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五,农历小年到了,新春将至,一家人跨越千里,探访亲人,一路上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就带你看看江西九江的烟水亭,这可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甘棠湖,烟水亭,琵琶软语唱英雄。九江名胜烟水亭 ,缘起北宋“山光水色薄笼烟”之句。烟水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点之一,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朝年间,江州司马白居易曾泛舟至此,眺望远处湖光山色,不由得诗兴大发,随手写下了千古名作《琵琶行》。烟水亭始建于湖中,其名取其于《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故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p> <p class="ql-block"> 烟水亭是一座水榭式建筑群体,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一应齐全。作为九江地标建筑,烟水亭除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典雅的气韵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的尤其是亭中让人目不暇接的佳联妙对。据统计,仅明清以来的传世的对联作品就有70多副。“烟柳有情,骀荡春光,风籁更催晨笛起;水天无际,澄鲜秋色,月明还共夜珠来”。这副对联采用的是鹤顶格嵌名法,作者将亭名“烟水”二字分别嵌入上下联之首,并围绕“烟”、“水”二字写景状物。锁在风幔雨帘中的烟水亭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屋顶错落有致,远眺亭景,古朴中带着几分浑厚。上联以“烟柳有情”写出了烟水亭春天的清晨景色,似乎从远处还传来了笛声。下联以“水天无际”描绘了烟水亭及其四周的秋夜景色。全联对仗工整、意境清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走过湖畔蜿蜒的九曲桥,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两边有石凿“藏剑匣”,相传因为庐山北双剑峰之刃直对九江市,于是人们凿石匣收藏。进入洞门,亭内粉墙环抱,楼宇参差,毗连相接,即四面环水的烟水亭。从主体建筑的布局看,分左、中、右三个院落。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是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三组建筑坐落在甘棠湖北隅水中的浸月岛上,有亭阁,有庭院,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让人赏心悦目,宛如走进了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九江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素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誉,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浔阳”、“柴桑”、“江州”。这座烟水亭也是江州先贤祭祖的地方。烟水亭内有五贤阁,阁内纪念的五位贤士和贤吏是: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目前,烟水亭各厅室均已改为九江市文物展览馆,在此可以看到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p> <p class="ql-block"> 烟水亭里有一石碑引起了我的关注,上面刻有一个斗大的“寿字”。据府志记载,“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人办过不少好事。纯阳殿中的吕洞宾塑像早已毁于兵燹,殿后留下一块相传吕道人亲书的“寿”字碑。斗大的“寿”字,一笔九转,寓意“九转成丹”。字体苍古,初看是个“寿”字,细看则为“丹”字。据说这块似“寿”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古时,九江的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又名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携书挎剑,再现了这位儒将的飒爽英姿。从烟水亭前拾级而下,过桥,迎面有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栏杆围就的拜台,这就是三国时周瑜的点将台。</p> <p class="ql-block"> 游走烟水亭,如果你走累了,还可登上阁楼,这里可观四周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倘佯其间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高处仔细观看,烟水亭所在的小岛除了像一只大水龟,也像一个月亮,故周敦颐将它命名为“浸月岛”,其亭子别誉为“浸月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