的归属纠纷</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巍巍太行山,犹如一条巨龙,斜卧在中国北方。太行山北端的小五台山,坐落在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小五台山山峦叠嶂、五峰耸立,其西台西侧这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弧形山岭叫犁辕岭,黎元庄七堡犹如北斗七星,散落在犁辕岭西麓。</p><p class="ql-block"> 在黎元庄七堡中间地带的缓坡上,有一座佛教寺庙叫黎元寺,历史上也被称为梨园平寺。黎元寺得名于犁辕岭,是一座古寺,清朝乾隆年间的人们,对于黎元寺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了解和考证了,由此可以想见它的古老程度。</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来,根据当地约定俗成的做法,黎元寺一直是黎元庄七堡的寺庙。黎元寺香火旺盛,十分富裕。因为该寺不但有四方香客信众的布施,而且拥有蔚县大南山松树岭一带大片森林的砍伐权。每年除了最为寒冷的冬季,其余时间,黎元寺住持都会安排寺僧、雇佣附近村民,到松树岭上大量砍伐木材,运送到山下各集镇、县城的市场上出售,为黎元寺换来大量财富。黎元寺的富裕,早就引起了白乐、松枝口、统军庄等地村民的妒忌和眼红,乾隆年间,他们与黎元庄七堡村民“因山场树木之利,互争为此寺之主,连年以涉讼,废时失业。”</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六年,福建连江县瞿侪鹤任蔚州知州,接手此案。瞿侪鹤来到黎元寺访问寺僧,查看寺内石碑,深入周边乡村访问乡民,进入大南山腹地实地勘察。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发现任何记载黎元寺归属的证据,也没有发现黎元寺拥有林地的证据。瞿侪鹤对各村居民假公济私、相互告状、争夺寺院的做法,以及黎元寺为了换取财富无节制地砍伐森林、破坏环境的做法,都十分反感。所以,他以蔚州正堂的名义,判决黎元寺乃十方香火,不再专属黎元庄七堡所有,大南山松树岭一带的森林收归朝廷所有,黎元寺今后修葺庙宇需要砍伐树木必须经过批准。同时,为了不影响黎元寺的生计,他协调黎元寺住持通在、通徹出资70两白银,购买了50亩香火地,收取地租用于解决黎元寺的日常用度,维持了寺院的正常运转。</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秋天,瞿侪鹤即将离任,为了防止关于黎元寺的归属和松树岭森林所有权的判决年代久远淹没消失和矛盾复起,他撰文记录了这一事件全过程,并刻碑一块,立于松树岭山坡之上。200多年后,蔚县作家刘仓上山考察,偶然发现了这块石碑。刘仓依据碑文内容,参考有关古籍文献,创作了《梨园平寺归属纷争》一文,为我们再现了这一段历史纷争及其结果。</p><p class="ql-block"> 了解黎元寺的归属纠纷及其最终结果,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启示,就是打官司其实就是打证据。争夺黎元寺的双方——黎元庄七堡与白乐、松枝口、统军庄等村,都没有黎元寺归属自己一方的任何证据,而黎元寺也没有拥有松树岭森林所有权、砍伐权的任何证据。因此,这一官司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任何赢家,参与者都落得一个得不偿失、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感兴趣的读者朋友研究参考,现将蔚州知州关于黎元寺归属纠纷判决结果的碑文内容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粤稽州城之东百里,有小五台,又名东五台,以别晋之清凉山。其山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更有龙池虎洞、深沟幽谷点缀其间,实蔚郡之胜地也。山下有梨园平寺,盖即因地以名寺,不知建自何年,无可稽考。寺之左右前后为西黎元庄、白乐松之口、统军庄、山门庄等村,居民因山场树木之利,互争为此寺之主,连年以涉讼,废时失业。辛丑,余守蔚萝,考之碑志,访之舆论,寺乃十方香火,原无山主。各村居之争讼均属假公济私,因即断定归公。延僧住持劝捐银七十两,置斋田五十亩,岁租所入以供香火。此后寺僧之去讼,官为经理山场之树木,僧为看守寺宇。或应修葺,亦应禀官酌定,量伐木植,以资工料。各村居民皆不得过而问焉。庶争衅永绝,古刹可兴。所虑世远年湮,争端复起,妥叙断案勒之贞砥,以垂永久云尔。</p><p class="ql-block"> 诰授奉直大夫加知直隶宣化府蔚州事</p><p class="ql-block"> 加五级纪录五次军功加一级瞿侪鹤撰</p><p class="ql-block"> 蔚州东乡乡民王自勋谨书</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八年孟秋榖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