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于谦祠

爱逛人文景观的香格里拉

<p class="ql-block">  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呈东西走向,西端曲折,东起北鲜鱼巷,南与侯位胡同、八宝楼胡同相通,北与西裱褙胡同相通,西至崇文门内大街,属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管辖。长465米,宽6米。沥青路面。</p> <p class="ql-block">  麻线胡同,明朝属明时坊,称麻绳胡同。清朝属正蓝旗,称麻线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代代红胡同,后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又称于忠肃公祠、于少保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甲23号,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原为于谦故宅,现存建筑为晚清时重建,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于2017年6月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布局,是一座坐北朝南,带东西跨院的二进宅院,门楣正中悬“于忠肃公祠”木匾,前院有五间倒座南房,进深五檩,硬山清水脊。</p> <p class="ql-block">  前院正房原为一座中式二层小楼“奎光楼”,上悬“热血千秋”木匾,两边楹联“帝念有功群小谗谋冤太惨,公真不朽故居歆记地犹灵”。二层为“奎星阁”,是应试举子祈求“魁星点斗,金榜题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内设三个展厅,分别介绍于谦生平及其勤政爱民事迹、“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于谦诗词及其一生的回顾。</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正院有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正房前有东西厢房各两间,硬山合瓦顶。在正院的西侧,另有两路跨院,每跨院各有正房三间,倒座房三间。在西院西端有西厢房三间,东院东北端有东厢房两间。院内房屋均为青砖到顶的清水墙体,清水脊合瓦屋面。</p> <p class="ql-block">  西裱褙胡同是北京的一条已经消失了的胡同。虽然这个地名沿用,但原来西裱褙胡同绝大部分建筑都已经于2004年内被拆毁,仅保留了极少的的遗存。西裱褙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南侧,平行于长安街,隔长安街与全国妇联大楼相望。西裱褙胡同的名称早在清乾隆年间《京师街坊志稿》中就有所记载。究其缘由主要由于西裱褙胡同靠近贡院,有很多买卖字画的商号,兼带产生了很多专门装裱字画的裱褙行,久而久之这条胡同就被称作裱褙胡同了。如今,昔日的贡院早已被拆除,旧迹难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