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一事 —— 引

Chance.Z.

<h5>  </h5><h5> 2014年底,为提升企业的形象,我所在的公司要出版一套“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实录丛书”(下面简称“实录丛书”)。经过商量,挑选了五个影响较大,且涵盖各种保护级别的修缮项目编辑成第一辑。公司指定由我主持这项工作。</h5><h5> </h5><h5> 在查阅的过程中,一些资料是我前所未见,有些完全改变了我以往的认知。在此套书出版后的几年中,我越来越觉得那些隐藏在故事后面的事情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也曾想过以个人名义另外出版一本书,把一些未及写入的内容让更多的人知晓,连书名都想好了叫《一房一事》,就是一幢房子一个故事……不过出版书是件费钱费神的事,所以就决定先将这些内容放在自己的美篇里了。并为此建立了一个专门作品集,把我为公司编撰的几本书都介绍一下。并着重历史叙述部分,且稍带一些专业(修缮过程)内容和一些我认为值得提及的事件分享给大家。</h5><h5><br></h5><h5> 这篇就算是个引子吧。</h5><p class="ql-block"><br></p><h1><br></h1> <h5><span style="font-size: 12px;">图01 出版的《实录丛书》第一辑 </span>↓</h5> <p class="ql-block">  2015年,“修缮实录”第一辑出版了。出版发布会放在了第一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后改名为“国际建筑遗产和修复博览会”)上。</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2 出版发布会现场 </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3 发布会主题演讲背景图 </span>↓</h5> <p class="ql-block">  在博览会上,还设了个专柜来介绍、推送这套书。这次的出版代理商在一旁出售。</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4 在博览会上该书的“专柜”</span>↓</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修缮实录”是我第一次撰写、编排和出版的书籍。这其中有着太多的感慨。其中主要是对书籍编排的不满意,甚至还写了一篇叫《做书》的文稿,想发给某个公众号,当然后来并没有兑现。只是此后都会自己动手排版、设计。当然,我的编排也很业余,但至少是一种自我满足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始工作后,我拿到的是各项目的设计文稿和施工照片、施工日记等。要想从中找出书写的思路,首先要反复观看那些施工照片,了解施工内容和特点、要点。对于这些建筑的建造历史、变迁则是要以设计文本为线索(因为历史建筑修缮文本必定有历史沿革这一章节),去查找更多的建筑背后的故事。一些当时的报纸,如申报、北华捷报等都会有一些报道和照片,还有早年的建筑月刊等。有些背景资料则可以到上海地方志、上海通史中去找。不过由于时间紧迫,没能细细查寻(原计划在2015年6月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前要拿到新书,一共也就4~5个月的时间,还要包括春节和几次校审、印刷)。好在我前些年已经编辑了两本内部交流的小册子(邬达克和外滩15号)基本内容都在。另外五个项目中“圣三一堂”由另一位同事撰写,这样的工作压力相对就小了一些。</p><p class="ql-block"><br> 为了省时省力,也为了更容易掌控,准备找专业公司排版、设计。虽然在我任设计公司经理时,所有的投标方案文本都是设计人员自己排版设计的,那两本内部交流的小册子也是我自己编排的。但这次是正式出版,有许多出版方面的规则我们都不熟悉。而我也只想更注重于撰写。</p><p class="ql-block"> 碰巧,我们在购书时一位书商说他可以承担这样的任务。经过洽谈,便与其签订了代理合同。<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2月底代理商带着排版的小女孩来我公司,此后排版工作算是正式开始了,而烦人的、纠结、抱怨的时光也开始了……主要还是双方对排版观念的不同。</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5 原来的排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pan>↓</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次交流,还是无法满足我的想法,我后来用自己会用的、现学的软件,几乎把版面全都重新排了一遍。</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6 我的建议(左)和调整后的排版(右)</span>↓</h5>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那个出版代理商找了一个专业装帧设计师,交谈中他给出了不少好的想法,但后来他只对封面做了几稿,却没去对内页的排版予以干涉。事后,我才估摸出,那代理商可能是只请那设计师做了封面设计,而内页排版是他另外找的。</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7 原封面设计稿 </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8 最终的封面,左下角是我调整过的配色图 </span>↓</h5> <p class="ql-block">  这一辑有五本,所以必须有个封套。为了增加质感,也为了让读者在感觉上与“修缮”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选择了木质的。</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8 木盒制作的交流过程 </span>↓</h5> <p class="ql-block">  在五本书中,有一本为了说明新建结构与原有建筑的关系和替换过程,想要做一段视频说明。但一本纸质的图书怎么能看到视频呢?我最先想到的是用扫码的办法获得该视频。可我们设计公司的小朋友告诉我了一种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图案替代二维码的技术。这给了我灵感——可以用这种办法让读者获得书本的文字、图片以外的信息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经过咨询,找到一家公司,而他们也正在初创期,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与我们合作。经过多次反复交流,最后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只要下载个APP,然后用手机相机对着封面,就会在上面出现该栋建筑。不但可以用手指转动该建筑,还可以点击某处,从而出现更多的内容,甚至可以生成全景图。</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种技术变得普及了,学名叫做“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当时(近十年前)这种技术在应用在书籍上几乎没有。直到现在,书籍上的应用也不多见。这其实是个技术是可以应用在更多、更广的邻域的。</p> 下面是AR实际操作的视频: 用AR可用手机模拟看到的全景体验: <p class="ql-block">  </p> <h5><span style="font-size: 14px;">图09 五套书的护封(局部) </span>↓</h5>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套书在京东和当当网上还有买,但那个APP链已经失效了。虽然我电脑中还有这个安装文件,只能用“百度网盘”的分享给买书的读者去安装、使用。想让这种有点神奇的技术(AR)让这本书的每个读者都体验一下,我才觉得没有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pan.baidu.com/s/1UyvKE24aPP4gDyY933yBz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APP的链接在此 提取码:1234</a><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1dk9yqh?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596215"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1、邬达克旧居纪事——向前辈致敬</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1zii2c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2、追忆——外滩六号,历史建筑“热水瓶换胆”的先行者</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2w6xrj6?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59621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外滩是15号</a><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01tidc?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4、复“源”(上)</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