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感恩亲情】不是亲娘的娘

青青子衿

<p class="ql-block">在我幼小的记忆中,陪我度过童年时光的不是父母,而是我的姑妈,她是我父亲的妹妹。在我们家乡绍兴,通常称姑妈为娘<b>(读音niàng)</b>。</p><p class="ql-block">我父母是医生,因他们对治病救人工作的投入和敬业,再加上父亲遭遇了文革运动的无端牵连,因此,我从小就被父母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抚养。</p><p class="ql-block">姑妈一家四口和爷爷奶奶同住一栋楼屋,所以我是在他们的陪伴下长大的。</p><p class="ql-block">幼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娘对我如亲生女儿一样。那时,父母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来老家看我,所以我从小就把娘当成了我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儿时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p><p class="ql-block">冬天,在屋檐廊下,奶奶、娘、还有几个小孩子一起晒着太阳,我眼睛却紧盯着娘正在咀嚼的嘴,等着她嚼碎豆子,再吐出来喂我吃,当时我应该只有3~4岁吧,反正我还咬不动、嚼不碎那种很硬很硬的炒“罗汉豆”。一颗,又一颗,娘嚼碎后吐在她的食指手指头上,再放进我的嘴里!</p><p class="ql-block">记忆中,被娘嚼碎了的“罗汉豆”可香可好吃了!</p> <p class="ql-block">记得还有一道鲜美的家常菜叫做炒螺蛳,需要用嘴用力吸嗦出来吃肉,小小孩一般嗦不出,那时也没有可以用来挑出螺蛳肉的牙签什么的,所以也常常是娘和奶奶她们代劳,把螺蛳肉嗦出来分给孩子们吃!</p><p class="ql-block">如今想来,此举是不是太恶心、太不可思议了?现在吃饭需要分碗分碟分调羹再用公筷夹菜,而喂小儿的食物如有点烫,父母长辈们也不可以用嘴来吹冷它,因为吹的时候,食物有可能会沾染上唾液飞沫,那是不卫生、不健康的喂食。</p><p class="ql-block">其实,给小孩子嚼碎食物后喂吃,叫做哺,这是大自然中哺育喂养幼仔的基本方法,其本义是口中含嚼的食物。哺,已养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了。</p><p class="ql-block">我印象中,还有大人嚼碎食物后,直接用大嘴对着小嘴喂给小儿吃的记忆碎片。</p> <p class="ql-block">在我读到专业《生理学》的消化系统时,老师也曾说过这种喂养方法的好处,那就是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因此,经过成人咀嚼的食物能帮助孩子消化。当然,我在医生之家,好歹比一般孩子多一点卫生常识,因此早已认识到口腔内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这样的哺喂太原始,是不太符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尽管我不支持这种嚼碎食物喂小孩的原始做法,但这无疑是人间最美好的亲情体现,也是哺育没长牙孩子长大的第一步,更是对小孩子的爱!</p><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我9岁之前,极大部分时光是在奶奶和娘的呵护下长大的,奶奶和娘分别住南北分隔的二层楼屋,我就经常跑过去和娘一起吃一起睡。</p><p class="ql-block">娘有两儿子,就是我的两个表弟,他们是我整个童年时期最好的小伙伴。虽然我们仨也有小吵小闹的时候,但只要有我们仨之外的第四个小孩和我们有一丝冲突,我们就会毫不犹疑地团结在一起,互相帮衬,一致对外。</p> <p class="ql-block">娘,待我如同己出的亲生女儿一样,表弟们有吃的我肯定不会少,家里有啥好东西一定也有我一份。那时,父母只有偶尔匆匆地回老家来看我一次,我对他们总有陌生的感觉,而对娘却如亲妈一样没有任何隔阂,这样亲密的姑侄关系一直维持到现在,我们彼此之间的亲情更是有增无减!</p><p class="ql-block">在我所有的亲戚和长辈中,唯有娘的全家,是我最亲最爱的人。</p><p class="ql-block">在母亲离开我们后,娘就经常乘着公交来看望老爸,在老爸健康状况日渐下降时,娘更是三天两头过来照顾她的大哥我的老爸,娘这是在分担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更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p><p class="ql-block">在我老爸病危弥留之际,是娘第一个来到我和老爸的身边,娘陪着老爸,和我们一起送老爸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除了我父母,娘便是我生命中最需要感恩的亲人和长辈了!如今,娘还是经常来电关心我,甚至乘着公交来看我!娘又一次在弥补我生命中再度缺失的父母之爱,她让我时刻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最欣慰于娘依然健朗和耳聪目明,祝愿如母亲一样好的娘:多喜乐,长安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