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郭燕者,宣城敬亭山诗词学会会员,宁国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她曾是军营里的一名教师,转业后回到家乡宁国办了一家名为“爱心天使”的幼儿园,并亲任园长。读郭燕的诗,就像看她为她的幼儿园所起的名称一样,有与“天使”接触一般的感觉,不带有半点尘世的杂质 ,通透明亮,令人读后久久回味而难忘。如你读到这样的诗句:“轻吟陌上好风光,柳淡烟轻入画廊。漫步三津山水处,落花飞鬓喜添妆。”(《春日郊游偶得》),能不为春天的美好,为诗中俊俏爱美的女子击节赞赏么?</p> <p class="ql-block">最初,我并不认识郭燕,知道她并记住了她的名字,是从读她的一首诗开始的,这是一首题为《河沥溪秋日乡居》的七言绝句:“山影千重墨浅勾,烟寒水落碧溪悠。鸡啼霜月乡居夜,闲听松涛漫赏秋。”她用纤细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山乡深秋晚景图:远处的山形,在落日的余晖里重重叠叠,朦朦胧胧;近处的溪流,碧水悠然,潺潺流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夜色的演进,破晓的到来,作者所呈现的画面并不是“罗衾不耐五更寒”的孤寂与寒冷,而是温暖的心境,悠然的心态,她的眼光里满含着对家乡靓丽山水的爱意。整首诗情景交融,动静相生,为读者营造了十分静谧美好的乡居场景,而我也一下子被这首诗的结句“闲听松涛漫赏秋”深深地打动了。现如今,人们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里来去匆匆,各行各业都“卷”得不行,诗作者却有一份难得的“闲听”与“慢赏”,如此雅致的生活情调究是如何“炼”就出来的呢?我很想知道答案,便产生了认识作者的想法,经过一番打听,知道她既是宁国天使幼儿园的园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也是宁国诗词学会的常务理事,就借着到宁国调研诗教的机会,得以晤面,并互加了微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郭燕给我的印象,一如她的诗作,清新简约,飒爽干练,有很强的亲和力。“在繁杂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在谈及诗词以及诗词之于生活的关系时,她如是说,并坦言她的生活态度:做一个“向阳而生的人,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社会,不辜负尊重和信任。”因此对于她而言“晚来风急的彷徨是没有的,只有人间烟火的温馨”!我不禁称奇,有心态如此,是何等之好啊!</p> <p class="ql-block">虽然,在不少人看来,写诗是最没有意义的事,不仅费神劳力,写出来的诗作也换不来三瓜两枣,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钟情于诗歌,热心于诗的创作,终身与诗为伴,这又说明,诗歌乃是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最为宝贵的东西,于是便有了古圣先贤的“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有了今人对“诗与远方”的追求。诗人郭燕,因为热爱生活,因而爱上了诗,尤其爱上了古典诗词,成了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诗评家说:“诗是一种有意义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意蕴,一种趣味,一种境界,一种与生命的质量息息相关的内涵”也即是说,诗歌并不止于语言,在其语言的背后隐藏有一盏美妙的心灯,为我们追寻人生的价值引领方向,不至于迷失了精神家园。所以,诗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们和世界沟通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接地气。读郭燕的诗,你会感受到浓浓的生活趣味。“我对于文字有着最朴素的喜欢,是最本心的爱,每晚休息之前,都会阅读一下。”郭燕爱诗,“但是,我没有那么废寝忘食的陷进去,工作和陪伴家人,始终是占着主导位。”郭燕在她的诗里多次写到家人,写到朋友。甚至还不吝笔墨写到她与家人、与朋友令人神往的小酌。如:“水清山绿远沙鸥,稻菽初黄景未收。菊绕竹篱香落照,与君执手又中秋。”(《癸卯年中秋与爱人小酌》)中秋佳节,家人团圆,她与爱人在水清山绿的美景里,在沙鸥翩翩起舞的图画里,在“菊绕竹篱香落照”的诗情画意中,执手小酌,甘醴入口,醇香绵厚,沁人心脾,这样的生活场景,怎一个“惬意”了得!又如其诗又如其诗《家居初春小酌》:“红泥小火酒初温,几树红梅掩柴门。喜有晚霞相对坐,春风拂鬓笑红尘。”诗中的场景,写的未必是作者自己,但显然有作者的见闻,是作者对生活样态的心仪。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红梅几树,晚霞满天,此时也,对于劳作一天的人,红泥小火酒初温,酒不醉人人自醉,那种心境,用“春风拂鬓笑红尘”来形容,实在是最恰当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 读其诗,知道郭燕是个重情尚义的人。她对家人、对朋友的真挚的情感常常体现在她的诗句中,如其《重阳感怀》:“银杏浮金染,枫林半入秋。芦白斜月冷,雁去暮云稠。天阔相思远,烟轻忍泪流。登高凝目处,还是念归舟。”再如其诗《宁阳秋色》:“白露重阳景更奇,秋光深浅尽相宜。菊香榴笑闲云处,红豆千枝正当时。”个中诗句,情真意切,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意蕴。</b>郭燕的诗清新明媚,不尚浮华,颇有王维、孟浩然的风范,也如李白对谢脁的赞扬:“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因此,读郭燕的诗,一个很突出的感觉,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她的《五月即景》:“沉醉野林间,偷得半日闲。聆听风细细,静坐水潺潺。”读这样的诗,你是否会想起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呢?同样清新明快的诗句,经常出现在郭燕的作品中,如她的《古村上坦感怀》:“上坦寻芳处,廊桥风景新。榴花红胜火,芳草绿如茵。野渡吟朝暮,家山醉古今。游鱼潜水底,飞鸟入浓荫。”如她的《吟河沥溪》:“碧树凝山色,修竹绕翠烟。低吟寻胜迹,长啸洗尘缘。津水无遗憾,一舟可尽欢。常闻河沥好,可做世间仙。”这些诗句,无不具有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音乐美。</b>有人比喻说,诗歌好像跳舞,由一个个美的动作形成一个个美的旋律。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诗歌抑扬顿挫之音乐美的特质。郭燕的诗,大多是标准的五、七言绝句和律诗,诗风清新明快,用词简约,对仗工稳,节奏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乐感很强。如其诗《幼儿园秋日感怀》:“七夕回首去,八月浅吟来。翠柏衔云笑,格桑向露开。一行归雁远,数点雨珠白。促织惊深草,秋声已入怀。”如其诗《上坦即景》:“乡村入夏雨初晴,小径蜿蜒漫步行。桃李垂枝飞燕子,山花怒放迎流莺。”初夏乡村的色彩与灵动无不跃然纸上。而读她的这首《咏宁古镇小溪口》,“古镇幽篁里,东津碧水清。女墙桃李笑,深巷竖琴声。”你是否会被那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循声前往,一探究竟呢?</p> <p class="ql-block"> 诗贵凝练。郭燕的诗从不用冷僻生硬的字,但却很注意“炼”字,读她的诗,会让你产生“一字值千金”的感觉,如其诗“小院篱笆向晚风,乡村薄暮绿摇红。纤尘不染惊颜色,自在花间自不同。”(《咏石榴花》),诗中色彩缤纷,一个“摇”字,凸显了“绿”的浓稠,“红”的鲜艳,画面感顿出,想其情状,煞是可爱。郭燕“炼”字的功夫,其来何处?应和她的细腻观察大有关系,这在她的诗中多有体现。如其诗《大暑日与友园中对酌》:“一夜闲听夏雨轻,染成小院景分明。花黄茄紫青椒碧,却话桑麻水酒情。”若是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不关心日常,断难写出这样充满感情、富有画面感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郭燕写诗,偶尔也作词,她的词如其诗一样,清新可读,这首《满庭芳·醉咏青龙湖》,便是她送给家乡的一份礼物:“一绿水凝波,红杉落羽,江南秋色正浓。东篱吟菊,林鸟伴晨风。几缕烟霞妩媚,凝眸处,翩若惊鸿。归来兮,皖南川藏,天下入梦中。千山还暮霭,茶香野兰,古寺溪桐。步停留,渔舟唱晚天穹。此景谁堪共说?沉醉了,漫山竹枫。宁阳好,青龙湖畔,风光最无穷。”观此词,青龙湖的无穷风光一定会在你的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并因此而生发“游乎,游乎”的激情!郭燕,与诗词结缘,简约而浪漫,明达而向善,所创幼儿园名为“爱心天使”,何其当也;园中稚子,又何其幸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敬亭山诗词学会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合影,前排左一为郭燕</p> <p class="ql-block">作者陈虎山系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宣城敬亭山诗词学会会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