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敬梓镇位于紫金县东部,东、北面分别与五华县华阳镇、长布镇交界。省道S120广(州)下(堡)线经过镇内,中坝河经境内至敬梓镇洋高村,流入五华县。全镇总面积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20亩、山地面积13.02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p><p class="ql-block"> 乡境原称径仔,因地势狭长而得名。后谐音改为敬梓。明清时属琴江都中镇社(约)。民国初属第六区,民国18(1929年)属第三区,民国34年属中正乡。建国初属第一区(附城),1952年5月属第二区(中坝),1958年10属中坝公社,1961年4月分立敬梓公社,1963年又并入中坝,1973年4月再度恢复敬梓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称敬梓乡。现为敬梓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名和历史名人吴敬梓没有任何关系。</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小说《儒林外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