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礼忠常青树的美篇

田礼忠常青树

<p class="ql-block">褐马鸡(英文名:Brown Eared Pheasant,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的鸟类。是马鸡属中的一个种,它只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境内是除环颈雉外分布最北的一个种,是中国的特有种。我国古代武官帽上常佩有褐马鸡尾羽,与孔雀羽毛混合成的叫作"花翎"。</p><p class="ql-block">褐马鸡成高约60厘米,体长 96-100 厘米 ~1.2米,体重5公斤,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又象一对白犄角,因而有得名“角鸡”。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线”。褐马鸡整个尾羽向后翘起、形似竖琴。</p><p class="ql-block">群体活动集群,日行性,喜沙浴,善奔走,性机警。留鸟。褐马鸡性情暴躁、健勇善斗,有置死不避艰险的品格。11月,褐马鸡准备越冬。这时,防寒,抗逆本领显著增加,并能适应一般的环境独立生活。从12月至翌年的春季,为了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和防御外来天敌的侵害,褐马鸡始终进行群体活动。食性褐马鸡为杂食性鸟类,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都是它采食的对象。其中,植物有山尖子、松子、刺梨以及沙棘果等四五十种,动物性食物有像蝇类、蚊类、蛇类以及蝗虫类等。褐马鸡也喜欢觅食真菌类的银盘和羊蹄、荞面蘑菇等。生育繁殖褐马鸡的生活很有规律,一般在春季3月份进行交配繁殖。每到这个时期,雄鸟之间常常为争夺配偶而进行殊死搏斗。其间,雄鸡为了显示它的威风,叫声特别粗重而宏亮,远在两公里之外亦隐约可闻。它鸣叫时昂首伸颈,尾羽也高高翘起,煞是好看。然后,雌雄追随,离群交尾,并寻找藏密的林下或灌丛间地面占领巢区。褐马鸡的雏鸡孵出至幼鸡生长发育阶段,即6-9月,正是阴雨连绵、降雨过量的季节,这种高湿低温的生态环境势必影响到雏鸡、幼鸡(雏、幼鸡最怕露水),造成觅食困难、营养不足,死亡率增高,导致种群数量相应减少。 4月份将巢内略铺一些干草枯叶,即偎窝产卵。褐马鸡一次产卵4枚~17枚,多达19枚。卵壳呈灰褐色,长50.6毫米,直径42.1毫米,约重56.3克。5月,其卵开始孵化,孵化期26天左右。6月,雏鸡出壳,由成鸡寻食哺育。7月,成鸡带领幼雏活动,进行避暑、换羽。8月,幼鸡能独立觅食。这时家庭之间开始混合成群,由高处地段逐渐转移到低处生栖。9月,幼鸡基本长成,活动能力增强,游荡范围扩大,随之群体数量也逐渐增多,且多以群居。 栖息环境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它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米~1500米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米~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p><p class="ql-block">欧亚:中国东北部</p><p class="ql-block">现有措施为了保护发展褐马鸡这一稀有珍贵资源,中国鸟类学会则把褐马鸡作为会标,山西省已将褐马鸡定为省鸟。</p><p class="ql-block">198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吕梁山的庞泉沟和芦芽山林区建立了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河北省政府于1984年批准将蔚县小五台国有林场改建为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韩城市建立了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议措施1、就地保护:在靠近北京的东灵山有一个种群急待保护。2、现状调查:保护区内的种群需继续进行监测;应加强科学研究以更加明确其生态学需要。3、迁地保护:对捕养种群应仔细管理以减少基因多样性的损失,庞泉沟驯繁中心应辅以适当的饲养。保护成果1987年调查仅有数百只。1998年,韩城市西北山区发现少量褐马鸡。截止2011年,仅韩城市褐马鸡数量就增加到近2000只,成为中国褐马鸡重要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鸡形目</p><p class="ql-block">雉科</p><p class="ql-block">马鸡属</p><p class="ql-block">GALLIFORMES</p><p class="ql-block">Phasianidae</p><p class="ql-block">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p><p class="ql-block">Brown Eared Pheasant</p><p class="ql-block">Swinhoe, 1863</p><p class="ql-block">PAL : ne China</p><p class="ql-block">1,100 - 2,600 米</p><p class="ql-block">留鸟</p><p class="ql-block">3,300-11,000 估计</p><p class="ql-block">下降</p><p class="ql-block">5 年</p><p class="ql-block">一级</p><p class="ql-block">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森林;灌丛</p><p class="ql-block">96-100 cm</p><p class="ql-block">51.8-58.2 cm</p><p class="ql-block">male</p><p class="ql-block">1650-2475 g</p><p class="ql-block">1450-2025 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