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古镇新愿景 熊盛文摄

xiosw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原名萧滩镇,后升为县治,曾经置军、置路、置府,现在又成为一个建制镇。 这就是江西樟树市的临江镇,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地方,史称"舟车孔道,四达之地",尤以药材、木业、酿造业闻名于世。城内有10门、9坊、6厢、30条街,传闻最盛时"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 <p class="ql-block">这是古代临江军、路、府署大门的望楼,也叫“大观楼”。房檐下的“临江府”三字为明代解缙手书。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父亲曾经在军台做官,王安石也出生在这里。现在已经改为“江西省荣军医院”,院名还是时任江西省长吴官正题写的。</p> 据说王安石父亲当年的住房就在这个位置,当年的建筑早就不复存在。 宋哲宗八年八月,苏轼被贬谪广东惠州,曾经路过临江。当时的建制应该是临江军,那时江西只设了4个军,是路下面的一个行政单位,比现在地级市管辖面积还要大。东坡先生素来好酒,一日讲学大醉而归,时逢秋雨,路面湿滑,行走在小巷中,不小心滑了一跤,将教鞭遗落在小巷中,因而便有“东坡醉酒遗教鞭”的故事。这条巷子也更名为鞭子巷。 万寿宫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应该在全国都算保留较好的万寿宫古建筑。 <p class="ql-block">万寿宫深五进,面积1430平方米,砖木结构。门楼青石壁嶂,素雕花木、戏剧、翔禽浮雕图案, 工艺精湛,栩栩如生。门额上有“万寿宫”的石刻竖匾 。</p> 早些年,我去临江镇时,万寿宫内部的陈设比较零乱。只有一位常住修行者。 这次去,内部全部做了装修,已经面目全非了。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药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并在全国其他地方都修建了万寿宫,万寿宫也成为外地江西同乡的“江西会馆”。 这里原来是“清江户局”,是县衙管理钱粮、户籍、人口的地方。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军占领临江,设立了“清江县苏维埃政府”,因此也成为一处红色遗址。 这座飞檐翘角的古老建筑,并不是普通民居,而是乡试之地,正门上方的青石阴刻着“清江中洲试馆”六个大字。 这里曾经是明清时期周围地区考生参加乡试的考棚或集中住宿的地方。考棚为横排六格式,稍用木板围档即成一间间房间。 这里是当年的码头,因为明成化年间赣江改道,“三江汇聚”的临江镇水运地位下降,码头也逐步衰落。 这是码头上的“接官亭”。因为做过路、军、府、县的治所,来往官员肯定不少,接官是平常公务,修个亭避风遮雨也理所当然。 这是当年临江府的城市排水设施。据陪同我参观的人说,他小时候,常与小伙伴在里面玩耍。排水沟有几里长,一人多高,可同时并排走几人。现在已经废弃了,很难再见当年的原貌。 排水沟上青石阴刻的“清波城濠”四个字清晰可见。“濠”的意思是护城河,叫做城濠,肯定不是一条普通的小排水沟。 从旁边的砖石看,城濠的建筑还蛮正规的。虽然没有走进城濠,但可以想象其建筑规模和当年的地位。 临江街上还有不少这样的老房子。 有些老房子的砖上都刻了制作者的名字,应当有一些年头。当然,一些房子也可能是用当年拆下来的砖盖的,自身的历史并不久。 临江还有一些老桥,据说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墨庄刘氏还有几个古门楼,历史也比较久远。 临江老街的巷子给人的感觉古老而略显沧桑,里面包裹的是满满的乡愁。 真如古代诗人所写,“萧条一径微,来往觉人稀。”“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幽幽的小巷,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这条已经修缮过的小巷,同样保存着历史的痕迹,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韵味。 一堵老墙,几片土瓦,一棵柿树,满树红柿。让人不禁想起古人的诗句,“霜树著红尝柿时”,嘴里还会冒出些许口水。 临江曾经是中药材的产地,现在不少老人还不忘过去的行当,闲来无事时,会找来桔皮,制作成陈皮,增加一点家庭收入。 过去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点零食待客,现在很多地方这种习俗都已消失,可在在临江还不时看到过去的景象。 端午节包粽子很多家庭都不会了,在临江,老人们仍然是自己手工包粽子。 不要说织蛋袋,连做红蛋早就没人搞了。在临江,却比较风行。 孩子们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红线织的蛋袋,并不会觉得很土而自卑。 碰蛋,这个过去儿童的游戏,临江的孩子们还是玩得津津有味。 “天地君亲师”,历来都要顶礼膜拜。现在人早把它抛到九霄之外。 在临江,很多人依然坚守着这个传统礼数,虔诚地祭拜着天地和祖宗。 连孩子们都不会忘记。 在临江,处处充满着难得的烟火气。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要过年了,这位老太把旧门神洗的干干净净。 为的是贴上一幅新的门神,为全家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 这位老太太已经七八十岁了,还在经营她拿手的生意冻粉。她做这一行六十多年,在临江享有盛名。一些大学生回乡第一件事,就是到老街吃碗冻粉。 老人不仅记忆历史,也憧憬未来。谁不想生活越来越好。 “打造美丽家园”,不仅是政府的想法,也是那位老奶奶是心愿。 是的,几十年来,临江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宽阔的袁河穿镇而过,过去成为人们外出的难题。 三十年过去了,袁河上已经相继有了三座大桥,临江人出行方便了很多。 原来狭窄的府前路也已变得宽阔平坦。 在老街之外,又有了更宽更繁华的新街。 赶街的日子还是人山人海。 但卖东西和买东西的都变了。 摊主脸上的笑容告诉了你他们的收入和心情。 一个摊主一天敢进三头牛肉,他的生意如何,你可以想象。 我问这位摊主,六片猪白条,你一天卖得出去吗?他点点头告诉我,没有一点问题。 餐馆的帮工天不亮就赶来上班。 热气腾腾的早点,让摊主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古镇里当下的生活,平静、忙碌、充实、快活,到处都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 古镇人当然不会满足,谁不想锦上添花。省城的书画家来了,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送上艺术家生花之笔的祝福。 看到满头银丝的老书法家泼墨挥毫,笑容爬上了这些领春联的古镇居民的脸。 几位艺术家同时运笔,把最好的新春祝福送给临江人。 拉着书法家正在书写的春联不肯松手,生怕自己心仪的春联花落别家。 书法家与受众交流,到底写什么内容最好。 我就想“心想事成”,谢谢您,老师,您写下了我最想要的祝福。 这位老人欣喜地领下艺术家刚写好的对联。 这位孩子给奶奶一字一字读领来的春联,她也许并不懂字义,但她知道这是一位书法大家的对联,一份值得珍藏的礼物。 一位艺术家为临江题了五个字,“我俚临江府”。这是给临江人的一份大礼物。因为在临江人当下最大的愿景,就是希望他们的民间春晚《我俚临江府》一炮打响,让千年古府再次一鸣惊人。 临江民间春晚的执行导演,带着他的团队正在一丝不苟地组织排练。 墨庄刘氏的村民正在努力排练舞龙,让临江刘家人也好好在世界面前露露脸。 <p class="ql-block">现场的彩排紧锣密鼓地进行,2月8日就是正式播出的日子。</p> 临江古镇有着千年历史,临江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历史会告诉未来,历史也会提示新的愿景。临江人当下最迫切的愿景,就是他们自己的春晚成功。因为这个向全球播出的春晚,会用临江人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世界他们心中的愿景。 老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菜花香满临江府。借用韩愈老先生的诗,略改几字,祝福《我俚临江府》圆满成功,祝福临江古镇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