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建邺献三计

山水散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束有春</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4日是农历立春节气开始,冬天与春天就这样开始交融了。还有6天就迎来了农历龙年春节,古城南京,从夫子庙老门东及白鹭洲公园的灯彩、从南京城墙的城门联高悬,从无数大红“福”字在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中涌动,年味已经扑鼻而来了。下午,我应邀参加了由扬子晚报社、南京建邺区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世界文学之都与南京城市客厅”迎春茶话会暨“魅力建邺”全国征文竞赛启动仪式,并在会上作了简短发言。</p><p class="ql-block"> 我的发言主旨是希望建邺区努力打造成为南京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第一高地,包括三方面,我简括为三条计策。</p><p class="ql-block">一.建邺是南京发祥地,让“建邺”回归“建业”。</p><p class="ql-block">根据卢海鸣博士的《南京历代名号》一书研究,南京从“金陵邑”开始,两千多年来有50多个名号。而放眼今天,在南京的11个行政区划中,只有“建邺”“江宁”作为曾经的历史名号而被区一级政府使用着,有许多已经成了道路、街巷的名称而存在。与“江宁”相比,“建邺”名称更具历史文化浓厚特点,它是由“建业”演化而来。根据《三国志•吴书》记载,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由京口迁徙到秣陵,第二年即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开始营建石头城,将原来秦代的“秣陵县”改为“建业”。公元229年为东吴黄龙元年,这一年的夏四月,因夏口、武昌都出现了黄龙、凤凰吉象,孙权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到了六月份,孙权与刘备季汉政权开始“参分天下”,真正意义上的“三国”开始出现。到了这一年的秋九月,孙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仍然利用自建安十七年以来作为县制的办公场所来作为皇宫场所。孙权实现了南京都城史的零的突破,开启了南京都城史的新纪元。在唐代人许嵩著《建康实录》中,将由孙权开启的东吴建业政权与后来定都南京(时称建康)的东晋政权、南朝的宋齐梁陈政权,称为“东夏”的“六朝”(亦曰“六代”),南京从此成了“六朝故都”。</p><p class="ql-block">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东吴,将“建业”更名为“秣陵”;太康三年(282年),以秦淮诃为界,改“业”为“邺”,秦淮水北为建邺,水南为秣陵,对南京地位进行贬损,将“建功立业”的“建业”之“业”加一个“右耳朵”成“邺”,而这个右耳朵的原型即为古汉语“阜”字,是小高地小土山,可以起到阻挡前进步伐、不允许建功立业的作用。“建邺”之名也有1742年了,今天的南京市建邺区行政区划源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首都南京第五区即城西区,1958年正式定名为建邺区。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滨江开发,南京市在2002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将古老的建邺区彻底迁出了主城区,有许多文物古迹已经不在其行政区划范围了。经过22年的建设发展,建邺区现已发展成为最现代、最国际的长江之城、金融之城、商贸之城,成为南京市的“城市客厅”。 时至今日,在南京的主城区,只有建邺区还保留了古老的称号,从而使这个区是最年轻又最古老。为了彻底彰显这个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为何不把“建业”这个巨大的无形文化遗产还给这个区呢?让“建邺”回归“建业”,让南京都城史的第一个响亮的、耀眼的符号“建业”焕发出时代价值和人文风采,让南京人民人人都怀有一颗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我们这座城市、尤其是建业区就更有魅力了。</p><p class="ql-block">二.当年流传的童谣,奠定了建业是南京文学之都滥觞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我国古典文学在发轫阶段,童谣歌谣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们熟知的先秦佚名《越人歌》《弹歌》都流传在吴越一带,而《诗经》《楚辞》中的许多诗篇都带有民间歌谣特点。汉代乐府辞虽带有宫廷色彩,但大多体现的也是社会低层的心声,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中收录的“古诗十九首”,更是以朴素的语言,记载了汉末社会动乱现象和人们的心灵呼唤。在当时的建业城和武昌城之间,也传诵着一首童谣被称为《吴孙皓初童谣》,让建业与文学产生了媾连,建业在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中最早提交了作品。</p><p class="ql-block">据《三国志》记载,到了吴主孙皓时代的甘露元年(265年)九月,孙皓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竟将都城从建业迁到了武昌,留下了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孙皓的举动很快遭到了包括在建业生活的大臣及其家属的反对,弄得怨声载道,“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左丞相陆凯上疏进谏,其中有:“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塉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沉漂,陵居则峻危。且有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陆凯指出:“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陆凯上疏中引用的童谣,是天意民心的反映,更是流传在建业、武昌两地之间的民间文学作品,从目前资料看,也应是最早歌颂建业、也最流行的民歌了。由此可见,当时的建业这座城市的生活水准、居住环境、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比今天的“北上广”还要强。建业在南京世界文学之都中的位置是最早拔得头筹,如果我们将“建邺”回归“建业”,那就更加名正言顺、无可争辩了。今天的建邺区在打造南京文学之都第一高地,既有历史底气,更有大量的现代人才作支撑。</p><p class="ql-block">三.加强江东文化研究,建设一座带有城隍庙性质的孙权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我始终感觉,南京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如同上海、南通等地存在的“城隍庙”。旧时,城隍庙是用以庇佑这座城市居民的,如同农村的土地庙是用以庇佑乡村百姓的。我曾几番设想过,如果南京要设“城隍神”,当首推孙权。但历史上有了就有了,重新打造,又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现在南京关于孙权的历史遗迹,除了石头城遗址,还有东郊梅花山上的孙权墓及孙权塑像,但这些都不在现在的建邺区。但建邺区要以弘扬建业精神为己任,有一件事是完全可以做的,那就是在建邺区建筑一座孙权纪念馆或江东孙氏纪念馆。这样,一来可以与建邺区目前提出的打造长江文化、江东文化相结合,增加建邺区的“建业文化”内涵;二来可以与其他区形成互应,以彰显建邺区在六朝文化中的地位。古代的祠堂、城隍庙都是重要的文化阵地,今天各地呈现的纪念馆,也都带有旧时的祠堂、城隍庙性质。建邺区在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公共文化场馆、尤其是博物馆纪念馆存在短板。滨江发展,离开传统主城区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存在枯缺在所难免,但我相信从源头上来让建业与建邺对话、让孙权与江东文化对话,通过孙权纪念馆的建设,一定会让整个南京的历史文化,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都与今日之建邺区打通了、共享了。建邺区在历史的光环下,一定会不断绽放“建业”风采,成为南京市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的新高地。</p><p class="ql-block">有道是:</p><p class="ql-block">江东孙氏建伟业,</p><p class="ql-block">石头城巍朝天阙。</p><p class="ql-block">何惧道路阻且长,</p><p class="ql-block">建邺一脉连建业。</p><p class="ql-block">东吴文化发祥地,</p><p class="ql-block">文学之都涛头立。</p><p class="ql-block">滨江发展廿二载,</p><p class="ql-block">城市客厅高朋集。</p><p class="ql-block"> 束有春 </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6日于金陵四合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