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事 茶之道(7)

老李品茶话门窗

<p class="ql-block">  魯周公旦,齊相晏嬰。</p><p class="ql-block"> 漢:仙人丹丘子,黃山君,司馬文園令相如,楊執戟雄。</p><p class="ql-block"> 吳:歸命侯,韋太傅弘嗣。</p><p class="ql-block"> 晉:惠帝,劉司空琨,琨兄子兗州刺史演,張黃門孟陽,傅司隸咸,江冼馬統,孫參軍楚,左記室太衝,陸吳興納,納兄子會稽內史俶,謝冠軍安石,郭弘農璞,桓揚州溫,杜捨人毓,武康小山寺釋法瑤,沛國夏侯愷,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陽弘君舉,樂安任育長,宣城秦精,敦煌單道開,剡縣陳務妻,廣陵老姥,河內山謙之。</p><p class="ql-block"> 後魏:琅邪王肅。</p><p class="ql-block"> 宋:宋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尚,鮑昭妹令暉,八公山沙門譚濟。</p><p class="ql-block"> 齊:世祖武帝。</p><p class="ql-block"> 梁:劉廷尉,陶先生弘景。</p><p class="ql-block"> 皇朝:徐英公勣。</p><p class="ql-block"> 《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p><p class="ql-block"> 周公《爾雅》:「檟,苦荼」。</p><p class="ql-block"> 《廣雅》雲:「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p><p class="ql-block"> 《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p><p class="ql-block"> 司馬相如《凡將篇》:「烏喙,桔梗,芫華,款冬,貝母,木檗,蔞, 草,芍藥,桂,漏蘆,蜚廉,萑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p><p class="ql-block">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雲:「借問揚子捨,想見長卿廬。程卓累千金,驕侈擬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鈎。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採秋桔,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吳饌逾蟹[蟲胥]。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p><p class="ql-block"> 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栗,恆陽黃梨,巫山朱桔,南中荼子,西極石蜜。」</p><p class="ql-block">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欖、懸鈎、葵羹各一杯。」</p><p class="ql-block"> 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蘭出高。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p><p class="ql-block"> 華佗《食論》:「苦荼久食益意思。」</p><p class="ql-block"> 壺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p><p class="ql-block"> 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p><p class="ql-block"> 《淮南子》曰:「日至悲泉,愛息其馬」,亦此意。飯所飲荼。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 </p><p class="ql-block"> 宋《江氏家傳》:「江統,字應,遷愍懷太子洗馬,嘗上疏諫雲:「今西園賣醯、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p><p class="ql-block"> 《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p><p class="ql-block"> 王微《雜詩》:「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廈。待君竟不歸,收領今就檟。」</p><p class="ql-block"> 《桐君錄》:「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皆東人作清茗。茗有餑,飲之宜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別有真茗茶,煎飲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並大皂李作荼,並冷。又南方有真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香輩。」</p><p class="ql-block"> 《夷陵圖經》:「黃牛、荊門、女觀、望州等山,茶茗出焉。」</p><p class="ql-block">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p><p class="ql-block"> 《淮陰圖經》:「山陽縣南二十里有茶坡。」</p><p class="ql-block"> 《注》雲:「疑此即是今[木茶],一名茶,令人不眠。」</p><p class="ql-block"> 《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採之苦,主下氣消食。《注》雲:‘春採之’。」</p><p class="ql-block"> 《枕中方》:「療積年瘻,苦荼、蜈蚣並炙,令香熟,等分,搗篩,煮乾草湯洗,以敷之。」</p><p class="ql-block"> 《孺子方》:「療小兒無故驚蹶,以苦茶、蔥須煮服之。」 -本文節選自唐陸羽《茶經》之事。</p> <p class="ql-block">  唐.茶聖陸羽《茶經》中所寫的茶之事,從上古三皇時代炎帝神農氏開始到唐朝時期的人物到茶飲和藥用價值等用途的事件。茶,不僅僅可以提神醒腦,還可以使身體健康快樂,以及醒酒的功效,更廣泛的應用於佛教與道教傳統文化中,用來禪修、靜心與淨化心靈,所以才有茶之事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例如:「陶弘景《雜錄》:「苦荼,輕身換骨,昔旦丘子、黃山君服之。」所言苦茶,可以輕松身體轉換骨,古時旦丘子、黃山君就飲用它。</p><p class="ql-block"> 又如,《廣雅》雲:「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p> <p class="ql-block">  《廣雅》文中講到的大意:「湖北四川一帶地方,釆茶葉做成茶餅,葉子老的制成餅後,用米湯浸泡它,。想煮茶喝時,先用火烤茶餅,使它呈現紅色,再搗成碎末放入瓷器中,衝入開水,再放入蔥、姜、橘子一起煎煮。喝上茶湯可以醒酒,同時可以提神醒腦、令人興奮並無法入睡。</p><p class="ql-block"> 又如,《神農食經》曰:長期喝茶,可以使人精神飽,高興和興奮。</p><p class="ql-block"> 茶,在藥用價值上也有描述,《本草·木部》苦茶,茶味苦,沒有毒,袪痰解渴,利尿,療積疾、排毒等功效。</p><p class="ql-block"> 茶之事從古至今自然很多,內容範圍很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茶葉的細分化和精細化日漸突出,同時也顯示了差異化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禪茶,修禪之道,自古國人有品茶之習,樹禪茶之風,則始於禪修之道,盛行於寺院僧人,茶可以以靜心和淨心,同時靜能生慧,可以開悟。唐,封演著《封氏見聞錄》中載,北宗修禪習茶,務於不寐,復不夕食,但皆許其茶飲。故人人懷挾,非不煮飲,如是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至唐宋時,禪寺獨設「茶寮」之處,供僧人吃。&nbsp;</p><p class="ql-block"> 茶,並於諸寮舍,司點茶者,專設其職,稱為「茶頭」。斯後,叢林規則,每日於佛前龕供淨茶,但有新住持晉山,必要有點茶,點湯儀式,甚或有以“茶湯”開筵者,名曰「茶湯會」。故自唐宋之後,品茶習風熾盛,遍及文人仕士,乃至王公貴族,百姓庶民,無不為茶之奇妙而傾心也。</p> <p class="ql-block">  茶,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生活中的必備品,日常待客的必須品需要認真對待,好茶待客,同時注意使用的器皿,切勿使用方便紙杯,既不禮貌又不重視,採用合適的杯、盅或是盞,泡的茶和品茶溫度始終是溫熱的,講究的是人離開茶也是熱的,表達對待客人的尊重與禮貌。</p><p class="ql-block"> 茶,它的食用價值超過任何食品,由於不同種類的茶葉,其囗感不同,因此在茶點和餐飲中有很大空間的應用,茶點中用綠茶糯米做的糕點(包括各種茶點)確實也非同凡響,尤其是在廣東的粵菜中應用,從煲湯到各種炒菜,各種茶葉(綠茶、紅茶、熟/生普洱茶、武夷山岩茶等)在鱼類(清蒸或紅燒)和肉類(紅燒)以及素炒菜的運用更加多樣化,這些菜品的創新提升了菜品的色、香、味和健康的飲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茶,泡煮後剩餘的茶葉和茶湯,茶+茶湯可以用來洗頭,可以養發,使頭髮變得黑亮;也可以用來泡腳,可以養腳袪腳氣通經絡;剩下的廢茶也可以做茶枕,助睡養神;剩下茶葉也是養花的最好肥料等等好處。</p><p class="ql-block"> 茶,不僅僅是泡、煮,泡茶和煮茶離不開茶器皿,不同的茶葉用不同的器皿,入口的感覺自然不同,同時不同的節氣和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入口的感覺都不同,所以每次泡茶與品茶講究的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是最好的茶品,其实也是在「悟」,節奏慢下來,可以認真體會與思考,了解生命的意義,生命之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动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静。生命是一个奇迹,也是具体而琐碎的平凡;只有品味过它的酸甜苦辣,才能知晓它沉静中的香醇。惟平和,才见生命的广大;惟平静,才见生命的深远。只有每個人的身心可以回歸到本位與初心狀態,這樣才是真正的生活品質。</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4年2月4日農曆臘月二十五日立春,意味春天馬上就來臨啦,各家各戶開始採購年貨,同時打掃房間,年味越來越足,一年中企業的最長假期開始了,更需要充分的休息和調整。</p><p class="ql-block"> 在寒冷的冬季更適合圍爐烹茶、闲卧听雪、踏雪寻梅、聞香品茶,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樂趣,上善若水、從善如流,並且伴隨著傳統古典音樂泡茶品茶,每個人的心境都會發生變化,內心深處潛意識的聲音也会激發出來,真正的靜下來,茶之道也是人之道,看到的是人的本性和品質,所以茶之道才可以是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