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的学者

泡一壶阳光

<p class="ql-block"> 光影世界的学者</p><p class="ql-block"> ——读《寻美非洲》有感</p><p class="ql-block"> 传奇摄影大师侯贺良、渠晋湘夫妇联手新作《寻美非洲》新鲜出炉,于我这样的摄影小白而言,无疑是一份饕餮大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p><p class="ql-block"> 我小心翼翼地掀开,清新的书香中,一个个真实的画面跃然而来,动物、人物等鲜明的形象仿佛立体呈现在眼前,飞奔、怒吼、长啸、觅食、思考、玩乐等情态惟妙惟肖,姿态各异。原来在动物的世界里,狮子、豹子等凶猛的野兽也有可爱温柔的一面,如栩栩如生的“泥娃娃”那样令人心生触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谁也无法改变。惊心动魄的猎杀,无关乎成败,扣人心弦。可是善良的摄影师内心一直有一种隐隐的执念,希望万物和平共处。</p><p class="ql-block"> 对于不了解非洲的人而言,提及非洲,无非沙漠、黑人、干旱、贫穷、落后等字眼。《寻美非洲》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彩色的非洲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难怪作者说非洲是地球上一块熠熠生辉的巨大宝石。或许是心存善念,所遇皆美吧。</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内容有三部分:“野性之美”三十九篇,“风光之媚”二十一篇,“人文之魅”四十一篇,共计一百零一篇。在“序”中,作者特意提到,这是夫妻二人在数十年非洲之旅中十余个国家拍摄的数万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特色之作。</p><p class="ql-block"> 每一篇都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独特的视角,深入的分析,细腻入微,真实生动。每一篇都是绝品,图片呈现出来的美丽和质感,犹如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承载着独特的韵味和故事;文字的美妙在于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图片背后的思考。看,那一幅幅来之不易的画卷以逐帧慢动方式打开的时候,作者倾情而写的文字也随之雀跃成美妙的音符,似乎倏然而起成一段浑厚的配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寻美非洲》以摄影人的镜头,文学家的笔墨,哲学家的思想,集法家、道家、佛家思想为一体,反复撕碎揉和,融化进作品,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作者行摄非洲灵魂深处的触动,在一幅幅令人眼前一亮、脑洞大开的摄影作品中,在一篇篇语言流畅、词句优美,或抒发感想、或记录拍摄过程的文章中,皆给人入木三分之感。也正是如此,生动迷人、多姿多彩的非洲才被展现得淋漓尽致。</span></p><p class="ql-block"> 图文结合所表达的双重魅力,可谓是珠联璧合,鸾凤和鸣。正如两位摄影大师携手一路走来,踏过地球“三极”,行摄高山乡里,无论顺光、逆光,还是侧光,无论构图,还是色彩,他们早已是光影里最美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灯光亮起的夜晚,我再次重温《寻美非洲》,静心感受。这是一本貌似《动物世界》的动物百科,这是一本生动详实地摄影教材,这是一本有着林清玄味道的散文集,这是那块豆虫一样的世界第二大陆真实的生态。细细地读,慢慢地想,忽然有种蟹黄汤包蘸醋的味道。我更加理解了侯贺良老师在《良言 良友 良品》一书中所写的那句话:“摄影归根到底比拼的是思想,摄影中要融入作者的情感。”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细读,每一张图片背后的思考,不是方式方法的简单说教,而是惊采绝艳的文学作品。我对于两位摄影大师的文学功底略有耳闻,今日一读,竟是被摄影耽误的大文豪。或许,这就是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小区的路灯睡了,单元楼停止了呼吸。我仿佛拿着相机,如梦似幻地走进了非洲,时而恐惧惊悚,时而惊喜万分,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听到“咔咔”的快门声。</p> <p class="ql-block">  喜获世界华人摄影联盟副主席侯贺良先生和夫人渠晋湘老师联手新作《寻美非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里镜头万里路,</p><p class="ql-block"> 张张光影灵魂入。</p><p class="ql-block">​ 良湘伉俪醉流年,</p><p class="ql-block">​ 寻美非洲慈爱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