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三军之上潭郑家传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次沦陷)、(第一百三十四章 九院(岸、完)之死)连载系列,已更新……

血染楠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次沦陷</b></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先后三次侵占温州,给温州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温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方的秦皇岛、青岛、烟台,南方的上海、厦门等港口纷纷陷落,中国的对外贸易联系几近中断,而温州港作为几个尚未沦陷的港口之一,发挥着沟通沿海各港口和抗战大后方的桥头堡作用;再加上浙北沦陷,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南迁,大大增强了温州港经济腹地的政治向心力和人口的聚集,温州成为日军的觊觎之地。</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26日,日军飞机第一次空袭温州城区,并轰炸近郊南塘飞机场。从此,温州地区各县除泰顺外,均遭到日军飞机频繁空袭,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仅据温州城区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出动700多架次飞机,投弹400多枚,炸死、炸伤750多人,炸毁民房1300多间、各种船只100多艘。同时,小股日军不时在温州沿海岛屿登陆骚扰,烧杀抢掠,并一度在瓯江口航道设置障碍,封锁瓯江口及沿海港口,致使温州各港口运输停顿。</p> <p class="ql-block">  1940年底到1941年初,日本为加紧进行“南进”的军事准备,决定对中国东南沿海加强封锁。1941年2月,日本《陆海军中央关于对华沿海封锁作战的决定》规定,陆军应协同海军,以奇袭方式登陆并占领输入抗战物资及输出内地物资的沿海各港口,没收或烧毁其抗战物资,以至破坏其设施。在敌人聚集之前即行撤出。3月下旬,日本陆军部指示中国派遣军,在浙江沿海实施登陆作战,以封锁浙江沿海,夺取宁波、温州等港口贮存的物资。</p><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19日至5月3日,温州第一次沦陷。4月19日,日军第二十六补充师团2000余人在瑞安沙园登陆。登陆后,一部分日军侵占瑞安县城(随后侵入平阳县)。另一部分为日军主力,分两路入侵温州城。一路经桐溪翻越桐岭,从西南方向入侵城区;另一路沿温瑞公路从南面侵入。日军在积谷山、松台山、海坦山架设大炮。日军司令部设在府前街瓯海实业银行,野战医院设在瓯海医院。国民党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温州区)专员公署撤到枫林,永嘉县政府撤到瞿溪,瑞安县政府撤到陶山。当时隐蔽在温州城区的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转移到瑞安肇平垟。国民党军队仓皇后撤,唯永嘉县国民兵团自卫第二中队曾在桥下街等地伏击小股日军,互有伤亡。</p><p class="ql-block"> 日军占领温州后,永仙黄革命根据地领导人郑九院立即带领郑九陆、滕友呈、李柳高等神枪手前进至瓯江之北一线活动,监视日军行动,搜集情报。郑九院估计日军的行动是“主要的是经济的掠夺……配合着他整个侵华政策,来扰乱我们的后方,助长和便利汉奸的活动,以造成悲观失望和平妥协的空气”,同时估计“敌人是无长期占领此地的意图”,规定党组织的任务是“向广大人民揭破敌人的阴谋,扩大保卫家乡的宣传鼓动工作”“严防汉奸活动”“妥善安置退兵与收拾丢失枪支”“救济难民”“协助政府反攻,准备游击战争”,要求全体党员“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斗争”。</p> <p class="ql-block">  日军侵占温州后,即大肆掠夺物资。温州城区东门各栈房堆存的铅丝、西药、桐油、煤油、锑、铜、钨等悉数被抢;国货公司和义仓存谷被洗劫一空;县政府和各机关被捣毁。汉奸王永山等建立临时商会,为虎作伥,助敌抢运物资。据1941年永嘉县商会“战时损失统计录报”,温州城区工商业经济损失法币1600多万元。上潭郑家虽然对温州沦陷早有防备,可是依然损失巨大。郑九院调集永仙黄的武装人员到温州,利用温州的水乡特点,不断的对日军和伪军进行袭扰。</p><p class="ql-block"> 日军并未“即行撤出”,最终经不断攻袭,日军惶惶不可终日。日军于5月1日晚开始做撤退准备,敌各部队集中打锣桥的永嘉县警察局及瓯江小学,搬运物资及军需物品,出小南门,用汽艇载往瑞安,至5月2日,敌机两架低飞扫射掩护敌部队退却。5月3日晨,分别由飞云江、状元桥登舰退去,前后共计15天。</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11日至8月15日,温州第二次沦陷。是年4月,美国轰炸了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日本国内人心惶惶。日本大本营迫于形势,令日军驻上海第十三军和驻汉口第十一军,急速拼凑兵力,发动浙赣战役,企图彻底摧毁衢州、丽水等国际机场,防止遭受美机穿梭轰炸,以达到安定本国民心和战场官兵士气的目的。4月30日,日本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按拟定的《浙赣作战》计划,“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主要的航空基地,以粉碎英、美、中航空势力利用该方面轰炸我本土的企图”。在整个计划中,包括“温州作战”,目的在于破坏敌军事设施和军需资源,以削弱敌方物资的抗战能力的任务,并要求“应尽快开始作战”。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是日本驻上海的第十三军,进驻温州的为该军所属的小薗江混成旅团。该旅团沿金华、丽水、青田、温州公路线南犯。6月下旬占领丽水,7月9日占领青田,11日占领温州,并一度盘踞乐清磐石和瑞安县城,兵力近千人。在温州的国民党驻军有第八十八军暂编第三十三师和地方部队,兵力远远超过入侵日军,但在日军长驱直入时,拱手让路,暴露了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战政策所造成的恶果。</p> <p class="ql-block">  此时,永仙黄根据地负责人郑九院得到日军侵占温州的情报后,立即对各级党组织发出指示,要求密切注意敌情的变化,加强抗敌宣传。派出数支武工队了解情况,监视敌人,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准备抗日,并保护温州逃难群众后撤。联系撤至农村的群众组织成员,并收集日军情报。郑九院再次带领武工队进至瓯江以北一带活动。不断对日军和伪军进行袭扰。日本军官大为光火,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8月初,郑九院分析情况,发现日军并无长期占领温州等地的打算,即通知各支队伍注意情况变化,及时转变活动方式,不可恋战,避免暴露。</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略军于8月15日撤走。在此期间,他们大肆掠夺战略物资,强奸妇女,强拉民夫,并在城郊南塘街砻糠桥设了望哨,以极为残酷的非人手段,杀死村民20多人,制造“砻糠桥惨案”。据当年《浙瓯日报》记载,日军此次入侵温州,城区人民被杀以及妇女被奸致死者共353人、伤36人、失踪54人;工商业经济损失折合法币1200多万元,而当时永嘉全县(包括温州城区)的工业资本总额为2200多万元,可见损失之惨重。上潭郑家在温州的产业也再次受到损失。</p> <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26日,温州第三次沦陷。1944年春,美军在太平洋已由逐岛进攻发展到越岛进攻,逼近日本本土。秋,苏联红军逼近德国本土,希特勒法西斯濒临灭亡。</p><p class="ql-block"> 日本军部估计美国将在中国东南沿海建立空军基地,用以轰炸日本本土。为防止美军登陆,7月18日,日本大本营下令中国派遣军和海军舰队“加强对广东及香港以东沿海,特别是浙东沿海之防务;重新攻占温州、福州,做反击美军在该地区登陆之准备;同时使这些地区成为日本海军从太平洋后退时之中继基地”。9月初,日本第十三军组织的甲支队(次年2月改番号为独立混成第89旅团)共4个大队,由少将黎冈指挥,在金华集结,经丽水、青田,于9日占领温州,12日侵占乐清西乡,11月占领乐清县城。1945年1月20日,侵占温州的日军一部向瑞安进犯,21日瑞安县城沦陷,23日退出。5月1日,日军侵占玉环,13日退出。</p><p class="ql-block"> 日军第三次入侵和占踞温州、乐清后,国民党在永嘉、乐清前线的驻军部队也先后在温州城郊莲花心、永嘉岷冈和乐清虹桥等地与日军进行战斗,特别是景山之战,打出了国民党军的气势,三夺景山顶,战士不可谓不敢勇。但国民党顽固派却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仍像前两次一样,日军一来,就撤退到山区,同室操戈,制造摩擦。而永仙黄革命根据地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把武装抗日放在首位。在温州沦陷后,郑九院进一步执行党的隐蔽政策和精干政策,避免打击,以求生存,同时积极作战时准备,要以各种方式相机组织与发动游击战争。对日本人和伪军进行袭击。</p> <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10日,郑九院得知小股日寇经常窜扰仰义林里,便制定计划将他们消灭。郑九院带领郑九降、滕友呈友、李柳高等武装人员,坐渔船倒仰义涂上万林家。了解到小日本来仰义定是玩到日落才离开,便在他们的回城的必经之路西角埋伏。当日本军官酒足饭饱,带着一群伪军慢悠悠的向太平岭走来。郑九院盯着配军刀的日本军官,嘴里念叨到,这次的大鱼就是他。当九院打出第一发子弹,九降、友呈、柳高等的枪随之响起,子弹飞了一会儿,日本军官应声倒下,接着是他身边的日本兵。伪军们吓的四处处窜,看着渐逃浙远的伪军,郑九院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和九降来到日本军官旁,拿起了他的日本军刀。看着军刀造型考究,特别精致,不像是普通日本军官指挥刀。此时,郑九降拿着日本冲锋枪兴奋道:大哥,是冲锋枪。所谓怀璧其罪,解放后,这把冲锋枪要了郑九降的命。</p><p class="ql-block"> 温州城里的日本军,听到西角的枪声,快速组织伪军向西角扑来。郑九院坐上事先准备在中央涂的渔船,消失在茫茫瓯江之上。在郑九院领导下,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瓯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之后依据党的指示,两支队伍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拥有700人枪,成为温州第三次沦陷期间抗击日寇的骨干力量。</p> <p class="ql-block">  日军这次侵占温州后,扬言要永久占领温州,在乐清磐石设立司令部,对外称“温州地区防护,总司令部”,主要兵力部署在瓯江口以北乐清县沿海一线,在温州城区仅驻一个大队。</p><p class="ql-block"> 日军还在磐石、黄华、慎江等沿海地区造机场、筑公路、设电台、建弹药库等,久踞之势十分明显。此外,日军还在温州城区组织维持会,成立伪永嘉县政府,配备县政府各部门的伪职人员及城区9个镇的伪镇长,在乐清部分区乡也建立伪政权。同时推行毒化政策,在温州和乐清到处设赌场、鸦片馆、妓女馆。还设有一个“慰安所”,强迫中国妇女供日军士兵淫乐。侵占乐清翁垟镇的日军70余人,封锁该镇九房村,在翁垟外岩头殿惨无人道地用活人做鼠疫菌等试验,致死20人,并使九房村及附近村庄鼠疫流行。日军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还收罗流氓、地痞、盗贼、毒贩等社会渣滓和国民党军警中的败类,组织便衣队,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温州、乐清敌占区成为人间地狱。仅乐清被烧学校、医院、民房2270间,被杀害同胞294人,被掳壮丁120多人。 日本侵略军除了抢掠物资外,还设立了各种经济掠夺机关,如“军事物资交换所”“中华轮船公司出张所”“储备物资交换所”“昭和通商株式会社温州出张所”“浙瓯贸易公司”“卷烟专卖局”“纸类专卖局”等,还控制商会和同业公会,无孔不入地搜刮掠夺。温州城区仅据普华电灯公司、光明火柴厂、西山陶瓷厂、大明实业厂等17家工厂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商业仅木业和纱线业等19家商店统计,损失560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1日,美军在日本冲绳岛登陆,战争矛头直指日本本土,与日本方面预计的相反,温州等中国东南沿海港口的战略地位基本上丧失。日军决定集中兵力“确保华中三角地带,确保上海周围”。5月上旬,驻厦门、泉州、福州及温州城区的日军一起撤到乐清集中。日军从福建撤退至平阳县境期间,群众被杀117人、伤118人,被强拉挑夫714人,房屋被焚895间。6月26日,日军全部撤出乐清,经台州、宁波转上海。温州第三次沦陷,前后共9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温州是浙南的中心城市,卢沟桥事变后,随着我国广大地区相继沦陷,温州顿时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1941年前工商业经济曾一度畸形繁荣,经此三次沦陷,损失奇重,元气大伤,趋向衰落。温州的三次沦陷,使上潭郑家在城里的产业糟受毁灭性打击。郑九院没有死在对日的战场之上,而是被人偷袭,牺牲在黄岩溪。1956年,毛泽东亲批的烈士证写明是乐清人民抗日基干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百三十四章 九院之死</b></p><p class="ql-block"> 九院(岸、完)之死是个迷,胡景瑊等学生干部却一口咬定是郑九院的结拜兄弟陈荣楫所为。</p><p class="ql-block"> 陈荣楫是浙江黄岩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因不满于军阀纷争,毅然投笔从戎,考入保定陆军学校。1926年,陈荣楫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又进入陆军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陈荣楫曾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处长,1939年,陈荣楫在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几度昏迷。</p><p class="ql-block"> 1939年,蒋介石将5个军暂时调归朱德指挥,为了协调作战,陈荣楫被派到八路军总部工作,虽然他的身份与乔树人、陈宏谟一样,同样是联络参谋,但是他更像是一位作战参谋。一方面协调八路军和国军的调动,一方面负责商议作战计划。</p> <p class="ql-block">"你与我们这么投合,何不加入共产党!"某次朱德和陈荣辑打趣道。</p><p class="ql-block">"难道我还不算是共产党的人吗?"陈荣辑摊开双手,含笑道。</p><p class="ql-block">"是,当然是!"朱老总想了许久,感觉陈荣辑说了什么,又感觉他什么也没说。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地方曾打报告,要将陈荣辑枪毙,朱老总赶紧道,你们怎么不把我也枪毙了呢!他是我们共产党的人。</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考察报告中,陈荣楫曾这样写道:“在这半年里,我和朱总日日聚谈,归纳起来,就谈两个问题。一是游击战的重要性,二是消除摩擦,真诚团结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940年,陈荣楫离开延安,回到军令部担任中将附员,结束了一年时间的延安生活,返回重庆。因不愿参与重庆的派系斗争,再次去职返乡。</p><p class="ql-block">“郑九院枪法极好,杀了温州土豪恶霸,避到黄岩这边来,'三五支队'初起时也是郑掩护的。”陈荣楫心里很清楚,多年前与郑九院见面后,言语投合,极为相得,结为兄弟。如今事过境迁,将自己的处境和对共产党的态度告诉九院;认为黄岩方面国民党的政治力量尚能达到山区,请九院转达永仙黄抗日游击队,暂不要向宁溪发展,以保自己身家。郑九院表面上装成为难的样子。1944年3月,上郑乡的陈家宴开百席,是陈荣楫大儿子的结婚酒,客人从各地赶来,有国民党官员,日伪官员,也有共产党员。郑九院也是陈家的座上宾。</p> <p class="ql-block">1944起国民党林督处主任曹集云,四处搜捕中共瓯北县委和通共者。一天清晨,荣楫还没起床,地下党员郑小连的父亲跑去跪在他床前,哀求去救他儿子小连。荣楫立即赶到温州岭头,得知小连以通共罪名被曹指挥拘捕。便去见曹集云,曹不理睬他。他只好请曹查实后办。曹云集不卖荣楫的账,荣楫当时心里𣎴是滋味。一年前,荣楫卸甲归田回到家乡,周俊甫要荣楫担任五县边区绥靖处之责,他推诿谢绝了;后又黄中老同学国民党的政要洪陆东次长劝荣楫担任台州专员,荣楫尚且无心。今日为了乡人生死,面对曹指挥“不加理睬”,却不得不俯首忍气请曹查实后办。</p><p class="ql-block">在国共矛盾激化的山区,类似郑小连老父央求的事不止一件,每件都会使荣楫奔波劳累,上郑张荣叶老人,耄耋之年凝着泪缅怀荣楫之情,向荣楫儿子讲述仙居黄梁陈和官屋两件事,说:“……你爸因解决了黄梁陈事件闻名仙居,接着官屋事件发生,又来请你爸去解决。温州山里历来是绿客地,那里的“土匪”想袭击朱溪镇的官兵,缴他们的枪。于是切断了朱溪与仙居间的电话线,可是没料到切断前朱溪官兵已经向县城发出了求援的电话,于是“土匪”遭到援兵和驻兵的夹击。那时,官屋地方有十二个的种田人在田里割麦,枪战一发生,他们就躲在麦丛里观看。之后,十二个种田人被官兵抓去当作“土匪”报功,关进了仙居县监牢。事关十二条人命和十二户人家的灾难,你爸接受了来人的央求,和王志辨(当过少将)同去朱溪见那里的副司令。求见司令须先递名片进去,王志辨说他没有印新名片,都是当排长时的老名片,不够体面,所以只递进你爸的名片。我们进去要经过八重岗卫,一道道岗卫都喊立正敬礼。你爸和志辨在副司令房里谈话出来,我们由官屋保长陪同去仙居城里交涉。……你爸在仙居城里好几天,才把这十二个穷人救回。我们回来时,那些家属给我们四个扛轿的每人一个红包。你爸事先已嘱咐过我,这些人家很困苦,叫我和太和不要接受他们的钱。……你爸在外面做官回来,本想修行不问世事,他曾经问我哪里有僻静的地方可以修行…….我那时家里穷,有时还去赌场混混,你爸劝我不要走这些邪路,我扛轿的活路就是你爸为我安排的,轿的竹架是我和太和自制的,轿的蓝布幔是你母亲自己缝制的,给我的工钱比起帮散工要多得多。我与太和给你爸扛轿,你爸怕我们太累,有时还下轿自己走一段。……”</p> <p class="ql-block">  其实张荣叶老人并不知道的是,那十二个种田人,本就是为永仙黄根据地游击队带路的。请陈荣楫是九院的主义,他口中的"土匪"就是永仙黄抗日游击队!</p><p class="ql-block"> 一次胡景 瑊来抱料,患了痢疾。郑九院断症后,让妻子上山采杏树根为他治病。郑妻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他,直至病情痊愈。那时痢疾死亡率奇高,可以说得了之后就是半条命。由于留在永嘉的共产党员和学生干部经常到永仙黄根据地避难,引起了当地豪族的警觉。不久,情况突变,黄岩岭上乡的副乡长卢保定和其父开列中共地下党员名单,向上告密,策划剿共。武工队计划消灭卢保定。郑九院便派武工队队长周小妹,副队长翁维英、徐日培,带领队员卓老灯、翁绍杰、翁绍合、徐岩高、徐明江等去执行任务。</p><p class="ql-block"> 1944夏,郑九希在回永嘉县联系县委的路上被卢氏民团数十人包围,郑九希英勇战斗,击毙数名团练,最终寡不抵众,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郑九院不得不提前行动。</p> <p class="ql-block">1944年8月26日拂晓,当卢保定从决要姘妇家中出来走到泥潭屿时,他们趁其不备,将卢击毙,缴获手枪1支。接着,武工队直奔马鞍山卢保定家,将其父处死,又缴获7支步枪。</p><p class="ql-block">卢氏父子被处死后,黄岩县政府调集部队数千人上山“清剿”。岭上乡乡长许楠森(曾任国民党中校团副)更是气急败坏,纠集岭上乡及永嘉岭头等地的土匪恶棍卢友保、卢小何等30余人,组成所谓的“护路队”,全副武装,杀气腾腾,专门袭击中共党组织。武工队被迫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1944年9月19日,党员徐岩高在直路村被包围杀害。同年 11月,党员卓老灯被告枪杀在永嘉碧莲。</p><p class="ql-block">11月25日,陈荣楫住宁溪四乡粮食支店,郑九院到宁溪赶集,带一袋山上摘的鲜毛楂去看荣楫。&nbsp;</p><p class="ql-block">"木度兄,怎么又带东西来呀!"陈荣楫见到九院很是开心。</p><p class="ql-block">"是鲜毛楂,上次后福说喜欢吃,我可记得呢!"郑九院指了指外面玩闹的小孩。</p><p class="ql-block">"现在世界形势有何看法?"陈荣楫让后厨端上饭菜和酒。</p><p class="ql-block">"德国岌岌可危,日本强弩之末!"郑九院拿起酒杯喝了一口。</p><p class="ql-block">"九院兄,虽在山区,但对世界形势,竟如此通透。"陈荣楫也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p><p class="ql-block">"我画的浙江和长江海防图你拿去做什么呀!"</p><p class="ql-block">"我家还有些营生,让掌柜们多加留意。"郑九院早已把他画的海防图给了余彪。</p><p class="ql-block">"有用就好!"荣楫沉思了一会儿。想起郑九院在黄岩县城也开有碳店等生意,继续道。</p><p class="ql-block">"日本败退后,中国会是怎么样。"</p><p class="ql-block">"得民心者得天下。"郑九院心情沉重!</p><p class="ql-block">"一山难容二虎,内战必定暴发。"</p><p class="ql-block">"那能否消除内战!"陈荣楫继续喝酒。</p><p class="ql-block">"军队国有,两党竞选。可惜蒋介石没有这样的气度和胆量。"九院的话,荣楫再清楚不过。&nbsp;</p><p class="ql-block">吃过饭后,陈荣楫和郑九院一起走了很久,聊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黄岩溪板竂岭脚传出了密集的枪声,陈玉华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叫不好,今天九院没带警卫。迅速组织武装赶往板竂岭,地上一条长长的血痕。郑九院身上多处中弹,依然是做战状态,却已经没有一丝气息,浙南战魂结束了自己二十年的革命史,没有为亲朋留下一句遗言。永仙黄办事处主任陈玉华迅速派人员追捕凶,为九院报仇。</p><p class="ql-block">"三百黄岩兵",张溪三百打猎队,大公三百开荒者,黄山三百留守队伍及仙居等陆续到达抱料。</p> <p class="ql-block">  陈荣楫和郑九院分别才四个小时,就传出郑九院被人枪杀的讯息。陈荣楫马上按生前的交代,通知余彪,郑九院已牺牲,并让李老德带人赶回抱料,找出凶手。次日亲赴抱料替九院办理丧事。</p><p class="ql-block"> 郑九院牺牲后,在西楠溪负责情报联络工作的郑家九妹,赶往黄岩,看二哥已死,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喷出,不久死于南岸家中。</p><p class="ql-block"> 此时,卢友保、卢小保和朱信义等人听到郑九院被枪杀,纷纷冒功到岭上乡乡长许楠森处,说是自己杀的郑九院。许楠森火冒三丈,大声斥责:一群笨蛋,你们闯大祸了,九院的势力遍及永仙黄等地,你们杀他,自己和家人必定会被报复。</p><p class="ql-block"> 朱信义闻言迅速带家人躲到黄岩城中,后跑去了台湾。卢友保和卢小保等人,自认卢氏宗族在永黄边区实力强大,自己到许楠森处冒功也没人知道,便开开心心收了许楠森的跑路费回家了。陈玉华很快就收到了许楠森家里的谈话信息。马上带领永仙黄武装包围马鞍山,部队包围卢氏大宅,里面依然是欢声笑语。当陈玉华带人破门而入,控制住数十口卢氏族人便问:谁是卢友保、卢小保。一妇女怯怯的说:院中洗冷水澡的就他们。陈玉华让滕友呈和李柳高带人把他们托出去枪毙!</p><p class="ql-block"> 卢氏兄弟大叫,不是他们干的,可惜为时已晚。院外传出两声枪响!陈玉华当机立断,把卢氏大宅的财物全部搬走,牛羊鸡鸭也没放过。</p> <p class="ql-block">  12月3日,余彪带人从浙东赶到黄岩,调查此事。发现凶手已被陈玉华处决。没有发现有我党叛徒参与此事,便返回浙东。不过余彪向华中局申请到浙南,很快也有了结果。</p><p class="ql-block"> 冬间,陈荣楫送九院灵柩过苍基寺。陈玉华怕送灵柩人员太多,引来国民党的偷袭。便派部队先去侦察,一路派人留守。灵柩送回苍山祖地,葬于哥哥郑九桂之侧。革命未捷身先死,英雄百年无人识。</p><p class="ql-block"> 后来,陈荣楫查得是徐思东指使徐正江埋伏在抱料岑,出其不意将他杀害的。因为有一次徐思东见到郑楼上有张梅、周志丹等几位女同志,要求介绍一位给他做朋友,郑九院拒绝,徐强要登楼,郑拔枪制止,因而恨郑。木度(郑九完烈士)之死,是荣楫无可补偿的损失。直至1945年冬,邮局寄来余彪(余龙贵)司令的信,时面写光华火油公司,内容是:“你的言行,我们能了解,你放心照旧继续下去,木度司令之死,错不在你,………”荣楫阅后,心稍得安。</p><p class="ql-block"> 1956年3月,郑九完(院)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排名0 0 057位,由毛泽东亲批。中央政府希望永嘉政府为上潭郑家革命十三兄弟修建纪念馆,并为郑九院(完)修建纪念碑,但因为上世纪温州和永嘉个别领导,从中作梗,阻止革命事迹的传播,致使浙南第一革命家族,至今未被历史认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郑九院(完)烈士证编号:00057 (毛泽东亲批、国务院颁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连载系列,敬请期待下章更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