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惟青州(中)青州博物馆与青州古城

幸福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云门山,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青州博物馆。去之前我们已对青州博物馆做了初步了解,它是全国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门类齐全,有“小大博物馆”之称。镇馆之宝有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金环首、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等。博物馆于2022年开始进行了重新装修及布展,新馆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23年5月重新开馆。</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云门山打车约20多分钟来到了青州博物馆。下车来,只见一座白墙灰顶的高大建筑矗立在台阶上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具有</span>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台、阙楼、坡屋顶”特色,颇具汉唐风格。</p> <p class="ql-block">登上高高的台阶,来到博物馆门前。大门两侧摆放着镇馆之宝的宣传展示架。右侧是战国金环首、明赵秉忠状元卷,左侧是东汉“宜子孙”玉璧、龙兴寺佛教造像,也就是著名的“青州微笑”。</p><p class="ql-block">我们已在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了参观时间,凭身份证顺利进入。</p> <p class="ql-block">走近大门进入的是博物馆的二楼,博物馆共有四层,回廊结构,两侧是走廊,每层的展厅由回廊连接。抬眼望去,前方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壁画中间的圆形图案像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馆藏珍宝在它层层光晕下一一展现,仿佛从历史的年轮中向我们缓缓走来。</p><p class="ql-block">这个壁画中共展现了七件珍稀文物,除了门口展示架上的四件外,还有三件-龙山文化陶鬹、商亚醜<span style="font-size: 18px;">(chǒu)钺、西汉鎏金铜风鸟。我们都将逐一探寻。</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二楼望下去,很巧的是,一个身着大红色古代官服的人站在一楼大厅,正在阅读手中的书籍文字,背后是高大的文物壁画墙,恍惚间竟有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到一楼,有孩子手持证书在与刚才看到的“古人”合影拍照,刘蕊说应该是研学活动,正在举行结业仪式。</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博物馆时已经中午12点了,之前做攻略时就了解到青州博物馆有午餐,而且很好吃。我们准备先吃午饭再参观。餐厅就在一楼,进门左侧是取餐台,拿餐盘自选,最后结账。这个时间是吃饭高峰,人还挺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人要了四菜一饭一汤,品相味道都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后先参观一层,一层有供学生们学习实践的活动室、讲课的会议室、文创产品店、石刻展览馆等。我俩在这边先买了几款喜欢的文创产品,还盖了多枚印章。</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来到石刻馆,青州古代石刻遗存丰富,上起两汉,下至明清,跨越两千余年。匠师们在天然的石材上,或铭文记事,或剔图刻像;或圆雕、浮雕,或线刻,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石刻作品。</p> <p class="ql-block">虎兽画像石</p> <p class="ql-block">羊头图案石刻</p><p class="ql-block">看介绍上说,羊在古代被视作吉祥的象征。《太平御览》引《春秋说题解》,"羊者,祥也"。</p><p class="ql-block">在山东泰沂山脉以北画像石墓中,常见中间刻有羊头,旁边再缀以其它物象的画像石,主要用来装点墓室的门楣。另外羊头在民间有资助阳气的意图,阳气旺盛也就意味起死回生,刻画在墓葬中也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祈求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玄武画像石</p><p class="ql-block">玄武,上古的四大神兽之一,是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灵物。</p> <p class="ql-block">翁仲,古代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像,最初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约在秦汉时代被引入中原,东汉以后指陵墓神道两侧列立的作为仪卫的石刻武士像,或文武官员像。</p> <p class="ql-block">石刻碑碣</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特殊记事形式。其主要功用是颂扬功德、载人生平、寄托哀思、抒发情感、褒贬世事等,有的则真实记录了水文、地震、灾异等自然变化。它作为政治历史事件、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吴道子观音像刻石</p><p class="ql-block">吴道子又名吴道玄,被奉为我国画圣。善画人物,更善画释道人物,所画人物之衣纹有飘动之感,故人称“吴带当风”。</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石刻馆,我们来到二楼,在休息区一人吃了一个可爱的冰激凌🍦</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楼的青州历史陈列馆,一眼便看到了龙山文化陶鬹。也就是在大厅壁画墙左上方绘制的文物,应该属于馆藏珍品。第一件宝物寻到了。</p><p class="ql-block">这件陶鬶距今约4600—4000年,1964年出土于青州市南郊的瀑水涧,为夹砂红陶,三袋足,似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鸟。它为龙山文化时期的产物,在当时主要作为盛水或煮酒的生活用器。</p> <p class="ql-block">明铜甪(lù)端</p><p class="ql-block">甪端是古代的神兽,头部一独角向后卷,卷毛,耳与颈部有鬃毛,四足粗壮,每足四趾。尾较小,呈弯曲状。</p><p class="ql-block">甪端形状的香薰炉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是兽型熏炉的经典造型。</p> <p class="ql-block">十一面千手观音铜立像</p><p class="ql-block">明代。国家二级文物。通高165厘米,铜质,重达一吨。观音十一面四十二手。面分五层,四十二手左右对称分布,中央主臂合十,其下两手施禅定印。四十二手中残一手,13手执法器,余皆施手印。手中刻有法眼,因众生有二十五种生存的环境,四十乘以二十五寓意观音护持众生所到的千手。</p> <p class="ql-block">这件可爱的陶瓷青蛙罐原来是一个花盆</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镇馆之宝-明朝赵秉忠状元卷。试卷右上角是明万历皇帝朱书“第一甲第一名”。赵秉忠,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至礼部尚书。他的殿试卷1983年被发现,为海内孤品。壁画墙的最上方绘制的是这件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陈列馆中间的位置,一个单独的玻璃罩内,我们看到了第三件宝物,同样是镇馆之宝-东汉“宜子孙”玉璧。</p><p class="ql-block">玉璧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1982 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白玉质,间有墨色,玉质温润,玉材罕见。璧肉内区饰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上方镂雕双龙纽,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乃“子子孙孙宜室宜家”的吉祥用语。为国家一级文物。但这件是复制品,真品陈列在山东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刘蕊1月去山东博物馆拍摄的玉璧真品。仔细看去中间有修补的痕迹,它并不光鲜亮丽,但却凝结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我们看到了第四件宝物-人面形青铜文物-商亚醜钺。它是绘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壁画墙的左下方。</span></p><p class="ql-block">别看它看起来萌萌的,实际上是件兵器。1965年青州苏埠屯1号墓出土。青铜质,两面透雕为张口怒目人面形,刃部有使用痕迹。它的命名来源于口两侧“亚醜”铭文,“亚醜”是商朝东夷部落名字,真品现藏山东博物馆,这里的是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真品在此,这个也是刘蕊在山东博物馆拍的。沾着泥土的脸颊,还有铜氧化后泛出的绿色,与仿制品比较起来,它确实更像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件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最近看了电视剧《大秦赋》,我竟然看到了这件兵器,长长的手柄上方便是这个亚醜钺。在剧中,它是王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剧照截屏</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的一侧,一个玻璃罩内,我们看到了战国金环首。也是壁画墙中右上方描绘的宝贝,看照片时觉得挺大,实物并不大。第五件宝物寻到。</p> <p class="ql-block">金环首于2004 年西辛战国古墓出土,高 5.6、宽 5.4 厘米。整体略呈椭圆形,为卷曲成环的异兽形象,兽头长有锥状犄角,狭长的耳朵,前部为极度夸张弯曲成环形的的勾喙状鹰嘴,耳后有卷曲状纹饰,似翅膀,与前腿的兽蹄相连,身上刻出细细的绒毛。</p><p class="ql-block">金环首应为剑或刀等青铜器的环首部分,长方形柄部中空成銎,以便于嵌入器身。金环首的出现,是战国时期青州域外贸易往来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陈列馆参观完毕,我们上到了四楼,这里展出的是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最美青州微笑便是此处佛像。这也是壁画最下方描绘的宝物。</p><p class="ql-block">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便是其中之一。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为代表的青州风格佛教造像,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这些微笑的佛像是在1996年青州一所学校修建操场时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区,迎面便是这座北齐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公元550—577年)。只见她眉目清秀,面相端庄祥和,体态修长优美。身披圆领田格纹通肩袈裟,下摆层次分明,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立于绿色莲台上。</p> <p class="ql-block">她眉目弯弯,嘴角上扬,安然浅笑间自带一种宁静与荡涤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北魏贴金彩绘圆雕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弯眉杏目,脸庞圆润,一张国泰民安的面庞。身着纱裙,层层叠叠,一尊雕刻精美的佛像。虽然手臂残缺,仍掩盖不住恬淡安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北齐贴金彩绘观世音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菩萨头戴透雕花蔓冠,眉目清秀,双目低垂,表情庄重。黑发垂至双肩。上身着对襟衣,下身着贴体长裙,裙侧垂璎珞,身前的裙带上装饰有九方浅浮雕图案。菩萨装饰华丽,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p> <p class="ql-block">北齐贴金彩绘圆雕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菩萨高髻,所束冠巾贴金,裸上身,颈佩贴金项圈和璎珞,帔帛顺肩下垂,双腕戴贴金手镯,下着红色长裙,轻薄贴体,腰部束带打结,跣足立于莲台上。</p><p class="ql-block">我感觉这座佛像看上去没有前面几尊佛像面貌清秀,但却自带几分喜感。</p> <p class="ql-block">东魏至北齐 贴金彩绘圆雕佛头像</p> <p class="ql-block">东魏 贴金彩绘右胁侍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北魏晚期 贴金彩绘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p><p class="ql-block">佛像都已残缺不全,拍了几尊相对完整的。</p> <p class="ql-block">四楼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参观完毕,我们走下三楼,这里是书画、陶瓷、陶俑等作品展。</p><p class="ql-block">书画创作与收藏是青州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青州市博物馆馆藏书画有自青州当地人的创作,也有外地名家的作品。时代跨度从明代延续至当代,又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作品最为丰富,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诸多门类,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足以在齐鲁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八幅画作单看不很起眼,放到一起,一幅葡萄藤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景象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墨竹图</p><p class="ql-block">竹茎挺拔,竹叶疏密有致,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竹是高洁的象征,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p> <p class="ql-block">雪竹图</p><p class="ql-block">白雪覆盖竹叶,竹茎却愈发挺拔</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了明代仇英描摹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瓷器展厅,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从原始瓷器的古拙质朴到成熟瓷器的细腻精致,从青瓷的一枝独秀到不同瓷种的百花竞艳,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光彩深刻影响了世界瓷业的发展。青州市博物馆馆藏瓷器,源流明确,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p> <p class="ql-block">孔雀蓝釉双龙瓶</p> <p class="ql-block">粉彩二龙戏珠纹花瓶</p> <p class="ql-block">太师少保图案的瓷瓶及胭脂盒</p><p class="ql-block">“太师少保”,是瓷器上常见的狮纹。主体体图案为一大一小两只狮子,太师、少师、少保均为我国古代官名。古代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三公中又以太师位最尊贵。因“狮”与“师”同音,以“太师少保”寓意官运亨通,有高位的象征,亦表示望子成龙,代代高官。</p><p class="ql-block">“太师少保”这这种通俗喜庆的纹饰,在清末到民国瓷器器上大量出现,深受人们喜爱,俗称“红狮子”纹饰。</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了陶俑馆,馆中的陶器出土于青州香山汉墓。香山汉墓是刘邦的孙子第一代淄川王刘贤之墓。2006年6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青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共清理出 2000 余件陶俑、陶器,2000 余件青铜质、铁质武器,经勘探确定主墓室是一座“甲”字形大型土坑竖穴墓。</p><p class="ql-block">彩绘陶马</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俑阵列</p> <p class="ql-block">至此,博物馆的展厅都已参观完毕,细数一遍,壁画中描绘的七件宝物只看到了六件,还差一件-西汉鎏金铜凤鸟没看到。我们去询问了工作人员,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回到2楼,在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终于看到了这最后一件宝物。</p><p class="ql-block">只见它凤尾细长,自然向上舒展弯曲成优美的弧形,凤羽末端似卷云纹向下卷曲,三羽向左,两羽向右,腹部饰波浪羽纹,脚踏于方形座之上。鸟身首尾相接,凤尾高出头部,体态轻盈,作飞翔起舞状。造型挺拔灵秀,刚柔并济。它应是插于器物上的构件,只可惜我们只能看到文物的残余下来的凤鸟。</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馆藏珍宝终于全部看到,心愿达成。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我们离开博物馆去往青州古城,我们的住宿订在古城里。打车约10几分钟,我们来到古城南门。</p><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城建历史2200多年,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它作为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阜财门是古南阳城的南门,阜财为财富充盈之意。</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下,黑色的青石板路泛着光泽,透露出古城的沧桑与古朴。</p> <p class="ql-block">买一只文创雪糕,在城门前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穿过城门楼,一条古街延伸向前,漫步向前,两边古建、店铺林立、还有的大量衙署建筑遗存、西洋建筑群、遍布古街的牌坊和众多传统民居。</p> <p class="ql-block">海岱都会坊牌坊</p><p class="ql-block">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三门式,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只能走两边的小门。</p> <p class="ql-block">青州网红小吃-老槐树生煎包,无论何时都有排队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豆腐馅的,味道清香鲜美。</p> <p class="ql-block">偶园,最早为衡王府的东花园,后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是中国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它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草木葱郁。</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里偶园也是计划之一,只是天色将晚,恐怕不能仔细游览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偶园,首先看到的是北海世家—冯氏展馆。青州冯氏,又称“北海世家”。在明代在后期政坛、文坛都有突出的成就,著名学者王士祯说:“二百年来,海岱间推学者,必首冯氏。”可见其“文学世家”声誉之尊。</p><p class="ql-block">展馆主要包括冯氏家族支系源流、冯氏后裔:一世冯裕,二世冯惟健、冯惟重、冯惟敏、冯惟讷、三世冯子履、四世冯琦、六世冯溥等人的事迹展示、文学成就及冯氏处世治学的核心—家风家训。</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漫步向前,一座座造型独特的奇石矗立在假山池塘旁。“福、寿、康、宁”四大奇石,玲珑剔透,气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条林间小路蜿蜒伸向远方,古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天色暗了下来,长廊中的灯笼已亮起。</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我们结束偶园的游览。返回途中又看到了天主教堂,青州市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中国神父王保禄在城南门里购置地基,建立了青州第一个天主教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行扩建。</p><p class="ql-block">灯光装饰下的教堂宁静而肃穆</p> <p class="ql-block">我❤️青州</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青州古城,城楼上华灯亮起,灯光璀璨,熙熙攘攘的人群依旧兴致盎然。</p> <p class="ql-block">预定的宾馆就在古城里,南门傍。办理好入住手续,登上二楼,抬眼望去,只见皓月当空,楼阁古色古香,红色的灯笼散发出柔和的光芒,青州静谧的夜晚已经到来。</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回顾这一天,我们以云门山为起点,登山拜寿,看翠柏青山;走入青博,探寻青州的珍贵文物与文化遗产;漫步古城,感受历史遗迹与都市繁华的交融变迁。从晨曦微露至月上西楼,步履不停,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云门山硕大的“寿”字让人叹为观止,博物馆珍藏的各类展品,让我感受了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古城中一处处的牌坊与建筑遗存、高大的城楼与古朴的青砖,都在细诉着青州的岁月悠远。尤其是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做工精湛,美轮美奂,那眼角唇边透出的一抹青州微笑,温柔了岁月,给时光以惊艳,她以独有的方式,抚慰着众生,跨越了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