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对思维的引导

土地

<p class="ql-block">每个人拥有的知识分别来自于自身实践的感受、反思的感受和从与他人交流中得到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包括了交谈、听讲、阅读与观看等等。“我觉得……”就是经过自我感受形成的、自己头脑中记住的、自己的知识。每个人自己记得的知识,可以被用于自己的显性理智思维,也可以被用于自己的隐性情感思维。</p><p class="ql-block">人们在谈论意识时,大多是指思想意识,或可长时持续的、有意识的显性思维,而不是其它高等动物也具备的短暂无意识的注意。人在每天遇到的无数事物中,偶尔会注意到某个事物,这个注意产生于头脑中无意识的相似比较,只有这个比较触碰到曾经情感强烈的记忆时,人才会产生注意并开始有意识的联想。这个注意是人类独有的、有意识的、可持续的注意,也就是所谓的意识,这个有意识的联想就是人们所谓的思想意识,是由语言支撑的、有意识的显性理智思维。</p><p class="ql-block">人类联想的起点,就是显性理智思维的出发点,产生于隐性情感思维;从注意开始联想,沿着思维方向,每个人的头脑中才会展开显性理智的逻辑推理。人们通常讲的逻辑正确,仅能保证逻辑推理中思维方向的单一性,使思维的发展不至于翻来覆去陷于混乱之中。</p><p class="ql-block">人的思维方向就是人的情感价值倾向,也就是人的情感取向,或称意向性(是一种心灵中代表或呈现事物、属性或状态的能力。简单的说,很多心理活动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意向性就是此“关于”)。比如有些人的情感倾向很阳光,遇事会往积极的方向去想,有些人的情感倾向很阴暗,遇事会往消极的方向去想。</p><p class="ql-block">联想起始点也就是直觉,由于直觉产生于无意识情感思维,人们一直感到直觉很神秘。人在遇事后无意中关联到的记忆,就是在头脑已有的数个相关记忆中,曾给自己带来最强情感冲击(正负价值最高)的记忆,或最熟悉(还是价值最高)的常用记忆。</p><p class="ql-block">如果这个记忆所含有的情感足够强烈,就会引发注意,这个记忆就是联想的出发点或联想。这也就是在遇到同样的事物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联想的原因。因为在此之前,不同的人有过不同的实践经历与感受积累,就会具有不同的隐性情感思维,从而带出不同的显性理智思维。</p><p class="ql-block">联想是显性理智思维,包括理解、猜测或推论。推论既有顺序推论,也有倒序推论,既有证实推论,也有证伪推论,既有归纳也有演绎,既有解释也有理解,既有猜测、假设也有追问。猜测就是对依据重要性顺序联想到的数个假设(可能),进行的推断。追问就是要追究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就是寻找原因的原因或前提的前提,也就是对推论进行的推论。</p><p class="ql-block">人类的理解就是把新遇到的事物、观念或理论与自己记忆中的相似知识进行比较,这个比较既牵涉情感思维也牵涉理智思维,进而形成记忆中原有知识对于新遇见识的解释。解释通了就是理解了,解释不通就是没理解。对于深刻问题,只在表面解释通了属于简单理解,能够深入数层的解释属于深刻理解。每个人最原始的底层知识,形成于婴儿时期亲身实践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在联想的过程中,人脑中会相继产生一些与推理内容相关的某些关联节点,这些节点涉及头脑中曾经情感冲击强烈的记忆。很多人的所谓逻辑混乱,其实不一定发生在联想的推理当中。很多混乱发生的原因是,人在推理中相继产生的这些关联节点中的内容,偏离了推论应该行进的方向或最重要的方向。也就是说,他的情感倾向导致其推理,在这些节点中偏离了最有实际价值或意义的方向。也就是俗称的,“分不清孰重孰轻”或“逻辑混乱”。</p><p class="ql-block">无论遇到任何事物,只有联想最初就踩在对该事物价值最高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始终沿着价值最高的方向进行理智推理,才有可能是最正确的,这大概应该才是真正的思维规则或称逻辑。</p><p class="ql-block">古希腊对于哲学一词的解释就是爱智慧,至于什么是智慧,至今没人能说清楚。现在看人类真正的智慧,就是能够始终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向着价值最大化的方向,找到最为正确的结论。</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最有价值的”必须是真的、客观的,而不是虚假的;不是某个头脑糊涂的人,依据其错误情感价值观引出的,他自己所谓的“最有价值的”判断。此时可以明确的是,前面所说的明白人,就是具有正确情感价值观或价值体系的人,就是始终能够把握主要矛盾的人。</p><p class="ql-block">人类的理智思维依赖于概念,概念的原始出处就是动物的归类。从语言出现至今的几千年中,由语言支撑的所有抽象概念,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几乎所有概念的完整性或准确性,至今还很不完善,每个人对每个概念的理解或掌握(有意或无意的)的程度,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甚至还有人故意偷换概念。这也是每个人的所思所想不会完全一样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虽说人的理智推理依托于概念,但是,每次理智思维并不一定严格按照概念分类的脉络行进,其起点也并非完全是由某个确定的相关概念开始的,在推理的各个节点上还有可能转向各种不同的方向。每个事物都有不止一个相关概念,每个遇到此事的人都可能依据各自的兴趣点选中不同的相关概念,继而产生联想。正如上面所说,人类理智思维的起点和方向都取决于隐性情感思维,人的情感在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作用到理智推理当中的各个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