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p> <p class="ql-block">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将“大兴城”更名为“长安城”,唐高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至唐末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改筑时放弃了长安城的外郭城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但对城垣并未扩大或改修。</p> <p class="ql-block"> 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也就是说,从唐末到宋元,长安城只是隋唐时期的皇城而已,也反映出了长安城的衰落。元代时称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个重镇。</p> <p class="ql-block"> 西安古城墙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研究古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最近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城门古装女大将军巡逻队。这支队伍由300名身着古装的年轻女性组成,她们身姿矫健,神采飞扬,为西安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色彩。女大将军们身着古装,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服饰的魅力,更传递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她们在城门间巡逻,犹如一道时光的桥梁,连接着历史与现代,让游客们在欣赏古城风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雄伟壮观的西安城墙已成为市区最吸引人的观光胜地之一。沿城墙外侧已建成"环城公园",成为城市居民晨练的绝佳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倚靠在城墙上,送目远眺,细细地观赏着西安美丽的市容。无论是钟鼓楼巍峨的身影,还是环城公园的岸柳成行的河滨;无论是城内原始淳朴的古老房舍,还是城外高矗的现代化楼群,无不显示出西安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