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我看了有足足四个半小时,其中一个小时是讲解员导览。看得好过瘾,好喜欢。</p><p class="ql-block">因为做了很多功课,所以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讲解员讲的有些内容我都知道了,不过老师讲得非常好,把老马各个阶段的艺术特点都理得相当清楚,最后还总结了老马的人格特点:有爱,自由,希望。他没有太多drama爱恨情仇。</p><p class="ql-block">讲解员拿出两张不同表情的老马来让我们选心中他的形象。看完了马蒂斯的展览,我们都感觉他就是一位温暖,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相信你也会这么觉得。</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第一面墙是老马给自己博物馆的致辞,写得很谦虚,令人感动。我认真地看了,讲解员也特别突出了这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是美术馆的缘起。</p><p class="ql-block">亨利·马蒂斯,1869年12月31日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出生,出身于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纺织世家。在去世的前两年,马蒂斯决定将自己收藏的最珍贵的一批作品捐给家乡,由此奠定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的馆藏核心。马蒂斯不但为此精心挑选展品,还亲自参与美术馆展厅的规划,甚至精确到每件作品的具体摆放方式,马蒂斯美术馆也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展览从位于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的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与藏品。</p><p class="ql-block">进展厅第一幅画作是《罗马尼亚罩衫》,网上就能看到复制品的画,很有名,看到还是很激动的。</p><p class="ql-block">我后来买了马蒂斯的画册,封面也正好是这幅画,太有缘分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是马蒂斯的早期艺术训练,是他二十几岁学画初期的画作,有些是临摹夏尔丹的画。这一幅说是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才画完的,我觉得一点都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橙子静物的这一幅,还有点彩派的感觉。他之后又想尝试点彩派,但是行不通,因为点彩派是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蓝,违背了他选择色彩,想画成喜欢色块的意愿。</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还被别人形容成像橙子一样灿烂,所以我觉得这幅画有其特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是野兽派的革命。</p><p class="ql-block">1905年夏,他去科利尤尔旅行,画了一幅七彩的建筑风景画,房屋屋顶是橙色,地面是蓝色的,山脊是红色的,他放弃了点彩派,也和印象派不同,因为印象派是描摹客观景色。地上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因为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是他感知到的颜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5年他们的画在沙龙展出,被人评价为像野兽一样围着画作,所以野兽派诞生了,这个画派持续短短几年,用色笔触都很大胆,但是却有革命性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说,展厅并没有一幅真正的野兽派画作,因为后来都被有钱的美术馆买走了,老马自己并没有留下。</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展厅我最喜欢的是老马的自画像,黑色轮廓线很抢眼。</p><p class="ql-block">调色盘上也有大块的黑色,因为黑色的应用得到了雷诺阿的大力赞赏,说他赋予了黑色色彩和光线。</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讲解员很喜欢,说没有男性凝视,因为画的是马蒂斯的女儿。我也觉得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是1920年代模特至上。有很多素描,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幅裸体宫娥,把模特丝绒般质地的皮肤以及沙发的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黑白灰得很有层次,大爱。</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座农奴雕像,罗丹也雕过有相似性的作品。他喜欢罗丹,也曾拜访过,但是没有得到罗丹的肯定,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从罗丹的作品中吸收养分。</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是在二楼,旺斯礼拜堂:最后的创作高峰,有两个模型,还有一个5分钟的视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的彩色玻璃窗是黄绿蓝配色,屋顶蓝白,室内以白色墙面,白色瓷砖,白色地面为主。</p><p class="ql-block">白天阳光还会洒进来,很和谐,很美。</p><p class="ql-block">圣母像没有脸上的细节,讲解员解读说每个人心目中圣母样子不同,所以没有画。</p> <p class="ql-block">三楼教堂旁边一面墙是挂了四五幅三个人头的画像来表现三位密友的友谊,其中有马蒂斯,还有一位已过世多年的老友。讲解员说抽象画中如何表现三个人很要好?我回答脸贴脸。这在抽象画中很容易表达,但在古典绘画中就很难表达三个男人的友情了,可能要画很多象征物,看画的人也得花时间了解其中的涵义。这个部分也给我挺大启发的。</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厅是剪纸。我把每一幅剪纸都拍了下来,最喜欢的是一匹玫红色马的一幅,我还合了个影。</p><p class="ql-block">我发现马蒂斯挺喜欢玫红色,而且用得很出彩,大爱。我以后也可以在剪纸中多用用这个颜色。</p><p class="ql-block">他认为剪纸是直接用色彩作画,蕴含着绘画,雕塑,素描等技巧。剪纸并不容易,剪成一门开创性的艺术,更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幅。</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中最有意思的是用图画描绘的目录,太有趣了呀,大爱。</p> <p class="ql-block">现在来到了四楼的第七展厅塔希提之旅。这是高更也去过的圣地,又名大溪地。</p> <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幅的画作,塔希提之窗。这幅画作我也很喜欢,喜欢他的黑色轮廓线和极强的装饰性。这幅画是为了制作挂毯而做的草图。</p> <p class="ql-block">塔希提之窗旁边也是两幅巨幅作品,都是剪纸画,大洋洲天空和海洋。有意思的是老马的塔希提之旅中并没有留下什么作品,大部分是拍了一些照片,美景留存在了记忆中。过了十多年后再提纯加工出了这些了不起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很有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第八展厅是马蒂斯与织物。</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件他收藏的摩洛哥的披肩,很大,特别美,很喜欢。</p> <p class="ql-block">其中印象深刻的有展厅展示的一件宽大的衣袍以及以此为灵感画的一幅画画很鲜艳,其中衣服的部分比衣物更出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九展厅是1940年代风格的极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强调了他在色彩和线条中最终选择了色彩。这幅画是简洁和抽象风格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还有他大量的素描作品,有宣传册上像男人的女子头像。</p><p class="ql-block">他的肖像画很可以用来临摹学习,太会抓人物神韵、特点了。寥寥几笔就那么传神,很妙。刘海粟还拿他的作品用作绘画教材,太有前瞻性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人物留白的作品,讲解员强调说留白就是这幅画的色彩,是阳光透过窗照射到室内而形成的逆光。</p> <p class="ql-block">第十展厅是马蒂斯与书籍插画。</p><p class="ql-block">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肖像作品,很有趣。一些书的封面中又看到了剪纸的身影,哪怕是画一颗心形,都那么美。</p><p class="ql-block">还有其他著名艺术家设计的书籍,有毕加索,贾科梅蒂,莱热,夏加尔等,看到他们的画作也很惊喜。</p> <p class="ql-block">十一展厅是马蒂斯、野兽派与中国现代绘画。刘海粟大概是老马的第一大力推广者,而徐悲鸿很讨厌他的画,还贬低他为马踢死,真是岂有此理。</p><p class="ql-block">看到了常玉的画作,真开心。</p> <p class="ql-block">马蒂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静物画中,复刻物体毫无意义,重要的是表达这些物体在你身上唤起的情感。这是一种情感的整体,包括物体之间的关联,每件物体自身的特点以及物体因为与他者关系而产生的变化。这一切都紧密地纠缠在一起。”看他的展览也印证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讲解员的讲解圆满了我的马蒂斯之旅,也难得我能把每个展厅她讲过的内容都回忆了下来,甚至把展厅中重要的作品都一一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感恩马蒂斯,感恩UCCA Edge。</p> <p class="ql-block">展期到2月18日结束。</p> <p class="ql-block">Q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