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之“最”

白衣侯

<p class="ql-block">  许村,和张巷、李庄、王镇一样,是重名率非常高的村庄,就像现在的“赵军钱润孙爽李淇”名字一样极其的大众化。但是,当你一旦走进本篇的这个历史文化古村,你就会被它独特的美所吸引而永远留存在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查百度:许村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溪源、任公村。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看中此地风水,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为“昉溪”。到了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p> <p class="ql-block">  许村位于安徽歙县城北20公里处,不偏不倚正好处于北纬三十度线上,是具有1800多年历史、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许村难能可贵地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古村落原始风貌,一千五百多米长的老街上有100多幢(一说近200幢)明清古建筑,如牌坊、古宅、廊桥、祠堂等,其木雕、砖雕和石雕皆为精美珍贵的传世艺术品。许村古建筑群(15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史论:“徽属六邑,而称富庶,歙为最;歙之名乡数十,昉(即许村)为最。”</p><p class="ql-block"> 许氏后代著有《许村赋》一文,其中洋洋洒洒地“赋”了许村何以为“最”:有奇山、异水;有如云胜迹;倡文重教;民风古朴等等,这些方面的“最”大致是不差的。其实徽州具有奇山异水的古村镇不少,如龙川、昌溪、汪口、思溪延村等等,对风水学一无所知的我,也觉得这些古村镇的山水都有一股子灵气。</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通过以下的照片和文字来诠释许村之“最”。</p> <p class="ql-block">  首先,此处独有、别无雷同的就是刚进入许村所见的“三朝典翰坊”。</p><p class="ql-block"> 三朝典翰坊:是我国第一座四柱朝天式牌坊,为出生仅仅三天就被敕封为正五品典翰的幼儿汪德章而建。“三朝”,即三天的意思(是朝朝暮暮的那个“朝”,音zhāo)。另据介绍,牌坊的主人是李白笔下最有名的送别诗《赠汪伦》中的主人公“汪伦”的后代,这似乎也有点牛。</p><p class="ql-block"> 妥妥的“最”——从牌坊的形式到内容。</p> <p class="ql-block">  走进许村所见的“第一坊”: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薇省坊。薇省,是唐宋时中书省的雅称(明代改中书省为布政司)。嘉靖元年进士许琯因反对朝廷征收青苗税而罢官回家,后嘉靖帝嘉其为官清正,赐建此坊。薇省坊属“恩荣牌坊”,是由皇帝颁旨,地方筹资建造,为牌坊四个等级中的第二等级,相当高了。</p> <p class="ql-block">  “最”之二:许村是“徽州第一进士村”。曾出过一位状元,两位解元,三十多个进士;诞生过“一门五博士”,“一村四院士”。就凭这一点,许村就是货真价实的歙县之“最”。</p> <p class="ql-block">  “最”之三:许村的“胜迹如云”也不是光说不练耍耍嘴皮子的。古朴独特的高阳廊桥、形如八卦的大观楼、气宇轩昂的五马坊;还有大邦伯祠、大宅世家、许声远宅、观察第、存心堂等等风格各异的明清古建筑,足以让许村雄踞歙县之“最”的地位了。</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很多的老宅子都不开放,真的只能是走过路过而错过了。比如,这著名的大宅世家就拒客于一门之外。下图二是网络上的大宅世家照片,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作为私人住宅的老宅是不欢迎游客进入的,因为会影响其正常生活。但是这幢气势不凡的古宅,却因为这位老人家站在门口欢迎我们“光临”,才使我们能进去一睹其真容。虽然出门时老人家指着二维码叫我们每人扫码五元,但物有所值啊!如果有价值的老宅子都能见贤思齐向游客开放,那该有多好。</p> <p class="ql-block">  很多游客到了一个古村镇,只是在大街上晃荡一圈、小桥边留影几张、老饭店品尝一番便算完事,要叫他们付钱参观古宅名屋是很有难度的事情,除非是名头太大的宅子园子,进去也只是为了“打卡”拍几张照片而已,对其中的精华所在大多是说不出什么子丑寅卯的——这种古镇游又有多大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您是我走了无数个古村镇所见最年长、最热心的“服务员”。许村之“最”,其中有您老一份子。点赞!</p> <p class="ql-block">  存心堂,是建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古建筑群,由存心堂老宅、许声远宅、许寿山宅和许士椿四部分组成。其中许声远宅是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高阳廊桥始建于元代;明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嘉靖年间重修,并增建了廊桥,横卧在昉溪河上,又称离合桥。</p><p class="ql-block"> 离:是送亲友出远门的离别之处;合:是迎亲人还乡时的聚合之所。</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同学“老农民”拍摄合成的高阳廊桥全景,经他同意借来一壮村容,十分感谢!</p> <p class="ql-block">  桥廊上有窗,窗较高,但窗下有垫脚石方便游客留影、摄影。每一个窗户就是一个取景框,看到、拍到的就是一幅许村的山水国画。木柱已然斑驳,墙面也已残破,印证了岁月的沧桑。记得唐模古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座高阳廊桥(下图一),建于清雍正年间,那是迁居唐模的许氏子孙所建,以示不忘祖宗之意。</p> <p class="ql-block">  观察第,是许氏支祠,清初为纪念观察使(以前的品级约为四品左右,现在大致相当于地级市首长)许天相而建,现在是安徽首家村级历史博物馆,游客极有可能不知其本名而过门不入。</p> <p class="ql-block">  大观亭,又称八角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7年)。亭子南北中通,二层有外廊,可惜上不去。亭有三层,一二层均为八角檐,三层为四方檐,造型美观,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  五马坊位于大观亭北侧,建于明初,因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而得名。牌坊上的“哺鸡兽”(下图一坊檐角上站立着的动物)是明代早期建筑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  大郡伯第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光绪年间,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双寿承恩坊:明隆庆二年(1568年),时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又其时年101岁,夫人103岁,朝廷敕封其为“征仕郎晋赠奉直大夫” ,赐建此坊。</p> <p class="ql-block">  第四,民风古朴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开凿于明代的“福泉井”。明初洪武年间,福建汀州知府许伯升为新寡弟媳胡氏于其院内所凿,取名“福泉”。胡氏五十二年未出宅院,去世后其子遵从母愿,将自家居屋的院墙拆掉,这样福泉井就置于院墙外,供村人共用,这个拆房让井的故事,充分体现出许村人亲仁睦邻、乐善好施的淳朴古风。</p> <p class="ql-block">  在许村,有很多由屋檐下堆积的木柴组成的“福”“智”“仁”等字,让人不经意间便能感染这些传统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据说,许村村落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不懂风水,但我知道:人世间最好的风水就是:善、孝、仁、义。</p><p class="ql-block"> ——这,也许就是许村的好风水以及诸多之“最”的根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