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李庭芳,于1922年7月25日出生于东阳关村的普通农民家中,受解放区革命工作及身边的战斗的影响(川军的皇后岭抗日战斗,八路军的响当铺战斗,神头岭伏击战以及八路军抗日宣传等),从小就努力学习,在17岁(1938)就参加牺盟会游击队员,从事书写标语,宣传演出,组建农工青妇群众组织,教唱革命歌曲等工作,后因为父亲有文化,就从事了教育工作, 先后在全县的11个村镇担任教员,历时42年,他的学生遍布全国,有当领导的,有一般员工,有农民,有工人,还有好多的同行教师,以至后来父亲离休后和母亲出去,每到一地都有学生招待。</p><p class="ql-block"> 爸爸受当时的革命影响,在家人都不同意的情况下,17岁时找到本村的游击队政委史纪言参加了牺盟会游击队员,从而投身到抗日工作中,在平汉线的磁县,武安一带书写标语,宣传演出,在洪井,洪岭村与八路军特务团一起在县城周围捉汉奸,打击少量外出的日军,在停河铺到县城间割电线,在本县曹庄发展组建农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组建儿童团,教唱革命歌曲,等做了大量的抗日工作。</p><p class="ql-block"> 43年第三次精兵简政后,我父亲离开了政府,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工作,先后在源庄,王家庄,西井,栢峪,黎城中学,西井中学,停河铺中学,东阳关中学,马家峪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任教42年。</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地父亲都会和当地的群众,家长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在王家庄中心校时就除完善小学生教育外还建立健全了成年人识字班,全由我父亲在夜间或午休时讲课,教育方法对,吸引参学人多,新华报社还对我父亲做了报道。春节时还组织表演广场快板剧,丰富乡村人们的文化生活。在西井高小时适逢抗战胜利我父亲执导出演了“反对蒋美商业协定”街头剧,深受领导和群众的欢迎,还执笔编写了“纺织英雄李秀莲”,唱遍了全县。在东阳关中学期间领导学生勤工俭学,到山上割荆条编箩筐,帮助农村夏秋收割粮食作物,帮助林场上山植树,清除山林里的松毛虫,还在野外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补贴学校灶房用。白天勤工俭学,晚上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补习功课,这就是我的父亲,用自身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每离开一地,都会受到群众依依不舍的夹道欢送。</p><p class="ql-block"> 对待学生就更是关心备至,在西井高小时就有学生陈安然被毒蛇所伤,我父亲不离左右照料一天,直到转危为安;在栢峪高小时我父亲关心学生疾苦常备药品为学生住宿除臭虫,灭跳蚤,还为有病的学生扎指头,刺嘴唇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黎城中学时,常抓紧课堂教学,课余和空堂时间给学生吃偏饭,对作业更是细批细改,总批眉批,个别当面批改,指出错误直到心领神会。在这样的教导下,我父亲所教的栢峪高小的五班和八班毕业在长治投考中大部分被录取;在黎城中学所教的五班50余名学生全部考入高中,师范,中专,全区排榜第一。在东阳关中学61.62年招收的四班和五班除部分学生受自然灾害影响退学剩余的25名学生全部升入高一级学校,东阳关中学轰动了全县。就这样我父亲用自己的辛苦赢得了学生高兴,家长满意,社会赞扬。父亲也在56年的教师薪资评议中得到每月工资66.5元,成为教师队伍中最高者。</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党也有不舍得追求,尽管在很早的50年就提出申请,但因为成分问题一直未被批准,但我父亲一直未放弃,最终在离休后的第六年里(1990.6)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的入党不是为了做官,不是为了享受,完全是一种信念。</p><p class="ql-block"> 肯吃亏,能吃苦是我父亲的品德,他常对我们说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二三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文革中被无辜批斗,游街也能忍着,还为给学生买纸张,墨汁让他们写大字报,给学生办资金,筹粮票帮助学生出去串联。在东阳关中学被无辜罢课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能欣然接受,和民工一起去襄垣修勇进渠。20多年工资不动也毫无怨言照常工作。受到一些领导的不实指责也能泰然处之,由于父亲肯吃亏,能吃苦,肚量大上天也给了他98岁的高龄。</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但父亲也不闲着,而是继续工作,用了10时间,无任何报酬,参与了黎城党史,黎城县志的编纂工作,后由于在外联系较多的黎城籍人员,又亲自编写了(黎城老干部名录)印刷3000册并分发给每个在外的老干部手里,期间为核实资料不顾70多岁的高龄,多次往返于长治,太原,大同,并到西安,成都,重庆,郑州,邯郸,临汾等地采集资料,就是为了一个准确,不漏而不辞劳苦。从而获得了模范老干部,老干部标兵,修志模范等称号,还把照片事迹公布于大街进行宣传。</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生有得也有失,但上天有眼让我父亲得的更多,好多都是在失中有得。父亲走了三年多了,近期在家翻阅父亲留下的生前照片和一些对自己的历史记录,收集起来,编此美篇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父亲就读的学校,东阳关小学,时间是1936年六月,照片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父亲,意气风发也好帅</p> <p class="ql-block">岁月的刮刀修饰着父亲的面孔,脸上多了许多的深深的老年纹,不觉得父亲已经老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和我舅舅在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工作证上的父亲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茶壶山下的合影,父亲和他的同事们</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修县志时和在外工作人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九十岁时他的学生给他做的画和中堂</p><p class="ql-block">茶壶山下育才手,皇后岭㫠老寿星</p> <p class="ql-block">七十岁时他的32位学生给他做寿,并送牌匾 呕心沥血育英才</p> <p class="ql-block">在太原和他的学生史玉庆,马苏旺合影</p> <p class="ql-block">完成县志编纂后和所以参与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马家峪小学毕业留影</p> <p class="ql-block">95岁寿诞时他的学生给他做寿合影</p> <p class="ql-block">县老干局局长王苏玲过年时慰问留影</p> <p class="ql-block">家庭合影</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的金婚留影</p> <p class="ql-block">县里颁发的金婚纪念牌</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东阳关老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东阳关老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病重后在家给父亲喂食</p> <p class="ql-block">医院里两个妹妹红苏,红锐给父亲洗漱</p> <p class="ql-block">小妹红锐给父亲喂饭</p> <p class="ql-block">弟弟红彪给父亲喂饭</p> <p class="ql-block">东阳关学生给父亲的挽联</p> <p class="ql-block">西井学生给父亲的挽联</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得到的国家级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吾父李廷芳,東陽關人,與母共育吾輩兄妹四人。父生於壬戌年(1922)七月,卒于己亥年(2019年5月)享年九十八。</p><p class="ql-block"> 父幼,讀于本地高小。其十七歲入職,於壬辰年(1952)修于山西大學教師進修班。先後任教于县多處中小学。凡此種種,欣然受之,不曾有怨,盡心盡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p class="ql-block"> 謀事其間,因家之成分不幸,受不能受之事,未嘗有怠,竭力而為。文革遭冤,受下放批鬥遊街之苦,仍定其真心,清白處之。幸百姓之庇,安能無禍。雖如此,父渴求入黨,欲展其之熱忱。遂於庚午年(1990),離休六年後入黨,其願已成</p><p class="ql-block"> 父平日衣食簡樸處之,一衣常穿數年,多綴有補丁,不以為意。謀事多徒步,往返於家與學校之間。父常告誡吾輩:人待我一尺,我敬人二三尺。說之並為之,寬厚待人,不畏吃虧。</p><p class="ql-block"> 離休後,不為名利,盡其所能與他人共編縣誌。為定老幹部之名錄,書信傳於全國,並親身訪數十省核查之。後己之文為他人冒名署之,不以為意,只為工作。兩次印《老幹部名錄》,書既成,親自寄發于各邑黎城籍老幹部之手。除卻,又為本邑老幹部義務收黨費,送報刊,為其力所能及之事。 此乃吾父,可佩之人,以言傳身教,成吾家之風。吾必傳其志,教吾子孫行正道,成君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简历</p><p class="ql-block">1930-1937在东阳关镇立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1940-1943在西黄须村小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43-1944在源庄小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44-1945在王家庄小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45-1948在西井小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48-1951在栢峪高小任教</p><p class="ql-block">1952-1956在黎城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52-1956在山西大学教师进修班学习</p><p class="ql-block">1956-1958在西井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58-1976在东阳关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76-1978在下马家峪学校任教</p><p class="ql-block">1978-1980在停河铺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1981-1984在县教师进修校工作</p><p class="ql-block">1984年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