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阿斯潘多斯古剧场</p><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土耳其有个古剧场能坐上万人,但不需要扩音器,真难以想象。今天(23日)就要親眼目睹,难免心情有些激动。</p> <p class="ql-block">古剧场介绍牌匾。</p> <p class="ql-block">古剧场位于安塔利亚市东4 5公里。从市区到此地约需花费45分钟。该剧场始建于公元155年。但一直到公元16 1~1 80年的罗马皇帝马库斯. 奥雷利烏斯时代才建造完成。是世界上至今保存的东罗马帝国时代最为完好的古剧场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阿斯潘多斯古剧场的外立面,显然是经过修葺的,</p> <p class="ql-block">古剧场正外立面全景。</p><p class="ql-block">这个由建筑师泽诺(Zeno)设计的剧场,展示了罗马建筑的实用和代表性理念的先锋。</p> <p class="ql-block">外立面局部(正门部分)。</p> <p class="ql-block">剧场侧门。我们是从有两个石柱的这道门进入剧场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基本可以看出剧场的全景。从前至后可分为四个部分:看台(观众席)、乐队席、表演午台及布景墙。要想完整地拍全景,要登上剧场后面的小山岗,据说登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时间,</p> <p class="ql-block">古剧场侧面照。基本上也可完整地看到剧场的四个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古剧场巡视视频。</p> <p class="ql-block">两层楼的午台正面是剧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它被大理石全复盖,用四十根柱子和后面的神像龛进行豪华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部分损坏较为严重,但仍可清晰地看到底层有五道门通往午台.。</p> <p class="ql-block">整个半园形看台是用大理石铺砌的,其直径为96米,能容纳15000多人。视线非常好,虽然有些角落位置难以看到布景墙面,但所有的观众都能一览无余地看到乐隊的演奏及午台上演员的表演。剧院出色的音响效果更是使每个观众都能听到演员与乐隊演奏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该剧场在塞尔柱王国时期(13世纪)曾进行修复,添加了一些小建筑,作为驿站使用。土耳其共和国独立后。国父凯未尔视察此地后,决定将其恢复成剧场使用。</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可见,很多座位有损坏但及时进行了修补。修旧如旧,但是颜色不同。</p> <p class="ql-block">看台后面给人印象深刻的拱门列阵式走道是典型的罗马式结构,它除了能方便地把观众送到各自的座位区外,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剧场的声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晨曦照进拱门,犹如深深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旅友饒有兴趣地争相打卡。</p> <p class="ql-block">应该说,整个剧场是个很规整的半园形,垂直高度约20米。</p> <p class="ql-block">为了体验剧场的音响效果,笔者向远在50米开外的午台中央的旅友喊话。他们能清晰地听见。</p> <p class="ql-block">阿斯潘多斯古剧场以其雄伟壮观的工程及意想不到的音响效果享誉全球。且直到现在还能很好地使用。每年的安塔利亚艺术节与歌剧节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与演出,而且不使用任何扩音设备。这在世界上同类古剧场中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较之,安塔利亚地区其他古城的古剧场遗址,阿斯潘多斯古剧场是保存最完好的。这在参观了赫拉波利斯古城及以弗所古城的古剧场遗址后,得到印证。</p> <p class="ql-block">(二)安塔利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博物馆是土耳其三大考古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整个展馆共有13个展室,外加一个露天展廊。按年代排序,展示了从史前旧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古希腊时期一直到拜占庭时期,在安塔利亚地区发掘的主要考古文物。丰富的展品和独特的设计使其在1988年获得“欧盟理事会特殊奖”。</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市中心,门口就有轻轨电車站。</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进館参现200里拉/人。</p> <p class="ql-block">序展。</p><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地区主要考古点分布。</p> <p class="ql-block">古代生活场景展示。</p><p class="ql-block">住房及院落。</p> <p class="ql-block">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教堂。</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教堂。</p> <p class="ql-block">阿斯潘多斯古剧场。</p> <p class="ql-block">卡帕多奇亚鸽子谷。</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聖诞老人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特有的葬俗一尖底瓦罐葬。</p> <p class="ql-block">伊茲密尔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生活场景,钉马掌与补锅匠。</p> <p class="ql-block">生活场景,修鞋及制鞋匠,</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石制刀具。</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的陶器制品。</p> <p class="ql-block">古生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达姆加穆赫勒时代的邮票印章。</p> <p class="ql-block">一种丧葬仪式(火葬?)</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史前玻璃制品。</p> <p class="ql-block">公元6~ 7世纪的银制品。</p> <p class="ql-block">众神象雕塑馆是博物馆的重头戏,这些雕像大多是在1946年考古专家对安塔利亚以东约17公里的帕尔格古城进行了发掘,共整理出100多尊公元二世纪的石雕像。</p><p class="ql-block">拼接的青铜女神象。</p> <p class="ql-block">这些雕像虽然大多殘缺不全。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美感。仍能看出作为人像的完美。</p> <p class="ql-block">这尊”舞者”雕像,虽有殘缺,但,经整理复原后置于此处,十分引人瞩目:那舞动的身姿,飘逸的衣服,超然的神韵是那样的优雅浪漫,真像有一个活生生的舞者飞越年轮的巨壑,在舞动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女神雕刻的多细腻逼真!她身材勻称,乳房丰满。那手中的纱巾更是飘逸欲动,浑身散发着难以言语的和谐之美。这哪是神,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美人嘛!</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神像。</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神像。</p> <p class="ql-block">这些雕像可以说是整个博物館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用马𡧳克拼接的神像。(公元前2世纪)</p>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地区发掘出的石棺,其工艺水平完全可以同伊斯坦布尔的石棺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公元6世纪绘制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公元14 ~15世纪绘制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露天展示的葬器。</p> <p class="ql-block">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又一次感受到土耳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不过,对于一个不甚了解又不是专门研究土国历史的游客,如果看了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就大可不必再观光安塔利亚博物馆了。因为它们展示的文物基本是类同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苏丹汗驿站遗址</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近几年我们多巳耳闻目睹。然而你知道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在土耳其段是什么情况吗? 这一次我们从卡帕多奇亚乘车来到孔亚,出乎意料,竟撞上了土耳其孔亚段上最大的驿站遗址一塞尔柱苏丹汗驿站。</p><p class="ql-block">孔亚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12-13世纪它曾为穆斯林塞尔柱帝国的首都。而它所在的安纳托尼亚高原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古时古塞尔柱人热衷于商贸交易。为了更加安全,当地行政长官在沿途修建了具有保安,休息和存储货物等多功能的商旅客栈,也称驿站。有记载的共有1 1个。而苏丹汗驿站是最大的一个。它始建于1229年,一场大火后,在1278年扩建成今日的规模。</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陸路商道上从事贸易的欧洲及中亚商人一般都携带金银,珠宝、药物、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形成了名符其实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苏丹汗驿站是典型的塞尔柱建筑风格。高大厚实的城墙用巨大的石块砌成。驿站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塞尔柱城门装饰细部资料图。内外侧都雕刻着精美的繁复的花纹图案。</p><p class="ql-block">进站要收费,25里拉/人。</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就可看到中心位置有个双层方形建筑,底层四方各有一个拱门。这是个小型清真寺。方便过路的穆斯林客商祈祷、礼拜。</p> <p class="ql-block">面对清真寺的左侧。据说是客商们住宿的客房,还专门为带有女眷的客商预备了套房。遗憾的是不知此情,没过去参观 。</p> <p class="ql-block">面对清真寺的右侧,是排开放式的走廊,结构上依然采用园拱,形成宽敞的空间。这是夏季时客商的工作场地和马厩、喂牲口、做饭,整理行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现在在这些墙柱上挂有许多土耳其毛毯。应该是可以出售的吧?</p> <p class="ql-block">在清真寺后面,还有一个更为高大的后厅。这里是客商冬季的工作间。孔亚(科尼亚)高原的冬季风雨交加,(我们到时刚下过雪,是这次行程中唯一见过雨雪的地方。)来往的商隊要将牲口全部赶到后厅遮风挡雨。后厅高大,无论是骆驼还是马匹都可自由出入。</p> <p class="ql-block">下过雪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现在已无牲口,高大的园拱厅还增加了神密感。</p> <p class="ql-block">诺大的驿站,仅在进前厅的右侧,临时设置了小茶店与小商品店。应付临时之需吧!</p> <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驿站还保存得这么完好,让人穿越时空真正碰触到这段历史,从而感受到古时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p> <p class="ql-block">(四) 梅芙拉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2月22日下午午歺后,我们来到孔亚的另一著名景点一梅芙拉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苏丹汗驿站遗址前往梅芙拉纳博物馆途中,见到的一个清真寺,其园形拱顶是纯绿色。让我联想起新疆的穆斯林喜欢戴绿色的小花帽,也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博物馆与众不同的蓝色尖顶,使人们很容易就识别它。</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那博物馆是孔亚最着名的景点。它可以说是三位一体:一是清真寺、二是博物馆,三是陵园。下面笔者就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译文。</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博物馆,清真寺的典型建筑就映入眼廉,主体建筑是园拱形的房顶,旁边是高高的宣礼塔,及一座顶部覆有蓝色陶瓷的高塔。</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博物館连排小屋,右边是清真寺前。</p> <p class="ql-block">塞尔柱建筑风格的洗礼池。(见8。带喷泉的水箱)</p> <p class="ql-block">谢比. 阿鲁夫水池,</p><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清真寺原是塞尔柱皇宫的玫瑰花园,塞尔柱苏丹阿拉丁. 凯库拜德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梅芙拉纳的父亲。那梅芙拉纳是何许人?为何苏丹王这么看重他的父親呢?</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土耳其语意为“我们的师傅”指的是以創设苦行僧修行方式的旋转舞闻名于世的梅芙拉纳教派的创始人杰拉尔丁. 鲁米(1207-1273),他是土耳其伟大的哲学家,1207生于阿富汗,1228年来到孔亚,1273年终老于孔亚。</p><p class="ql-block">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该年为国际鲁米年,以纪念梅芙拉纳诞辰800周年。可见他的声望与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每年,大约都有150万的信徒来到梅芙拉纳清真寺朝圣。</p><p class="ql-block">在民众祈祷室里祈祷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进口左边的一排单层(德尔维什)小屋,原来是给修行的苦行僧住的,现在是陈列了当时的一些物品。</p> <p class="ql-block">灯具。</p> <p class="ql-block">锣琴类乐器。</p> <p class="ql-block">簫笛类。</p> <p class="ql-block">挂毯。</p> <p class="ql-block">梅夫拉那穿过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镀金香炉(?)厨具(?)</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圣瓶(?)</p> <p class="ql-block">梅夫拉那念过的经书。</p> <p class="ql-block">熬药工匠。(腊像)</p> <p class="ql-block">家族用岁。(腊像)</p> <p class="ql-block">武器。</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人很多,房间很小,有的挤不进去(如存放经书的房间等)。没拍全。</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入口。在这里,人们必需穿上鞋套,女人还要戴上头巾才可入内。</p> <p class="ql-block">装修华丽的大殿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华贵的园拱顶</p> <p class="ql-block">园拱顶精细的马𡧳克磁砖图案与透窗。</p> <p class="ql-block">猛然发现这里安放的都是棺廓。据说正对着蓝色高塔底下的镀金棺廓就是梅夫拉纳的灵柩。</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他儿子苏丹维利德的棺廓。</p> <p class="ql-block">家族和其他文化人的棺廓。</p> <p class="ql-block">你注意到这棺廓上的帽子了吗?不同的帽子是代表他主人的不同身份。</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外玫瑰园里的墓碑。</p><p class="ql-block">据说梅芙拉纳的父親在1931年1月12日逝世后被埋葬在这里,这是玫瑰花园作为陵墓的开始。以后很多人都提出要想死后安葬在这里,鲁米都没同意。一直到他死后,他儿子才同意在这里设个陵园即玫瑰陵园。从此,这里也成了穆斯林的陵园。</p> <p class="ql-block">来到博物馆朝圣的妇女装束,可以看出他们是比较保守的。</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老师带着小孩来参观。看到我们举起相机,两个老师就背过身去。</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出口处的指路行程牌。现在梅芙拉纳教派已分布世界各地,这是从此处前往这些主要分布城镇的里程牌。</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清真寺背面。</p> <p class="ql-block">梅芙拉纳博物馆出口处。(见导览图20)。</p> <p class="ql-block">绕过小巷的茶室,才来到午歺厅。</p> <p class="ql-block">吕宋汤,烤面包,红烧牛肉外加大米饭,人手一份,不错!</p> <p class="ql-block">路途上看到一个清真寺,门口人特多,还有人举着巴勒斯坦国旗。导游说今天是週五,祈祷日,所以特别拥挤。举旗的可能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吧!</p> <p class="ql-block">行车四个多小时,才从孔亚来到安塔利亚,</p> <p class="ql-block">今天入住安塔利亚五星级那玛塔(RAMADA)酒店。</p> <p class="ql-block">早歺特丰富。</p> <p class="ql-block">(五) 阿尔忒弥斯神庙及以弗所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在伊茲密尔省库达萨斯港口北部有个称为塞而柱的偏僻小镇,有着数不清的景点。其中就包括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称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神庙遗址及以弗所(Ephesus)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狩猎女神,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而罗马神话称她为狄安娜,在古希腊,阿尔忒弥斯女神深爱敬仰,人们建了阿尔忒弥斯神庙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50年建成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是由建筑师萨莫斯. 喬西宏父子设计,以大理石为基础,用127根双层伊奥尼亚式大理石柱作支撑;上面复盖着木制屋顶,长120米,宽60米,占地7200平方米,高约20米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而且由当地著名的艺术家以铜、银、黄金、象牙浮雕等装饰。在中央祭坛上摆放着阿尔忒弥斯的雕像,供人膜拜。所以被公元前3世纪的旅行家安提帕特认定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然而这一举世瞩目的神殿竟毁于公元前356年的一次人为大火。在原址重建后,公元262年又罹火难。该神庙曾经历过七次重建。最后由于爱菲索斯人转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摧毁,只剩下一根石柱。</p><p class="ql-block">本图是根据文献记载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复原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现神庙遗址仅留下的一根石柱的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周边还有些殘留石柱,石桩。引发人们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在阿尔忒弥斯神庙东南不远处就是以弗所古城。</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古城遗址导览图(含译文)。</p><p class="ql-block">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包含在以弗所古城遗址中的。见导览图23。</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古城遗址进口的世界文化遗产标示牌匾。</p><p class="ql-block">译文:土耳其共和国 文化旅游部</p><p class="ql-block">文化财产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以弗所(EPHESOS)遗址</p><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产名录 2015年登记。</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位置图。</p><p class="ql-block">以弗所(Efes)也称艾菲斯(Ephesus),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由来自古希腊的爱奥尼亚人所建,是古希腊的殖民城市。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罗马人占领了小亚细亚半島,以弗所成了小亚细亚的首府,更多的商人与居民涌入,使以弗所人口一度达到20多万。成了东罗马帝国在东方省份第二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公元6世纪前后,以弗所通往爱琴海的入海口逐渐淤塞,这座城市的海上贸易也随之凋零,大批商人贵族因此离开。之后,以弗所的城市建筑又被大地震摧毁,曾经繁荣了近千年的港口都市,最终被岁月所掩埋。</p><p class="ql-block">直到公元19世纪,这座被掩埋了一千多年的城市废墟才重见天日。考古学家们通过细致的清理,最终确定,这座庞大的古城遗迹,就是曾经在《圣经》里出现的,圣毌玛利亚晚年生活过的地方,就是古城一以弗所。</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古城遗址内,已发掘的面积有666.62公顷(10000亩)。有三条主干道,总长约两公里,大致呈Z形分布,由北向南的神圣之路,也称大理石街;和神圣之路相交,原通往爱琴海港口的港口大道,也叫阿卡迪乌斯街;从神圣之路南端为起点,上坡通往南出入口的叫库里特斯街,也有译成库瑞忒斯街。</p> <p class="ql-block">瓦里乌斯大浴场。</p><p class="ql-block">从南进口进入古城,就是个浴场遗址。罗马人喜欢沐浴,瓦里乌斯浴场的设施已相当先进,有热水管道,人们一边泡澡,一边聊天或谈生意,不亦乐呼!</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浴室里舖上马𡧳克磁砖的地面。</p> <p class="ql-block">上层集市遗址。(国家集市)</p> <p class="ql-block">库里特斯街的下水道。</p> <p class="ql-block">市公会堂遗址。这里是以弗所遗址的行政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醒目的建筑就是可容纳千人的市政音乐厅。古罗马时期,常在这里召开大型会议或举行小型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小看台</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门。在库里特斯街东端,高高矗立着壮观的赫拉克勒斯门。赫拉克勒斯(Hercule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宙斯的儿子之一。此门建于公元四世纪左右,现在只剩两个高大的门柱。,</p> <p class="ql-block">贵族住宅区。认真观察遗址里还能看到有浴室,歺厅,臥室,起居室等使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家庭浴室舖的马𡧳克磁砖图案。</p> <p class="ql-block">多精致的马𡧳克舖砖。</p> <p class="ql-block">库里特斯街道。是以弗所的富人街区及商贸中心。这里大理石舖地,甚至在廊柱上还有50盏当时世界上都罕见的夜间照明的夜灯。</p> <p class="ql-block">库里特斯街上着名的胜利女神雕像。他有着羽毛翅膀,长裙飘舞,体态轻盈又动感十足。据说耐克'(NIKE)商标灵感就来自此雕像。</p> <p class="ql-block">沿着库里特斯街继续前行,街道两旁佈满了各种建筑与雕像的乱石堆。一个精美的雕塑石门特别显眼,这就是经修复过的哈德良神庙遗址(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前面精致的门框中央是命运女神雕像,二进门框上方是美杜莎蛇妖雕像。</p> <p class="ql-block">美杜莎蛇妖雕像特写。传说美杜莎是头发上缠着毒蛇,人们与它对视就会化为石头的妖怪。</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哈德良神庙全景。</p> <p class="ql-block">导游指着脚下的一块大理石说,库利特斯街道是砌有下水道的。</p> <p class="ql-block">打磨防滑的舖路石。</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导游神密地对我们说,我带你们看个“好东西”,</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靠墙的挖有一排蹲位坑的石板,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厕所。看来还挺讲究的。这种厕所只有贵族才能享受。下面有两米深。有水能把糞便沖走,</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便槽。</p> <p class="ql-block">房子中间是清洗pp的水,现已不用,所以没好好清理。</p> <p class="ql-block">厕所的外圍墙,看来还是注意隐私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罗马时期教堂遗址?(未证实)</p> <p class="ql-block">走到库里特斯街尽头就是塞而苏斯图书馆了。这是以弗所建筑遗迹的精华之一。</p> <p class="ql-block">它建于公元2世纪。本是罗马小细亚行省省长的陵墓。他儿子为纪念父親,在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图书舘。</p> <p class="ql-block">塞尔苏斯图书館气势宏伟,华丽壮观。正立面的壁龛里,上下两层共安放着八座神像,上面四座已不见,下面四座女神像分别代表智慧,知识,思想与美德。</p> <p class="ql-block">神像神态逼真,堪称艺术精品。(据说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塞尔苏斯图书館面朝东方,早晨阳光照进,正好方便读者阅读。据说当年藏书一万二千卷。是罗马帝国三大图书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边上是下层集市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何处?求教黄小姐。</p> <p class="ql-block">归来时,神圣之路(大理石街)上回望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在看完图书馆后,导游又带我们到路边的一块石头面前(如下图),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这里原来有个妓院。现在妓院主体建筑已看不到了,只剩下这块妓院的路标。过去在图书馆与妓院之间有一条秘道相连。这样罗马男人就可以借口去图书馆读书,而悄悄溜进妓院。但有人不知怎么走,所以放了个路标石。路标石上的长方形代表图书馆,上面一个女人头像代表妓院,大脚印指向妓院的方向,旁边还有一枚园形的硬币和一颗心,暗示着,姑娘的芳心要有钱才能赢得。”导游的解说让大家嫣然一笑,不知真假。妓院没看到,暗道也找不着,路标倒是确实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库里特斯街是以弗所的商业中心,城市最繁华的地段。大路两旁,分布着神庙,妓院,公厕,浴室,纪念碑及贵族豪宅等等,我们都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神圣之路(大理石街)。这也是一条豪华的大道,可通向大剧院等娱乐区。</p> <p class="ql-block">神圣之路两旁犹如大理石柱展示,可见当时商业店面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下层集市遗址。</p> <p class="ql-block">下层集市遗址</p> <p class="ql-block">港口大道的东端,就是著名的以弗所大剧场。从外圍看似乎损坏的较严重。</p> <p class="ql-block">绕过殘垣断壁,剧场还是较完整地显现在面前。</p><p class="ql-block">此剧场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时期,到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因此兼有两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元素。</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正面,前台佈景区损坏较严重。</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大剧场可容纳25000多人。它的午台与乐隊场地比较大,既可以演出戏剧还以作为斗兽场使用。</p> <p class="ql-block">看台有66排,确实比阿斯潘多斯古剧院大多了。</p> <p class="ql-block">从港口大道方向看大剧院依山而建,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剧院旁北出口方向大道。分布着好几个剧院体育馆遗址。</p> <p class="ql-block">港口大道上方形集市遗址。</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从海上归来的商人们,从港口大道进城,帶着货物和奴隶,就在大道南侧的方形集市上交易。如今海口已退到离大剧院12公里开外的地方。港口大道的尽头已再也看不见爱琴海了。港口大道两旁,只剩下两排殘断的石柱,孤零零地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从大剧场往港口大道方向走去,不远处有个叉路口,这里有一片森林,是以弗所遗址难得一见的。我们到此后就往回走了。</p> <p class="ql-block">广告牌。塞尔丘克以弗所博物馆(见导览图28),必看之处</p> <p class="ql-block">回程了。</p> <p class="ql-block">南出口附近的喷泉遗址。这个喷泉建筑是在公元102年至114年为纪念艾菲索斯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和皇帝特拉扬(公元98-117年)所建。雕像底部原踩着地球仪,已毁损。</p> <p class="ql-block">紧跟导游,花了近两小时,将景区逛了一圈。深刻体验了土耳其厚重的历史,饱览了地中海,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分享了古希腊,古罗马精湛的建筑艺术。以弗所古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教科书。赞美吧! 以弗所!</p> <p class="ql-block">美篇写到此,土耳其的十二日游游记就结束了。12月28日下午1点半飞机就要飞回祖国了。因为担心堵车,导游9时半就要我们出发,所以不到十时半就到了机场。</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还是很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多次的游伴,留存纪念。</p> <p class="ql-block">要离开土耳其了,最念念不舍的是一路陪伴,指导我们遊览,原藉新疆的地力导游。</p> <p class="ql-block">62岁了,还奋战在第一线。心系游客,解客所难,保证安全,始终冲在第一线。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再见了,好导游!</p> <p class="ql-block">与老导游合照一张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十八人土耳其游的最后一张纪念照。记住得是土国的山山水水,留下的是浓浓的友谊深情。大家相约:下次出游,我们还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