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三军之上潭郑家传 (第一百三十五章 虹桥起义)、(第一百三十六章 屿北起义)连载系列,已更新……

血染楠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百三十五章 虹桥起义</b></p><p class="ql-block"> 在乐清方面,乐清县委于10月5日召开会议,通过迅速扩大党的武装队伍,培训军政干部,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当地党的外围武装,由永仙黄抗日根据地的乐清部分选出优秀人员,周丕振、陈大海、陈忠、周夏杰、周双峰、潘田波、潘介、周仓娒、余洪道、余冯达、韩金辉、黄凯等13成立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在乐清山面乡泽基村溪坑潭成立,任命周丕振为队长。为了扫清障,争得抗日权力,基干队对那些不抗日、专门反共害民的国民党盐警队、征粮队、"清乡"队进行打击,在永仙黄抗日游击队郑九院和陈玉华等人帮助下,连续在上岙岭、吕家田、荡垟、岗岙等地基连续打了四次胜仗。其中岗岙战斗,一举歼灭国民党乐清县警备独立分队30多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并活捉国民党乐清党部书记倪自镜、分队长王忠等人。把永仙黄抗日根据地的大荆部、雁湖部、芙蓉部、虹桥部进行整编,由13人发展到五十余人枪。</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2月,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改名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周丕振仍任队长,邱清华兼任政委,黄义桃任副队长,林鹤翔任政治指导员,陈大海为军事教员,李振华为文化教员,下设四个步枪班,一个短枪班。队伍集中于山面乡张庄村,辟山地为操练场,日夜操练。</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县委派叶龄银等同志帮助陈济、王鸣皋建立“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利用它的合法地位,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民族大义,对乐清党的基本地区和抗日游击队进行清剿,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 1944年秋,日军兵力约3000人侵占乐清,国民党乐清县政府退避东部山区大荆。永仙黄抗日武装根据地帮助中共乐清县委创建抗日武装,并帮助组建国民兵团警备大队第四中队(即“警四”中队)等抗日友军,多次英勇抗击日军。永仙黄抗日武装大荆伴部部分被郑九院安排进了警四中队,表现英勇,多次受表彰。国民党顽固派看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逐步增强,同时觉察到“警四”中队同共产党有联系,队内有共产党员活动,便纠集兵力约1000人,妄图一举消灭抗日武装游击队,并解除“警四”中队的武装。</p><p class="ql-block"> 千钧一发之际,中共乐清县委领导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郑梅欣等立即在牛塘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策动和领导“警四”中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同时收缴国民党乐清县自卫大队的枪械,请永仙黄根据地办事处主任陈玉华予以帮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戈一击,并决定由叶龄银去请“警四”中队长陈济、副中队长王鸣皋到河淇村商讨起义之事。</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4日夜,邱清华、周丕振、郑梅欣等带领4名短枪队员和山面区委负责人郑伦,避开顽军岗哨,绕道赶到河淇。</p><p class="ql-block"> 环视陆家老宅,这座建于清代中期的大宅,正屋为单层木构建筑,五开间,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正屋西侧带耳房,耳房三间两层,明间置楼梯,二楼带美人靠,典型的浙南传统民居。</p><p class="ql-block"> 在陆家老宅二楼,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郑梅欣等向陈济、王鸣皋提出了收缴乐清县自卫大队枪械、宣布“警四”中队起义的先发制人主张。由于事态的发展对陈、王利害关系太大,开始两人犹豫,经再三讨论,王鸣皋首先赞同起义,陈济鉴于“警四”被吃掉的险境,最后也勉强同意。接着讨论了解决自卫大队的具体部署。</p><p class="ql-block"> 经周密准备,2月25日晚,王鸣皋以商议防务的名义,在虹桥大同医院宴请国民党乐清自卫大队大队长吴琨。席间,邱清华、周丕振、郑梅欣等带领4名短枪队员上楼将吴琨扣押。游击队押着吴琨,先后收缴了驻在虹桥的国民党乐清自卫大队大部分枪械和其他国民党顽固派武装,完全控制了虹桥的局势。接着,“警四”中队宣布起义。</p> <p class="ql-block">  2月26日一大早,虹桥镇到处贴着抗日救国的新标语。由学生军、学工队组成的宣传队活跃于街头巷尾,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山面、四都、芙蓉、天成等地的党员、民兵和群众成群结队涌向虹桥,虹桥镇沸腾了,他们以踊跃参军、捐款捐物等方式表达对起义军的拥戴。虹桥起义胜利后,虹桥片区群众抗日热情一下子高涨,抗日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部队急需军粮,村里的党员、群众主动前来,在梅迪民和我带领下浩浩荡荡赴清江棉花塘和北山搬运公粮。</p><p class="ql-block"> 下午,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与“警四”中队进行合编,在虹桥小学宣布成立“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共计500余人枪。同时县委宣告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乐清人民抗日委员会(简称抗委会),县抗委会在虹桥发表《告全县民众书》,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反顽,保卫县东,收复县西。</p><p class="ql-block"> ‘虹桥起义’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有乐清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二是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更离不开永仙黄抗日根据地的帮助和提前布局。</p><p class="ql-block"> 余龙贵申请调往浙南的请求获得批准,余龙贵让玉华选部分永仙黄根据地干部选到乐清抗日武装当领导。</p><p class="ql-block"> 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长余龙贵,副队长周丕振,政委邱清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乐清为六个中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队名​ 队长​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中队​仇雪清​黄中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中队​林鹤翔​张雪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中队​金城​林存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中队​陈大海​施泽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中队​黄义桃​李振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六中队​黄乐平​梅迪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百三十六章 屿北起义</b></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郑九院早就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共瓯北县委的抗日武装起义做奠基工作。“小坑事件”后,中共瓯北县委与浙南特委失联,而在腥风血雨的境遇中,双方联系殊非易事。于是,在无可奈何之际,1944年4月间,派汪瑞烈去四明山向中共浙东区党委汇报情况,接受指令。他只身踏上风云征途,一路历经险恶终于到达浙东区。</p><p class="ql-block"> 汪瑞烈接受指令的第一条就是武装保卫自己,同时还有打击汉奸等。中共瓯北县委在新的指令下,开始在各乡广泛建立、巩固民兵组织。汪瑞烈被分工配合宣传部长徐寿考进行这一工作。为了避开敌人追捕,他往往利用夜间到各村开会:号召各村宗祠武器让民兵组织统一使用,民兵采取集体吃饭、集体睡觉、集体训练的军事化管理方式。他还经常邀请中共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给民兵们做形势报告,控诉国民党把枪口对准共产党人的愚蠢做法,树立中国人民要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理念。在县委的领导下,各村青壮年踊跃参加民兵组织,使其规模与质量与日俱增。汪瑞烈领导下的屿北民兵组织有40多人,军事骨干都是当年红十三军战士,身经百战,战斗力极强。1945年2月25日(阴历正月十三)中共乐凊县委发动“虹桥起义”,解除国民党乐清县自卫大队的武装,建立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公开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旗帜。中共瓯北县委随即发动“屿北起义”,予以积极呼应。</p> <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2日(农历正月18日),驻在溪口的反共地头蛇潘善藏带了一个中队和溪口警察所的20多名警察,合计60多人,以抓壮丁为名,偷袭中共瓯北县委所在地屿北,企图破坏中共瓯北县委机关。他们深夜出发,悄悄将屿北村包围,除四个路口都派兵二人把守外,其余军警入村搜捕中共瓯北县委机关人员和抗日民兵。顽军瞎撞乱闯到20多名民兵们集中睡觉的汪高寿家,被站在楼上的哨兵汪进文、汪学池发现,汪学池即用火铳(土枪)向他们开火,打响了屿北起义的第一枪。紧接着,双方接火,顽军向楼上射击,民兵从窗口回击,只听得砰!砰!砰!的步枪声,轰!轰!轰!的火药枪声响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时,汪瑞烈和县委领导都在闪坑,接到情报后,立即安排关榕和汪瑞池到屿北指挥战斗。他们在清早5点半赶到,指挥民兵们于6点打退敌人。战果为:打死1名伪警察,俘虏2人,缴获步枪3支。面对这突发其来的事件,“屿北不知底细的群众,以为闯了大祸,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汪瑞烈从闪坑县委机关带来县委书记胡景瑊的指示,他对乡亲父老说:‘请大家放心,共产党正要大家武装起来抗日。胡书记说就趁这个机会,把抗日的旗号打出去。我们是敌后地区,应该抗日。浙西天目山,浙东四明山,大寺基都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现在乐清也有了,瓯北也要有。徐寿考从乐清来信,要我们赶快拉起队伍,和乐清联合抗日。’汪瑞烈正说着,胡景瑊也从闪坑来到屿北,他对民兵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溪口‘善藏队’离我们很近,他们一定会来报复,我们赶快准备,他敢于来犯,我们就坚决自卫。”</p> <p class="ql-block">  果然,第二天即3月3日上午8时,驻溪口的“善藏队”100多人向屿北反扑过来。屿北民兵在汪瑞烈等人的指挥下早已严阵已待。双方交战猛烈。青年汪寿杰在阵地上对汪瑞烈说:‘烈哥,我虽然不会打仗,但我会送信。’‘好吧!你就送信。’汪瑞烈写好了给张溪和黄山民兵的信,交汪寿杰送出去。当地人地熟路熟,尽管枪弹密射,他从村后翻山赶到张溪,陈瑞恩看了信,对汪寿杰说:‘我们马上动身,你来带路。’汪寿杰说:‘我还要送信到黄山!’‘黄山的信由我派人送去。’陈瑞恩回答。于是马上发通知,召集民兵,拿起武器,赶赴屿北。”就这样,一传二,二传三,屿北战斗的消息传遍各村,附近共产党支部领导的岩坦、闪坑、源头、张溪、黄山、深龙等地民兵陆续赶来增援。</p><p class="ql-block"> 中午前后,陈玉华率领郑九院留下的两百多红军,从永仙黄各地赶到,以陈周凤、翁维英、徐日培、郑庆寿等带领各自的队伍向“善藏队”阵地发起猛烈攻击,至下午4时,善藏队死伤7人,终于支持不住,夺路而逃。</p><p class="ql-block"> 各路老红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溪口抄了潘善藏的老巢,接着回师岩坦镇,收缴了岩坦区公所和警察所的20多条枪及一批军用物资。这次战斗后,中共瓯北县委在屿北村召开大会,高度评价屿北战斗的重大意义,并号召村民进一步组织起来,抗日救国,保卫村庄。</p><p class="ql-block"> 县委以翁维英为班长,建立永乐抗日总队警卫队。以屿北为核心,参加这次反顽作战的战士为主体,组织了第一支90多人的抗日游击中队,任命汪普生为中队长,关榕(后为李仁川)为政治指导员,汪瑞烈为副指导员,汪德威为事务长。同时,组织妇女会,主任李菊花;儿童团,团长汪祥华。这就是浙南抗战史上著名的“屿北起义”。屿北起义后,中共瓯北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隐蔽精干”的活动方式转变为公开的抗日武装斗争,借此创建永嘉抗日游击根据地。县委一方面写报告星夜派交通员送往中共浙南特委,向特委领导汇报请示;另一方面,派人到浙东四明山汇报瓯北抗日局面的新变化,要求将原派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胡国洲等百余名同志调回西楠溪参加武装斗争。</p> <p class="ql-block">  3月8日,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失败,又调集汪小玉的“护航队”、潘善藏部队共200多人,第二次进攻屿北。顽军计划兵分两路夹攻屿北村。第一路由永嘉县自卫大队的中队长陈香文率领偷袭闪坑迂回屿北。闪坑民兵奋勇拦击,张溪娒(亦民兵倪寿川)和戴家业在拦击中壮烈牺牲。汪普生率抗日游击中队支援闪坑,三面山、西塘的民兵也闻讯赶到,顽军腹背受敌而抵挡不住,向源头方向狼狈逃窜。第二路顽军从东岙乘虚进犯屿北,放火烧了新丘祠堂。</p><p class="ql-block"> 屿北民兵在胡景瑊、汪瑞烈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村民们抬来土炮、扛起土枪前来助战。这时,支援闪坑的汪普生发现屿北起火,得知顽军偷袭屿北,立即率领抗日游击队从闪坑回师,绕道左山,占领屿北外围制高点,居高临下猛击侵入屿北的顽军。与此同时,陈玉华汇集永仙黄根椐地200多战士赶到,李川仁率领深垅、潘塘等地100余战士,潘如楷率领青田战士30余人,仙居周老福和黄岩翁维石也带领百余战士 前来助战。经过一整天激战,顽军死伤数十人,首尾难顾,溃败逃窜。在战斗中,我方民兵戴寿川、戴家丰和汪宜理的妻子牺牲。抗日游击中队乘胜追击至溪口,在溪口收缴了顽军收藏的赋谷2万多斤,解决了当时部队的吃粮问题。</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顽军二次进攻屿北均遭失败。眼见用武力难以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国民党温州地区专员张宝琛妄图通过谈判来“招抚”。张宝琛找来以李鸿初为首包括胡次骞、徐真庭等地方乡绅,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让他们代表国民党当局与中共瓯北县委谈判。谈判地点定在岩头区鲤溪乡陈岙宗祠。谈判前,为了保护我方谈判代表的安全,在陈岙四周布置周密,挑选精兵强将化妆成商人、农夫,围绕宗祠巡逻。谈判这一天,中共方代表胡景瑊、汪瑞烈、谢用佐坐在一边;国民党派的代表李鸿初、胡次骞、徐真庭等坐在另一边。国民党当局的代表团成员中,既有胡景瑊亲戚,又有胡景瑊上辈的知友。熟人相见,无所顾忌,一番寒喧之后,国民党代表团就将张宝琛的“政治解决方案”全盘托出。李鸿初说:“武装抗日,值得赞许,屿北发生的事件,政府本着宽大为怀,一笔勾销,既往不咎。但抗日要由政府统一领导,你们的队伍要由政府收编,你们的干部要由政府安排工作。”他们满以为这样的处理,已经够“皇恩浩荡”了。那晓得汪瑞烈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地指出:国民党的“抗日”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假面具,永嘉当局与国民党军,在日冦进攻温州时不战而逃,现在仍在各乡镇不事抗日、专门反共,他们最近两次对屿北的进攻便是直接的证据,这意味着“国民党自己不抗日,还不许我们抗日”,我方决不能接受。中共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一语道破了“张宝琛谈判”的阴谋:“这是和平诱降的政治阴谋。请张宝琛不要妄想我们会上当。我们只有一个要求,武装抗日自由,不容许再来阻挠和破坏。”国民党方代表团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得如实向张宝琛传话。张宝深又写了亲笔信,说自己有高尚的政治道德,一贯遵守信用,决不违背诺言,企图再一次下钩诱降。胡景瑊不予理会。至此,由于中共瓯北县委在谈判中坚持独立自主武装抗日原则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并揭穿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政策,使张宝琛的诱降阴谋彻底落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连载系列,敬请期待下章更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