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平坝探访大明遗风;去平塘探秘中国天眼

光影宏深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7日至19日,跟旅行团的平坝+天眼三日游,去平坝天龙屯堡景区探访大明遗风;赴平塘探秘中国天眼。</p> 平坝天龙屯堡: <p class="ql-block">  在贵州省中部的安顺市平坝区,至今仍保存着一个600多年前江淮时期的文化遗产资源,它就是被人类学家称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的天龙屯堡。</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天龙屯堡,当街的一些民居改造为售卖当地特色的古汉银、蜡染、工艺品等商铺,但商业化还不算很浓。</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屯堡是一个石头建造的古镇,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缸。</p> <p class="ql-block">  屯堡内巷道阡陌,街道如网,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  屯内流过一条小溪,溪上建有N座拱桥,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  小巷两边灰褐色院墙上覆盖着特色的黑瓦,建筑大都各自成组,石头建成的碉楼构成一座座小小的四合院,墙上有射击孔,融防御和居住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屯堡原住民主要有张、陈、沈、郑四姓人,为纪念始祖们在屯堡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让子孙后代不忘始祖们的功德,屯堡人在古镇显要的位置建了“四公碑”。四姓先祖皆为明朝屯军时身居要职的官员,征战到此后结为异姓兄弟,均以“征定”为名,叫张征定、陈征定、沈征定、郑征定。“征定”为平定战争的意思,希望战争早日平息,百姓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富可敌国的江南周庄富户沈万三因犒赏三军,被朱元璋指其具谋反之心,于是被发配边疆建设贵州,在天龙屯堡低调度日三年。</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沈万三在天龙屯堡的故居,处处透着明朝首富的玄机和智慧:大门呈“八”字,寓意“发”。大门右侧墙上有个洞眼,內宽外窄,可以向外观察,相当于现代的“猫眼”。</p> <p class="ql-block">  大门正前方有一处宅子,理应是首富居住地,沈万三却不按常理地把自己的居所安在隔壁,要拐个弯才能到,玄机之处就在于盗匪进屋后,通常都是直奔前方宅子而去,居住在隔壁听到动静后,便可通过后门快速逃离。</p> <p class="ql-block">  沈万三住所大门上的两个“户对”特别高大尚。</p> <p class="ql-block">  沈万三生前腰缠万贯,乐善好施,去世后,当地老百姓把他奉为中华财神,修了一座中华财神万三祠。</p> <p class="ql-block">  驿茶站源于明清年间设于天龙屯堡路边的驿站,来往送信的官员,军队出征、凯旋路过时,均可进入驿站稍事休整、饮茶解渴、补充体力。今天的驿茶站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演变成为一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九道坎是古镇最古老、最有代表性之处。九道坎位于一窄巷巷口处,因门口有九级台阶而得名。九道坎最有特色的是两栋石房中间有一座过街木楼,通过过街楼,屯堡内可以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哪怕两家间没有过街楼,其前门也是对着别家后门,敌人打进来时,便可形成一个地面上的地道战。现在九道坎已成为危房,严禁游客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屯堡人都是从江淮一带迁移过来的汉族移民,今天的屯堡人大多称自己为南京人,并以南京为灵魂之根,“叶茂思根”碑昭示着“万派归宗源有本,一脉两地祖无分”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天龙学堂至今有100多年历史,石牌坊式的校门,石木构架的书院式建筑,气势宏大。院内植有紫薇树和桂花树,暗喻“紫微高照”、“蟾宫折桂”,皆为对学子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  天龙学堂外景十分养眼。</p> <p class="ql-block">  600年前的战事已随着岁月远去,但这里的屯堡人依然沿袭祖制,身着明朝的凤阳汉服,大襟宽袖、蓝色长袍。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而不是少数民族,被当地人称作“屯堡人”。</p> <p class="ql-block">  屯堡人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其在西南的统治,在这里垒墙筑堡,驻军屯垦的屯军后裔,六百余年来,他们仍保留、继承着与周围其他村寨不一样的“屯堡文化”,是我国唯一保存着大明遗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游荡天龙屯堡,寻一个屯堡千年旧梦。</p> 平塘中国天眼: <p class="ql-block">  走进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崇山峻岭,方圆5公里内的村庄都空无人烟。为了给“中国天眼”安家,这里的村民把土地、山林让给了国家,搬离自己的故土,移民搬迁到平塘的“天文小镇”的安置区。</p> <p class="ql-block">  访客接待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天眼”观景台核心区5公里范围内是电磁波宁静区,严禁携带和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和电器,因此进入景区前,游客须将手表、手机、相机等电子设备“上缴”寄存在游客服务中心,并经过严于机场安检的探测门和人工检测两道安检关卡,再乘坐观光大巴驱向“天眼”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天眼”观景台核心区,因相机、手机均已“上缴”,故未能留下图像,仅能用文字表述:</p><p class="ql-block"> 驱车约莫40分钟,眼前展现的是盘旋而上的木栈道,据说木栈道有789阶,分布有12星座休整处。登上观景台顶端,完整的“中国天眼”出现眼前,不是眼见为实真不敢想象,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五百米直径的“天锅”躺在群山之中,周围有六个高塔架,这就是目前地球上最伟大的天眼,世界第一的天文设备——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从构想到2016年落成,走过了23年漫长岁月。面对这伟大的盖世工程,无不为之动容,深感震撼,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国际接轨的实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欲与天眼合影有两种方法,一是租用专供游客租借的胶片相机自行拍照;一是由景区工作人员用胶片机为游客拍照,收费30元拍两张,并发送到游客的QQ`邮箱。</p> <p class="ql-block">  导游预留的时间有限,租借相机拍照时间显然不够,于是我们选择由工作人员用胶片机定格了“中国天眼”,定格了此时此刻心情激荡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从天眼出来后,我们趁集合前的有限时间,蜻蜓点水一览天文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  探秘中国天眼,追逐以航天梦托举的中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