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星光

<h3> 夜幕降临的时候,对面楼上的橱窗里映出两盏暗红的灯,我断定那是一定是为过年而设的,因为毕竟到了腊月二十三了的。然而于这静谧的夜晚,忽然现出两处灯光来,不免显得有些尴尬。即使是在道路两旁可以看见满街的火树银花,却怎么也烘托不出过年的氛围来。人们对于城市姹紫嫣红的妆点似乎并不感到新奇,对于年的到来并不期盼。现在的人早已变得麻木,现在的年早已变得无味,这使我越来越怀念过去,怀念儿时的大年来----<br> 那时候虽然穷,却对过年充满了企盼,进了腊月门儿就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妈妈,还有多少天过年啊?妈妈总是说吃了腊八饭,过年还有二十二天半。于是我们在心里一天一天的数着盼着,总是觉得年前的日子咋那么漫长啊!<br> 年终于一天天的近了,到了腊月二十,家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杀猪淘米做豆腐。养了一年的猪开始宰杀,几乎每一家都要杀年猪,杀猪的前两天爷爷搓了好几条麻绳,准备绑猪用的。杀猪的那天,叫过来好几个亲朋好友,男的抓猪,女的切酸菜,热热闹闹忙上大半天,然后吃着杀猪菜,喝着猪血,大家喜笑颜开。自家养的猪,吃野菜长大的,那肉特别的香。到了晚上还要冻肉,一块一块的摆在外面等着肉冻上,那时候的冬天虽然冷,也要等上大半宿才能冻透,我们哥几个围坐在火盆旁边,轮流出去看猫看贼。<br> 淘米也是过年必备的一项,那可是个大工程。家家都要淘很多大黄米小黄米,然后到加工厂去排号,有时候要排两三天才能磨完。活面烀豆馅,一大盆一大盆的布得满炕,然后找来七大姑八大姨的包豆包,爷爷负责蒸,我们也有时候负责晾。冻好的黄面饽饽储藏在大缸里天天遛着吃,一直能吃到年后。<br> 那时候年前总要做一板豆腐,放在凉水桶里捞着吃,平时舍不得捡豆腐,5分钱一块也舍不得买,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拿出自己家产的黄豆做上一个半个豆腐,算是过年改善生活吧。<br> 大队上年年都要办秧歌,进了腊月门儿就开始练。吹鼓手是自家的,打鼓敲锣也都是本村的。扭秧歌的都是屯里爱玩的人们,那时候扭秧歌都踩高跷,拉花的高跷最高,大家扮上各种各样的人物,穿着彩服,扭的那叫一个欢畅。每天吃过晚饭,锣鼓家什一响,大人小孩都聚到广场上看秧歌,我们一帮一帮的小孩儿在大人群里钻来钻去,玩的好开心,乡亲父老们也都很开心!<br> 那时候过年没有什么彩灯,灯笼都是自己动手糊的。大人扎大灯,小孩扎小灯。大灯有屋里挂的走马灯,有门楣上挂的鱼灯星星灯,都是手巧的人用秫节做的。<br> 过年那天,妈妈在烀肉,一大锅肉呼呼的冒着香气。我们在外面放小鞭儿,妈妈给我们每个人两毛钱,我们格外的高兴!秧歌队在大街上挨家挨户的拜年,人们跟在后面看着热闹,满街都是欢声笑语。到了三十晚上,屋子里点起了保险灯,走马灯,门口挂上了鱼灯,我们也手里提着小蜡灯,到处去玩。妈妈姑姑们剁着饺馅,广场上锣鼓家什震天响,大秧歌扭的正欢……直到后半夜一家人吃过了煮饺,才恋恋不舍的睡下。<br> 一切都过去了,再也没有从前过年那么的欢乐。现在的年越过越没有滋味,越过越没有意思,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却吃不出年的味道,满街的灯红酒绿,却唤不起新年的欢喜。<br>  别了,过去日子。别了,过去的年。<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