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年味

琼花飞舞

<p class="ql-block">  “辞旧迎新小年忙”!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忙碌和喜悦正式切换进了“春节模式”。虽然,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但是我心中的年味不仅没有变淡,反而与日俱增、越来越浓了。之所以有“越来越淡”的感觉,是因为现在的情景与儿时的情景不同了,现在的心境与儿时的心境不同了。不是现在的年味太淡,而是心中的年味太浓。</p> <p class="ql-block">  心中的年味,是爸爸的三鲜汤</p><p class="ql-block">6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物质都凭票供应,什么东西都限量供应。人们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和票都放在过年的时候消费,使得春节成为了一年中最热闹、最阔绰的日子。平常不怎么下厨的爸爸在大年三十一定要大展拳脚,亲手做一锅香喷喷的的三鲜汤。精心挑选的瘦肉、手剁的肉馅做出来的肉丸子、黄花菜、细粉丝、油炸肉皮,加上少量的墨鱼丝和一勺猪油。浓香四溢、满口生香,是伴随我一生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心中的年味,是妈妈的新衣裳</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暖气、没有羽绒服。孩子们在冬天穿秋衣秋裤,棉袄棉裤。为了方便清洗,人们往往在棉袄上面套一件罩衣。春节穿新衣服其实就是最外面穿的那件罩衣。勤俭持家,而又心灵手巧的妈妈很早就开始用积攒起来的布票买来不同花色的棉布,一针一线的为我们姐弟三人做新罩衣。记得有一年,妈妈给我缝制了一件粉色小花的棉罩衣。自认为穿粉色衣服最好看的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漂亮得不得了。穿上新衣服,随爸妈去串门拜年更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  心中的年味,是家人的欢笑声</p><p class="ql-block">家是心灵的港湾,是灵魂的寄托;家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美好回忆。在大雪飘飘的年三十,姨奶奶、姨爷爷、大伯、伯母、叔叔、婶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纷纷踏雪而至,聚集在奶奶身边。尽管物质短缺,奶奶还是准备了充足的糖果、瓜子、花生、和各式点心、各种水果。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年夜饭后放爆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家各户的大人、孩子纷纷走出家门放鞭炮。鞭炮、花炮、二踢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宛如闷雷滚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那一阵阵鞭炮声和那股浓浓怪怪的火药味儿搅浓了年味儿,&nbsp;印记着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心中的年味,是喜庆的花鸟联</p><p class="ql-block">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写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或不可缺的仪式感。是一辈又一辈传承下来的习俗。我大伯写的春联堪称一绝,现在已经失传了。我给这种春联取名 “花鸟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春联上的每个字的每一笔都是由花朵、小鸟和蝴蝶画成的。</span>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节就是从大伯写春联开始的。我总是用特别崇拜和羡慕的眼光,趴在桌子边看大伯挥毫泼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蝴蝶嗅着花香,小鸟追着蝴蝶,首尾衔接,绵延不绝,一气呵成。</span>大伯不仅仅给自己家,还给周围的邻居写 “花鸟联”。每一幅带着墨香味的春联都是艺术品,给春节带来了浓浓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一种数百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心中的年味是一种情怀、是一缕带着醇香的回忆。它包含着对父母的思念、对家人的祝福和对好友的问候。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无论物质如何丰富,无论生活如何改善,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心中的年味永远那么温暖、那么浓烈、那么让人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