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月3日我们从杭州出发、一路走走停停沿途观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江海河流、名胜古迹、向着温暖的地方三亚前行。到了湛江徐闻港、马上就要过海了、正在等候买票进港。</p> <p class="ql-block">买好票车子开进港口码头接泊位等候上船、车上的乘客下车去候船厅取票安检后等候上船、</p> <p class="ql-block">候船大厅舒适的座椅</p> <p class="ql-block">候船厅等候中</p> <p class="ql-block">已上船、海上航行1个半小时到海口</p> <p class="ql-block">到了海口海安新港、下船等候车子开出来</p> <p class="ql-block">出了港口我们走西线、中途到澄迈美榔村看双塔姐妹塔、</p> <p class="ql-block">澄迈美榔姐妹塔</p><p class="ql-block">美榔双塔,古称“买榔二塔”“美榔二塔”,俗称“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建于南宋末期,是海南现存规模最大、造型最美、工艺最精、保护最完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壮观、最有特色的宋代古塔,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美榔双塔虽经历了800多年风雨侵蚀和琼州大地震,但仍巍然耸立,风姿依旧。</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该双塔是当地一位父亲为纪念两名故去的女儿而修建,又称“姐妹塔”。姐塔六角五层,高13.06米;妹塔四角七层,高13.68米,彼此相距约20米。</p> <p class="ql-block">美榔双塔为空筒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等组成,通体建筑材料为火山岩石,建筑工艺采用独特的榫眼凹凸相接,条石干摆叠码不粘合的方式,堪称一绝。双塔整体造型美观,浮雕刻工精巧细致,有虎、马、象及人物等精美石雕。</p> <p class="ql-block">美榔双塔修建于一泉池之旁,约呈东西向并排而立。姐塔在南,妹塔在北。</p> <p class="ql-block">姐塔</p> <p class="ql-block">妹塔</p> <p class="ql-block">姐泉妹泉</p> <p class="ql-block">美榔村美景</p> <p class="ql-block">澄迈、金山寺</p><p class="ql-block">金山寺位于海南澄迈金江镇内,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规模宏伟,是海南省目前较大的佛教建筑。金山寺“头枕”地坡山,“脸向”长升莲花池,拾级而上,步步高升。来到寺门,先见“金山寺”门匾,而后是天王殿,最顶乃大雄宝殿如来堂。偌大的寺院,左是铜钟、金兰亭,右是鼓楼、功德坊,满院琉璃绿瓦,四周粉墙漆壁。整座金寺,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南渡江为玉带,南蛇岭作念珠,窥海口迎日出,眺五指山于云间,登临此寺,沃野千里,江岸碧翠,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占地36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三级三座三厢式建筑群组合而成。迎面山门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二级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大佛,殿门楹联:“暮鼓晨钟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三级大殿上方悬挂赵朴初题写“大雄宝殿”匾额,殿门楹联:“怀万斯寻甘霖沾浴雨,大千世界福地涌祥云”。 </p> <p class="ql-block">万福长寿药师佛塔的第一层是宝塔的核心空间——药师佛大殿,供奉东方三圣:消灾延寿药师佛(高4.9米)、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第十一层是药师七佛殿。第十三层是福寿吉祥殿。殿中心顶部悬挂吉祥钟,钟上刻有《吉祥经》。塔刹主装奉有舍利子1枚、夜明珠1颗,金刚杵2个、药师灌顶经1部、药师七佛经1部、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1部;金银、珠宝、五彩绸缎、佛教七宝、经典、种子字等一批。药师塔地宫中,明宫(负一层)正中央石砌须弥座,置阿育王塔(铸铜贴金),供奉光明如来佛舍利(5颗)。阿育王塔为四角形,塔身中部内藏覆钵形金棺,内藏本焕长老的舍利子。暗宫(负二层)内正中央须弥座上供奉汉白玉材质阿育王四门石塔,内置五重宝函,瘗藏本焕长老舍利子9颗。</p> <p class="ql-block">长寿药师宝塔内设万人讲堂,供万尊宝佛,禅修、供灯、吉祥钟、祈福、阅藏,多功能影视厅一应具备,两侧并配建长寿殿、财佛殿、上客堂、斋堂、七宝莲池、围廊等,塔区可提供数万人休闲场所,满足信众学修之需求,并被佛弟子誉为药师佛应化道场。</p> <p class="ql-block">澄迈罗驿古村</p> <p class="ql-block">罗驿村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是古代海南岛西线的驿站、海南省历史文化古村、澄迈县长寿之乡;罗驿村保留有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环日、月、星三潭而建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罗驿村街巷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罗驿地处琼北火山口地带,全村地势高低起伏较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火山土台地,土壤富含硒等稀有微量元素;罗驿村北靠颜春岭,南朝社延岭,东西分别是万岁峰和秀松山。</p> <p class="ql-block">罗驿村内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间,共计43860平方米,保存情况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古村村落典雅、古朴,大部分传统建筑主体完整,建筑风格多为海南典型的“十柱”屋结构,石头为火山石,木材均为杉木、菠萝蜜格板等,是澄迈县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传统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罗驿村为汉族传统村落,农田种植区主要种植辣椒、木瓜、荔枝、香蕉、火龙果、草莓和反季节瓜菜等,村里还散养大白鹅。</p> <p class="ql-block">罗驿村的核心古建筑群集中在日湖、月湖和星湖之间,建筑保留着中华民居传统的木石结构。罗驿村核心区古建筑群占据核心区总面积的23.3%,传统建筑基本维持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和布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李氏宗祠、观音庙、李恒谦故居、步蟾坊、节孝坊等,有马蹄井等古井4处,有古石桥1座,村东南有残存的古驿道和古驿站。</p> <p class="ql-block">节孝坊位于罗驿村东约500米,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三开间屋宇顶,长5.56米,高3.4米,中柱宽2.08米,坊额阴刻“节孝”两字,乃纪念苏氏二十二岁节孝而立。</p> <p class="ql-block">步蟾坊位于罗驿村南。据《澄迈县志》载:“步蟾坊在倘驿,明景泰间为举人李金立。”牌坊为冲天式三开间石结构,高3.7米,中间石柱宽3.5米,坊额阴刻“步蟾坊”。</p> <p class="ql-block">罗驿古村牌坊</p> <p class="ql-block">永庆寺</p><p class="ql-block">永庆寺,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扩建,成为当时澄迈规模最大的寺院,是当地民众膜拜、祈祷活动的禅林圣地,一年四季香火萦绕。</p> <p class="ql-block">永庆寺占地80多亩,建筑面积约9200平方米,仿宋“伽蓝七殿”风格,布局和谐,庄严瑰丽。寺内主要建有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四周建有歇山式天王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藏经阁、方丈室、禅堂,各殿主尊佛像重约17至19吨。全堂42尊玉佛均采用整块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乃世所罕见,为全国首创。</p> <p class="ql-block">永庆寺倚海而立,景色怡人,空气清新。寺院中遍植与佛学相关联的五树(菩提、贝叶棕、糖棕、大青和槟榔)、六花(鸡蛋花、文殊兰、荷花、黄缅贵、黄姜花和地涌金莲)等植物,突出绿色及佛界的威宏博大、肃穆清静,达到返朴归真,天地—人佛—合一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中心区、</p> <p class="ql-block">洋浦大桥</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盐田</p><p class="ql-block">洋浦千年古盐田是中国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所沿用的古老传统制盐工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这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间,一群福建莆田的盐工不知什么原因,千辛万苦迁居到当时海南岛西部的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岛的海边开山辟石,建造家园和盐田。他们的盐田十分独特,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在石头顶部除四周留出凸边外,把中间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就会自动漫入这些盐槽),靠阳光晒出高品质的食用盐。由于这种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曾御书“正德”赐给这些盐田人,后来人们也称这里为“千年古盐田”、“新英古盐田”。</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洋浦半岛盐田村的千年古盐田,被批为旅游景点。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p> <p class="ql-block">海南千年古盐田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的制盐场,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间制盐工序的古盐场。有10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p> <p class="ql-block">洋浦千年古盐田是中国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所沿用的古老传统制盐工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这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p> <p class="ql-block">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占地25000平方米。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门五柱三间,歇山顶,红墙青瓦,左右有长长的墙围向两边延伸。门额“东坡书院”四字,由清人张绩书手写。</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始建于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书院占地46.8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有前门、大殿、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东西厢房(现为书画廊)、尊贤堂、钦帅堂、望京阁、迎宾堂、陈列馆等主要建筑物及东坡讲学彩雕群像、春牛石雕、东坡铜像、钦帅井和碑刻等。院里古木幽茂,群芳竞秀。院门正中挂有一块"先生悦之"的大匾,两旁有长联:"生面重开更有客吟诗对此茂林修竹;芳踪如晤看执经问难依然沂水春风"。院内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和文物史料,载酒堂内陈列着历代名家诗画的碑刻,明初宋濂题写的"东坡笠屐图"勒石立在其内。书院中还展出300余件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取材于东坡访问黎子云遇雨故事的东坡笠屐铜像矗立于西园中。</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p><p class="ql-block">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60多岁时被贬儋州,在儋州生活了三年,留下载酒堂,后来发展成为东坡书院,东坡书院旧址已经历了900 年的风雨侵蚀,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形成了现在的东坡书院。</p> <p class="ql-block">书院里有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载酒堂曾是苏东坡父子起居和读书的场所。东坡先生在海南谪居三年,在载酒堂开设学馆,讲授诗书,传播中原文化。现在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览着许多苏东坡的书稿墨迹和文物史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坡井为元符元年(1098年)秋冬之际,苏轼夜与诸生寻得甘泉,遂凿此井。后人将此井命名为“东坡井”,以志纪念。它造型奇特,呈波浪状,井底铺有大石板,有孔如碗口大,正对泉水源头。水极清甜,虽遇久旱而不枯。</p> <p class="ql-block">三亚崖州湾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