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行

秋日暖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秋日暖阳</p><p class="ql-block">图:秋日暖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周末,乘高铁,游邯郸。</p> <p class="ql-block">其实,此行目的地原本是长沙韶山而非邯郸,但当功课做足,交通住宿一概确定时,却看到湖南寒潮暴雪黄色预警信息,而宝贵的闲暇时间不可荒费,于是改道燕赵之都,去探访老祖宗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邯郸,城市整洁,道路宽阔,高楼林立。古时因“邯郸学步”而名冠九州,近年又因《中国成语大会》而蜚声全国。细细体味这座曾经的北方第一城昔日“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奢华与当今冀南新兴工业城市的低调。</p> <p class="ql-block">邯郸,一座有着八千多年文明史和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殷商时期,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从建立之时起至今坐不更名,在3100多年发展历程中行不改姓。</p><p class="ql-block">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替频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根据自己的喜怒好恶为城市命名,比如北京,史上就有燕都、幽州、大都、中都、北平等多个名号。而“六朝古都”南京正式非正式的名称竟多达70多个,堪称更名之最。</p><p class="ql-block">“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多年沿用不改,实为中华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p> <p class="ql-block">漫步邯郸道,一眼越千年。穿行在这座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磁山文化,女娲文化,建安文化,战国赵、魏国和汉、宋都城,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扑面而来。</p> 女娲在这里补天造人,秦始皇在这里出生成长。 这里是世界上粟(谷子)和黍的最早发源地。 这里有北方最大的民窑系列,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磁州窑,从北宋开始,窑火不熄,有“南有景德,北有(磁州)彭城”之说。 这里是成语典故之都,脍炙人口的胡服骑射、将相和、完璧归赵、脱颖而出、黄粱美梦、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奉公守法等一半以上中国成语典故发源于此,汇集了汉语言文化的精华。 这里是太极之乡,产生于邯郸的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晋冀鲁豫边区首府,八路军129师“九千将士进(邯郸)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 这里有“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荆轲;有一身是胆,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常山赵子龙;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有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林冲;有血染沙场、舍身报国的狼牙山五壮士(此为网络语)。英雄豪杰,云龙风虎,唱响了一曲曲燕赵之地慷慨悲歌。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这里写下洋洋洒洒的《邯郸行》,无数文人墨客、诗词达人在这里留下千古名篇,诗魔白居易作有著名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仙李白更是写有《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陌上桑》《照眉池》等11首诗作。</p><p class="ql-block">上网随意一搜,竟有17首《邯郸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赵武灵王阅兵赏舞的武灵从台,蔺相如主动让路良将廉颇的回车巷,燕人邯郸学步的学步桥,以及战国时期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最著名大都会赵王城遗址……</p> 邯郸,一座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邯郸之行,此行不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