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充电赋能,线上研学蓄力 ——江苏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第九次集中研修活动

IicI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30日—2月1日,江苏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举行第九次集中研修活动,为期三天的线上研修主题为“活动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设计”。工作室全体学员、省卓越教师培养对象、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泗洪县骨干教师等40余名教师参加线上学习。</p> 1月30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朱德勇带来首场专题讲座——《“依标教学,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朱老师从2023年度语文教育十大关键词“以一带三”讲起,依托课程标准,以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和选修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从单元编写思路与设计意图、具体学习目标与内容、单元教学设计原则等维度对学习任务群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指导。强调依标教学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的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性维度,是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朱老师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既有“面”的覆盖,又有“点”的挖掘。 晚上,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教师刘生权开设《“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设计及单元教学案例解读》专题讲座。刘老师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五大疑惑,从理解“当代文化参与”课程价、怎样设计评价单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的多重实践空间、活动学习成果展示及其反思四个方面,就“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设计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刘老师以课程标准为引领,以高考试题为依托,以具体详实的案例,深入阐述了“当代文化参与”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为该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1月31日下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苏州高中陈兴才开设《高中语文逻辑教学与评价(含“思辨的力量”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专题讲座。陈老师从逻辑教学的偏差入手,倡导对逻辑教学科学定位,以逻辑为工具,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情境中学会学习,提升逻辑素养。他分别从单元的具体教学、测评和教学应对角度,创造性的提出逻辑教学的策略和范例。 晚上,正高级教师、常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满春燕开设《信息时代的生活——“跨媒介学习”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满老师从“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挑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担当”“跨媒介任务设计的要素和依据”“跨媒介任务实施要点与反思”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跨媒介学习的当下背景和积极意义,依据课标宏观把握跨媒介学习的课程方向,并以大量优秀的案例微观展示跨媒介学习的教学实施,以理性的视角反思跨媒介任务学习设计中的关键点。勉励大家努力培养负责人、高素养的信息时代表达者。 2月1日下午,《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主编王建锋开设专题讲座《把论文写在语文课堂上——优秀语文教研论文的特质》。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成为编者的“同谋”、成为教者的“同谋”、向写作高手的方向共“谋”。王主编详细地介绍了《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以人物和课程双主线为编辑思路的期刊特色,阐释了特高级教师群体、新锐青年教师群体和高校教授、学者、作家群体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王老师结合多篇高品质论文,指出在论文写作中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引领课程改革的方向;有务实的写作态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精巧的写作角度,彰显独特的写作思维。 <p class="ql-block">  晚上,《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主任韩振开设专题讲座《语文教学论文写作错误例析》。韩老师列举大量具体典型的论文案例,深入剖析了论文写作中出现的“喧宾夺主”“避重就轻”“缺少新意”“牵强比附”“理解有误”“侈谈现象”“无所皈依”“旁逸斜出”“叠床架屋”“心得体会”等12种常见错误,从内容确定、逻辑架构、独到创新、文题吻合、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指正。促进学员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反思,为课堂教学实践成果的提炼给予了切实有效的指导。</p> 本次线上专题研修,大家积极参加,学习热情高涨,尽情吸收六位专家的学术滋养。六场报告让工作室成员进一步深入了解活动型高中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了论文写作的高品质追求,有力地促进了成员专业的深度发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研修心得</b></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聚焦“活动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设计”和专业论文的写作,专家们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论文写作方面,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编审韩振老师,用大量详实的、我们写作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例子,给我们做了非常专业的指导。韩老师在讲座的过程当中,既关注论文写作本身,更有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最前沿理论、概念、实践的介绍,增长了我们的学识,拓展了我们的眼界。(工作室学员李晨路)</p><p class="ql-block">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型”单元在某种意义上更指向学生的真实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用“情境”和生活“处境”。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在“用”中学“思维”,学“文化”;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跨媒介吸纳信息,发出在当代文化参与中的“我的声音”,实现“我的”社会价值,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生命呼唤,更是语文教学应有的鲜活姿态。(工作室学员袁圆)</p><p class="ql-block"> 对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型单元,受限于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平时教学中关注不够,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本次研修,朱德勇、刘生权、陈兴才、满春燕几位专家不同角度的讲座,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几个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几位专家鲜活的案例更是给我们展开教学提供了参考路径。我们要打破保守主义和畏难情绪,依标而行,承担起核心素养时代语境下教师应当担负的责任。(工作室学员李方顺)</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实施中最让一线教师感到无从着手的,可能要数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型单元了,比如“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等。本次研修中,朱德勇、刘生权、满春燕、陈兴才等专家结合大量的实例,让无从着手变为切实可行。而两位知名学术期刊编审的讲座则拉近了期刊与一线教师的距离,其中王建锋老师分享了众多名师的特色经验,韩振老师把种种论文写作问题进行归类,并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修改范例,让我们明晰了教科研的发展方向,洞悉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工作室学员庞冉)</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刘生权老师所展示的“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设计。“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使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通过访谈、调研等形式介入当下现实生活,学生由阅读资料而获取知识,由言语实践而获得语文技能,由语文学习活动而提升素养。可以说“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学习是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途径,是兴趣与实用价值的结合,也是课本资源与课外资源联结的有效示范。(工作室学员李江超)</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我们学生的文章存在着以偏概全、事例与论点脱节、句段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词等问题。陈兴才老师的讲座为我指明了方向,陈老师希望我们教师能对逻辑教学科学定位,能引导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情境中学习、提升逻辑素养,并就具体的单元教学、测评和应对,提出逻辑教学的策略和范例。(工作室学员张飞)</p><p class="ql-block"> 当前,高中语文逻辑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尤其需要正本清源。我们要以学生逻辑素养涵育为旨归,以逻辑为工具,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载体和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悟到逻辑的魅力,并生发逻辑学习和运用的自觉。(工作室学员张成华)</p><p class="ql-block"> 网络于学生是把双刃剑,信息化时代,把孩子阻隔于网络之外,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满春燕老师讲座中提到“摒弃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思维”,这个观点我印象特别深刻!作为老师,如何给学生做好任务构架,让他们更好得使用媒介资源,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研究的内容!(工作室学员翁建红)</p><p class="ql-block"> 《把论文写在语文课堂上》这个题目给予一线教师莫大的鼓舞与方向指引,想起了华师大王意如教授主编的《在讲台上思考语文》这本书,我们“有不少来自实践的教学经验,很是精彩,弥足珍贵,但却没有把他们很好地组建起来,是一座拆碎的七宝楼台”。唯有理性的思考可以将其变为永恒,这种理性的思考可借鉴王建峰老师所言“成为编者的‘同谋'”“成为的教者的‘同谋'”“向写作高手的方向‘共谋'”。(工作室学员庄燕青)</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令我感触最深的词是“同谋”,专家启发我要和编者成为“同谋”,和教者成为“同谋”,和写作高手的方向共“同谋”,在共同奔赴,裹挟前进中不断提升自己。不在舒适区躺平,把研究过程的熬煎忍耐过去,终得柳暗花明。(工作室学员朱静)</p><p class="ql-block"> 这次培训活动的每一个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韩振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条分缕析一语中的,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如坐春风倏忽而过意犹未尽,其中“喧宾夺主”“逻辑错误”两点讲得极为严谨,“缺少新意”“资料理解有误”两点用故事谈论特别有趣,“侈谈现象”“无所皈依”以及后面的“摘而不要”等都指出了我们诸多一线教师常有的问题,是为警策。(工作室学员赵洁)</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面对“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逻辑教学与评价”这四个颇有挑战的活动型单元学习设计,老师们的讲授如数家珍,丰富的课例背后是苦心积虑、笃行不怠;主编们对论文的精耕细作和对概念的精准解读背后,是不浮不躁、慎思明辨。我深深感受到唯有埋头,方能行远!(工作室学员郑冬梅)</p><p class="ql-block"> 这次研修中,《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王建锋老师和《中学语文教学》韩振老师,分别结合各自杂志的特点和编审具体工作,做了关于论文写作的专题报告。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及时反思总结课堂教学,进而提炼上升为理论成果,一直是令人比较头疼的事情。两位老师,详细介绍了杂志栏目设置、论文常见问题及论文规范要求,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需要继续消化报告内容,并付诸行动。(工作室学员李锐)</p><p class="ql-block"> 这次假期培训中,无论是逻辑、语言知识还是跨媒介等,其实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都是容易被忽略的单元,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句“无用之用”,也许这些无用之用才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点。如果高考也只是测评的一种方式,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我们的课堂也许会有更多的尝试和更大的突破。不断前行,勇于尝试,勤于思考,是从很多老师身上所不断感受到的精髓。(工作室学员刁莲佳)</p><p class="ql-block"> 朱德勇老师的讲座学养丰厚、深入浅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务必避免“无标”教学的尴尬局面,同时用好教材,把核心素养嵌入语文诸多任务群教学中。依标是良好教学设计的基础,好的教学设计也利于激发教师依标教学的积极状态。(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孙优)</p><p class="ql-block"> 三天线上研修,前两天省内的专家详细介绍了新课标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些单元和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策略,课例丰富详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最后一天《语文教学通讯》和《中学语文教学》的两位编审一位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优秀范例,另一位展示了需要整改的典型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导论文写作,让我知道论文写作是对教师的一项综合检验,它既需要理论的素养,又需要实践的经验;既需要思维有深度,又需要阅读有广度;还需要专业的表达和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宿迁市泗洪县教师发展中心汪园园)</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期三天的线上研修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六位专家对于活动型任务群的设计方向或教学论文的有效指导,拓宽了我的教学视域,拨正了我的课题误区。对实用文文本中语言的精准锤炼和鉴赏引导、“跨媒介学习”序列化的任务创新设计、肤浅表层的教学论文错误选点纠偏,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堂应依标打造,去回归学生既有的世界,去回归教学的本原。(江苏省淮北中学杨园园)</p><p class="ql-block"> 研修中,韩振主编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论文写作中易出现的几类问题,其中多为逻辑问题。作为科研新手,在将教育教学中的“想法”转化为论文时,可以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突出重点,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情况。(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何娴景)</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印象最深的是韩主编对学术严谨性的尊重,其细致修改投稿文章、不懈追溯引文源头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韩主编从编辑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指出常见的几类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强化反思、深度思考、精细润色的重要性。(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王婕雯)</p><p class="ql-block"> 发展逻辑思维是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之一。陈兴才老师的讲座《高中语文逻辑教学与评价》向与会者分享了素材丰富的教学案例,启发我们,逻辑教学应采撷高质量、有趣味的教学素材,学生学习方式应以体验、理解、运用为主,最终指向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使我受益匪浅。(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沈进)</p><p class="ql-block"> 感谢徐老师给我研修学习的机会。对于满老师提到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我认为它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血肉联系。它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多元观点如何协调。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的介入,我们才能让“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走向高阶思维,形成学生的跨媒介阅读素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王颖)</p>

教学

学习

语文

研修

论文

工作室

写作

任务

逻辑

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