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续<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0488gl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快乐小分队的新疆之旅(九)~喀什古城-克州冰川-白沙湖-盘龙古道-慕士塔格冰川-喀拉库勒湖</a>的游览,我们于7月14日早上观看完喀什古城开城仪式表演之后,从喀什来到莎车~这座拥有3000年多历史的古城;相对于已经被商业包裹的喀什老城,莎车就是最原滋味的维吾尔小城。我们在这里主要游览了莎车非遗博览园和莎车老城古街区。</p> <p class="ql-block">莎车非遗博览园是现代复建的宫殿院落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它有着明蓝花纹的屋顶和土黄砖墙,工艺多为砖雕木雕还有陶瓷贴片,图案对称、精致的镂空花纹遍布在宫殿里的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尖顶拱门以及穹顶极具伊斯兰风格,浓浓的异域风情,明艳又梦幻。</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意穿梭在长廊、楼阁、花园里,好像走进了《一干零一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园内可爱的小白鸽悠闲自得地立在高大的墙壁或窗台上,与人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呈现各民族融合的习俗、服饰、乐器等;特色民族手工艺品也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整个园区既保留了原始质朴的古老风格,也有现代美轮美奂的西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尤为突出的是园内组织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彰显着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十二木卡姆”诞生在莎车,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它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情操及喜怒哀乐,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在长达一个小时欢歌热舞中,热情的表演者不时走下舞台至观众区与大家一起翩翩起舞,表演现场的气氛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十二木卡姆表演结束之后,惊险刺激的"达瓦孜”表演又在旁边的场地中央开始了。达瓦孜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古老传统杂技表演艺术,它不仅是一项高空走钢丝的杂技表演,还融合了歌舞和体育元素,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艺人在高空走钢丝时不仅变换着各种姿势,还转动着呼啦圈,技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更让人称绝的是盲走钢丝,在我们替他心惊胆战地捏一把汗时,表演者还在高空险象环生地与观众互动着……,整个表演精彩绝伦,让人拍手称赞!</p> <p class="ql-block">莎车老城古街,是在莎车老城街区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形成的文化类的综合景区,沉淀着莎车自古以来的民俗文化,比喀什更加充满人文气息,是体验特色的民俗风情绝佳地方。这里还是多民族融合的城市,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3%,我们的面孔成了少数派……;</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上,异域风情的店铺中,葡萄干、红枣及巴旦木、核桃等坚果种类琳琅满目;里脊羊肉、馕坑肉、烤羊肝、烤腰子、腱子烤肉等烤肉品种繁多……。</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向路人询问哪家烤肉好吃时,一个路过的当地人热情地为我们带路,来到老城喀赞其街有40多年历史的古老烤肉店,他们的烤肉是用木炭烤出来的新鲜土羊肉加上最好的调料,做出来的羊肉串更加正宗,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成为我们到莎车老城品尝的美食之一;莎车的鸽子肉也是特色美食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西域的历史上,莎车的过往对比现在要辉煌的多,她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写满了传奇,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中举足轻重的叶尔羌汗国的都城,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古迹;叶尔羌汗王宫等景点,由于时间关系,留待以后参观。</p> <p class="ql-block">7.15日早餐后从莎车出发,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来到叶城,打卡新藏线零公里处,原来“壮美天路,始于叶城”!</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无花果王</i></p> <p class="ql-block">之后继续前往和田,到和田县拉体乡政府后果园内逛了无花果王景点。登上3米多高的观树平台,望着这一棵无花果树形成的这片绿色,很是壮观!果树大概栽种于明朝,距今5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达1.5亩,树高4来左右;果树爬地而生,周围新枝盘根错节,向四周蔓延,如蛟龙起舞,在全国也实属罕见,被称为无花果树之王。</p> <p class="ql-block">因无花果不耐寒,故冬天时,需将支撑这棵果树的木棍撤掉,平放树身,将一些作物的谷杆压在其上,然后盖上;春天再把它挖出来,仅这样做一次,就需要一个村的劳动力用一周才能完工;年年如此的养护使古树枝繁叶茂,连年新技劲发,一年结果三茬,每茬结上万个果子,6~10月都能吃上新鲜无花果。</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和田博物馆</i></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和田地区博物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巨大的毛主席塑像矗立在广场中央。</p><p class="ql-block">和田,古称"于阗”,早在距今10000年前,和田先民就已在此生息繁衍,我们熟悉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器,无不展现着早期和田与内地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包括和田在内的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都致力于对西域的统辖与经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和发达的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西域,极大地促进了和田及其他西域地区的发展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大门,悬挂正中的大幅影印版“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非常引人注目,6月20日我们在乌鲁木齐参观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时见到过此件国宝级文物的原件,它是1995年10月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塔克拉玛千沙漠南缘尼雅河畔的“尼亚遗址”中发现的,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尼雅遗址,是新疆地区古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且保存状况良好的大型遗址之一,系东汉时期及之前存在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地,距今两千年。该遗址于1901年被英国人斯坦因在无意中发现并盗走了大量文物;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庞贝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出土了汉代五铢钱、躺在棺内的男女古尸、纺织品、陶器、木器、铁器、漆器等文物中,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护膊织锦最为有名。而创造尼雅文化的精绝古国为何神秘消失成了沙漠废墟?至今还是瀚海荒漠中的不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这件玉猴是和田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以白玉雕琢而成,造型为1只蹲坐状的大猴,怀抱1只小猴,肩部骑有1只小猴,寓意“辈辈封侯”,设计匠心,动作自然生动,富有情趣。和田地区的采玉业在青铜时代已有相当的发展,但琢玉业自唐代才开始起步,工艺较内地明显低下。这件玉猴可能不是当地玉工的作品,很可能出自中原玉工之手。</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物证史,通过大量的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雄辩地证明:和田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2000多年的岁月里,和田与内地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田不仅是玉石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也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左右,佛教传入于阗。一般认为佛教初传于阗时流行的是迦湿弥罗系统的小乘佛教;约3世纪中期以降,于阗大、小乘佛教井行;5 世纪开始成为著名的大乘佛教中心。10世纪中叶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对佛国于阗发动了长达40余年的宗教战争,最终灭掉了于阗,使和田地区的佛教急剧衰落。佛教最终被伊斯兰教取代。</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热瓦克佛寺遗址(微缩模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热瓦克佛寺遗址</i></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前往位于和田地区洛浦县城西北50公里处沙漠中的热瓦克佛寺遗址,它是古于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时代较早的一处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热瓦克佛寺遗址时正值14:00点多钟,烈日炎炎之下空旷无人,诺大的热瓦克佛寺遗址展厅大门紧闭;在卫生间的旁边见到一户人家的三个孩子在树荫下做着作业,</p> <p class="ql-block">所幸热瓦克佛寺遗址开放,可以沿着沙漠中修建的步道远距离环视,距停车场400米左右。我们停好车朝着沙漠深处的热瓦克佛寺遗址走去……</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遗址总面积达2250.平方米,佛塔残高约9米,正方形基座的四边中央筑踏道,圆柱体塔身上方的覆钵顶已经坍塌,塔四周修筑围墙,形成方塔院。其建筑形式和壁画风格深受犍陀罗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一直沿用至10世纪。唐代后期逐渐废弃。现存建筑规模基本保留了初建时期的状况。自20世纪初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之后在国内外考古界和史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p><p class="ql-block">热瓦克佛寺遗址旁的佛塔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出土大量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壁画和塑像,是和田地区重要的佛教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我们不顾烈日当空在热瓦克佛塔寺旁的沙山上游玩,灼热的沙丘烫手、烫脚、烫屁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沙漠公路</i></p> <p class="ql-block">7月17日上午我们从民丰县天合主题酒店出发,前往且末县,全程有高速公路可通往,为感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浩瀚和胡杨林的壮美,我们特意途经一段塔里木沙漠公路。</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流动性沙漠中最长的等级公路,也是我国修筑的第一条沙漠公路,于1993年3月动工修建,1995年9月竣工,建设总投资7.9亿元;</p> <p class="ql-block">沙漠公路修筑采用强基薄路面结构,路基振动干压实和土工布稳固沙基施工工艺;为保证公路不被流动的黄沙掩埋,同步实施了芦苇方格和芦苇栅栏等固沙防护手段;</p> <p class="ql-block">因而形成了一条与公路一样长的绿化、固沙带,在浩瀚的沙漠中为公路保驾护航!正是中国科技人员在与极端环境进行抗争所发挥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穿行荒凉的沙漠时仿佛身处灌木丛中,使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充满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公路北接轮南油田公路网与314国道连通,南与315国道衔接,全长522公里,其中沙漠路段466公里。我们只在其中行驶了一部分路段。</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沙漠公路时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体感适宜。</p><p class="ql-block">遇见壮观的沙海波浪时,我们会停车游玩,奔向沙丘,</p> <p class="ql-block">体会人类在浩瀚沙海这种极端环境中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感受着在松软的沙漠里摸爬滚打游玩的那份童趣、新奇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遇见胡杨林,我们下车拍照,作为极干旱沙漠阻挡风沙侵蚀的唯一高大乔木,粗壮的胡杨有时给人一种“一棵胡杨一片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观赏着挺立的胡杨林,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千姿百态,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荒漠戈壁中</span>一道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时至下午,我们行驶在烈日炎炎的沙漠公路上,车内温度显示45度;还近距离见识了沙漠中的龙卷风,真是风沙如雾、艳阳似火!</p> <p class="ql-block">担心细沙灌入鞋内不容易清理,我们穿着酒店一次性拖鞋下车走进沙漠,仍能感觉到脚底沙粒的灼热!</p> <p class="ql-block">远处无尽的沙丘看不到一丝生命的迹象,</p> <p class="ql-block">只有在荒漠中屹立数千年的胡杨,见证了这里的一切变迁,并赋予这片荒漠无与伦比的魅力,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从上午10:30分由民丰县进入G216沙漠公路,到16:30分经S233省道驶上G315国道,我们在这段沙漠公路上行驶、拍照、游玩6个多小时。虽然在沙漠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不长,却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在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浩瀚沙漠的辽阔与壮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身体验</span>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祖国强大的基建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被国家科委评为“1995年全国科技十大成就奖”,它的开通成将去往乌鲁木齐的路程缩短了500公里,对加快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且末县博物馆</i></p> <p class="ql-block">这天17点左右我们到达且末县,至博物馆参观了《且末历史文化展》。且末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是丝绸之路上的南道重镇,总面积14.0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行政面积第二大县。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红枣林果业是当地特色产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大厅,一幅浓郁生活气息的油画《枣乡人家》展现在大厅一侧的墙壁上非常醒目。此画2015年10 月14日曾在新疆且末县第八届玉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展出。</p> <p class="ql-block">此画长4.1米,宽2.49米,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文化馆用60000枚且末红枣核拼贴而成,以“最多红枣核拼贴油画”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展览中除了介绍且末县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之外,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展厅中还展示了两个基尼斯之最。1996年,在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了一件胡杨木箜篌,制作于公元前500年前,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箜篌架体,以“最古老的拨弦乐器”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且末也因此得名“箜篌故里”。</p><p class="ql-block">箜篌作为一种古代拨弦乐器,两千多年前已盛行于西域。这件文物出土之前,因没人见过箜篌实物,箜篌音乐在中国只是停留在壁画、雕塑和有限的复原研究上。且末扎滚鲁克墓地箜篌的出土,为研究西域音乐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音乐发展史的一项空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串和田玉珠链由新疆且末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组织民间玉雕艺人,选用和田白玉制作,共7158颗(玉珠呈雨滴状,单颗平均长度1.48厘米)。长:133.33米,因此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长的和田玉珠链”,曾展于2013.9.26日新疆且末县帝“第七届玉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我们在《枣乡人家》油画前合影留念。观展中讲解员介绍过一个维吾尔族人尼牙孜伯克的宅院、庄园~“托乎拉克庄园”,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距博物馆不远,推荐参观,于是我们前往实地参观。</p> <p class="ql-block">“托乎拉克庄园”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封闭式院落,建筑面积780.84平方米,内有前后庭院和11间房屋。</p> <p class="ql-block">依据后庭东侧房间门额上的题记,推算修建年代约为1911年。庄园别具一格,纹饰古朴典雅,具有当地典型的传统居室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我们从县末县至若羌,在G315国道边,不时出现的胡杨树向我们展示着它抵御酷暑狂沙的倔强;</p> <p class="ql-block">我们仍然兴致勃勃地选择方便停车的地方下车与这沙漠中的英雄之树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若羌县位于中国新疆维语尔自治区的东南,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及阿尔金山一带,总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有“华夏第一县”的美称。</p><p class="ql-block">若羌,古称楼兰,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成为中国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以及文化交融汇聚地,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被称“历史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楼兰博物馆</i></p> <p class="ql-block">与往常一样,我们每到一地,总是先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来到若羌我们参观了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楼兰博物馆。一到博物馆就被外墙上高大的楼兰美女浮雕像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欣赏着浮雕墙上妙龄女子,其面容散发出一种来自异域的美丽,表情生动真实,身姿优美灵动,是按照楼兰古城遗址出土的女尸容貌所复原。楼兰古城遗址,位于今罗布泊西北角附近,周围大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现不对外开放;楼兰博物馆成了我们了解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参观,放置于展厅中央的楼兰古城复原模型特别引人注目,这个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庞贝城”的楼兰古城原来是这个模样!我们仔细地观察着:楼兰古城平面大致呈方形,东城墙长约333.5米,南城墙长约329米,西北城墙长约327米。古城城墙系用粘土和红柳枝或芦苇间筑。</p> <p class="ql-block">房址遗迹及遗物主要有大量的汉文文书,少量佉卢文书,以及木尺、残笔、漆制品、陶器,金属制品和一些日常用具等。出土的土简纸文书,提示出这里就是曹魏西晋时期的西域长史治所和驻地。</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的这个楼兰美女古尸于2004年出土,身高约1.65米,年龄在25岁左右,深褐色长发长至膝盖处,深眼窝、高鼻梁,脚穿精美皮靴,头带一顶插着羽饰的尖顶毡帽。历经千年后,她的眼睫毛依然清晰可见,肤色呈古铜色,她的腹部隆起,初步判定该女子因为难产而死,现在腹中还有胎儿,在她的身下发现大量早期凝固在衣物上的血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楼兰美女的陪葬品,装水都不会漏,是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楼兰的地理位置处于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中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出土物品也显示了楼兰作为汉晋早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转城市的特点。当时楼兰经济贸易十分频繁,随之带来的艺术文化传播,造就了楼兰文化艺术的辉煌时代。两千余年来,它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现今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早已超越其作为交通路线的定义,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将更加促进这种精神和价值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距楼兰古城遗址东175公里的沙漠中发现的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是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此处为"上千口棺材的坟墓”,成为世界上出土古尸最多的墓葬。这些墓葬的地上设施和地下葬具,都保存比较完整,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居民的面容及他们对生死的认识和愿望;</p> <p class="ql-block">中国考古学家于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小河选址发据出的一具女性干尸,虽然经历了4000年,但干尸的保存完好。面部笑容清晰可见,考古学者感叹其美丽且完整性,又是在小河遗址发掘,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p> <p class="ql-block">我国科学家近年对“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探索的土地”的罗布泊进行实地考察证实,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我们还了解到,现在若羌县保存的古代遗址中,有个“米兰古城”非常出名,考古发掘出土了300多件唐代吐蕃文木简,还发现古代的灌溉渠系遗址。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魏晋时期始建的、鄯善繁盛时期的米兰佛教遗址。</p> <p class="ql-block">佛教遗址散布在古城附近,有寺院、有佛塔即“牢堵波”等14处。其中二号佛寺遗址,长方形塔院式建筑,中央主体建筑仅存下半部,在这里有佛龛,龛内塑人身的塑像等;在其走廊内发现一佛头部,高50厘米,规模相当大。</p> <p class="ql-block">唐代佛寺残存有泥塑佛像、菩萨像、佉卢文,还有非常著名的“有翼天使”壁画,不少学者认为具有犍陀罗式、东罗马式艺术风格的佛教美术作风。都称它“米兰佛教美术风”或“米兰型佛教艺术”,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楼兰博物馆馆藏文物、人文资源文物较丰富,基本出土于楼兰古城、楼兰古墓、米兰古城与小河墓地等遗址,其中以各种皮织物、锦、木简等最为知名,价值也最高。整个展览集楼兰文物整理展示、挖掘保护为一体,弥补了些许去不了楼兰古城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米兰遗址</i></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我们前往米兰古城遗址实地参观。米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城东80里处,是由伊循城遗址、汉代屯田水利工程设施、唐代古戍堡遗址等不同年代的跨文化遗址群组成,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时,伊循城为吐蕃所占,米兰古城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米兰遗址是新疆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汉唐时期的重要遗迹。来到这里我们首先参观了米兰遗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古代米兰座落于丝绸之路上罗布泊与阿尔金山脉的交会处,为丝绸之路南道进出中亚的重要通道,曾是当时中央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目前,在此发现的文物遗址保存较完整的共有15处,还发现有居址、窑址、冶铁遗址和壁画、墓葬等文物遗迹,</p> <p class="ql-block">佛塔和佛寺是米兰早期的文物遗迹,它的存在,反映当时佛教活动的兴盛。</p> <p class="ql-block">这些遗迹大体上以戍堡为中心,散布在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5公里的范围内,地表散布有陶片、残破的石磨盘、小饰件、铁器等遗物。这些文物遗迹对研究历史上米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佛教在米兰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3、4世纪。当时佛门弟子们曾在伊循、扦泥、楼兰等地兴建了许多庙宇和佛寺佛塔,上刻壁画,其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其建筑大量吸收了佛教健陀罗风格,带有浓厚的西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佛寺周围曾出土过-批珍贵文物,包括1906年10月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盗走至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7幅较完整的“有翼天使”壁画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类似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种与希腊神话中带双翼的爱罗斯神相似的有翅人物绘画,深受希腊艺术风格的影响,在米兰地区曾十分普遍。正所谓“迢迢丝路经引处,东西文明汇一流”。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中还展示了米兰科考的历史记录和记忆:20世纪30年代以前,俄国、瑞典、美国、英国和日本等人先后进入罗布泊地区、米兰古城发掘古墓,搜掠了大量珍贵文物。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学者在罗布泊地区、米兰古城遗址城周围进行了多次调查、发掘,其中1979年1月,中国科学院组织罗布泊综合科考。队长彭加木带领科考队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使米兰考古步入了一个全的阶段。彭加木就是在此次科考中失踪。</p> <p class="ql-block">展示馆参观结束我们乘坐区间车参观遗址。米兰时期遗址佛塔分布在米兰戍堡的周围,其中5座在戍堡西南约1.8公里处,彼此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p> <p class="ql-block">佛塔的建筑方式分土坯砌筑和夯土堆筑两种,佛塔残高约3-6米,基底宽约4-10米,塔顶为圆拱形,大都已经残破;</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较大的佛寺(12×12米)形式也是这样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心塔的直径稍大、约为4米,佛寺内还有僧房遗址。</p> <p class="ql-block">西大寺(下图左边)周围曾出土过一批珍贵文物。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并盗走的许多文物及尤为珍贵的“有翼天使"壁画就是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玄奘出史西域归来的时候,曾在(上图右边)遗址中居住过。这是展示馆中玄奘出史的一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米兰,在唐代边塞诗中是一个充满壮志豪情、慷慨述怀的代名词。一千多年来,孤立在荒漠中的米兰古城,如同一座纪念碑,不断向人们昭示着沙埋米兰人璀璨文明的壮烈历史;米兰古城的残墙断垣不断呼唤着人们,保护好环境,不要让米兰的悲剧重演。这也是沙埋历史文明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烈日炎炎之下的中午时分,米兰遗址参观结束,大家又热又渴,在我们乘区间车返回遗址展示馆停车场的途中,有一片36团的西瓜地,热情的讲解员请种植西瓜的人摘来了西瓜为大家消暑解渴,因瓜香甜汁多我们又买了一个非常大的西瓜和3个甜瓜在接下来的路上吃。</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驾车离开米兰遗址,前往青海与新疆交界的茫崖翡翠湖。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新疆境内的行程即将结束。</p><p class="ql-block">从6月17日由哈密进入新疆,到7月19日参观完米兰遗址后即将离开新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从东边的的吐鲁番,游到北边的喀纳斯;通过独库公路穿越天山山脉,从西边的伊犁,游到到南疆的喀什,所到之处顺利而美好,我们在新疆的旅行顺利而美好,开心而意犹未尽!在此衷心感谢乌鲁木齐的表弟表妹为我们精心规划行程、提前预订酒店、旅途出行指导中倾情付出和热情款待!使我们在感受温暖亲情的同时,见识了大美新疆清澈的湖泊、雄壮的雪峰、苍莽的森林、美丽的草原、辽阔的戈壁、浩瀚的沙漠、古老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对“大美新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7月19日18点到达青海省茫崖翡翠湖。那翠绿色的湖面,颜色纯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地组合在一起,像一颗颗镶嵌在洁白的盐矿上的翡翠,更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卷!接下来的精彩行程将在《快乐小分队的新疆之旅(十一)》中继续呈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