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美丽

朱瑞明

<p class="ql-block"><b>  那天我去买早餐,偶遇一学生,邀请我加入了“吕东社中末届高中毕业班学生群”。看着这个微群名,黄海之滨那所简陋的渔村学校,那群淳朴的渔民子弟,那段“不务正业”的经历,一一浮现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吕东社中,就是吕东公社办的中学。吕东公社不大,吕东社中自然也大不了,校舍一共也就两排普通平房。一排坐北朝南,一只教室,一只办公室,两间教工宿舍,一间厨房;一排坐南朝北,两只教室,两间教工宿舍,西首空出一个师生进出学校的豁口。没有校门,也不记得有什么校牌。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中里,我当上了语文教师,开始追逐教育的梦想。</b></p> <p class="ql-block"><b>  回到家中,我找出了那只20世纪70年代的材料袋,那里边装着我一些学生的原始名册。翻着翻着,果然翻出了几张“启东县吕东公社中学用笺”,上面是我书写的花名册。我将这花名册拍照上传到微群里,微群里一下子热闹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们谈得最多,谈得最起劲的,竟然是我当年“不务正业”的一件事。</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的社中那么小,根本配不了专职的体育教师。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语文教师,因为喜爱体育运动就被拉了“差”,不务正业地兼上起了体育课。体育设备设施,就是一只铅球、一副跳高架、一只篮球、一副篮球架。操场兼做篮球场,就是两排校舍中间的一小块场心。东西距离倒是够长,到厨房拿一把菜刀在地上画上底线;南北勉强够宽,压到滴水檐下的砖地边,边线也就用不着划了。就这样,除了做操,打篮球就成了主要的体育项目。</b></p> <p class="ql-block"><b>  我教他们拍球、运球、传球、投篮,五人一组轮流赛,硬是把这群连拍球也拍不好的学生,训练成了一支像模像样的篮球队。慢慢儿,能和老师们打打比赛了,从输多赢少,到输少赢多,胜利的喜悦让他们兴趣满满、信心满满。野心膨胀啦,要冲出校门去与邻近社中的学生打比赛了。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每每双赢而凯旋。高兴之余,就在那小小场心里的篮球架子下,拍下了一张“吕东社中高中男兰”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40多年过去了,有关吕东社中的物件,大都已经了无形迹了,唯独那一张男篮照,仍然被同学们珍藏着。照片已然发黄,当年的青春年少如今已近花甲,但学生们侃起篮球来,还是那么兴趣盎然,津津有味。甚至还有人在微群里嚷嚷着:下次聚会,再和老师打一场篮球。</b></p> <p class="ql-block"><b>  我不知道,当年语文教师上体育课,是不是“不务正业”?</b></p><p class="ql-block"><b> 但我知道,我是把它当作“正业”来务的,务得认真,务得用心,务出了成绩,务出了学生心中一段永远抹不去的美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