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与渭水入黄

gbl101

<h1> 成语“泾渭分明”,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早已深植于这个民族的骨髓,不论学问高低,都会拿来说事儿。打开成语词典,其出处和释义写的明明白白。</h1><p class="ql-block"><br></p> <h1> 泾渭分明是指泾河与渭水交汇形成的奇特自然景观。泾河是渭水的重要支流,在西安市北部的高陵区流入渭水。</h1> <h1> 本次自驾,在完成甘南环游,由天水进入陕西后,五丈原、岐山、扶风、乾陵一路游过,其间曾沿着渭水行驶了很长的一段。进入西安前导航提示本人的车牌号正赶上西安的当日限行,为了避免违章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准备将车存在限行区外的高铁西安北站,打车前往“泾渭分明”观景点。到北站后,发现出租车难打,经询问打车到泾渭分明单程要70余元,回来时由于地处偏僻,几乎无车可打,所以只能包车,费用高不说,来回将花费很长时间。当地人告诉我,西安违反限行,仅罚款50元,不扣分,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还是开着自己的车方便省时。回京后,经查,在西安闯限行并未有违章记录,看来西安对外地车的路过,还是很宽容的。</h1> <h1> 多次去过西安,“泾渭分明”却从未看过,因此是本次路过西安唯一要看的景点。</h1> <h1> 在泾河渭水的交汇处,修建了观景台。</h1><h1> 看着眼前三岔口静静流淌、色差很小的河水,令我狐疑,这就是泾渭分明?咋就不泾渭分明了呢?难道是受世风的影响,啥事都不明不白了?</h1> <h1> 时值观景台逆光,水面反光的厉害,我放飞无人机到了顺光一侧,再看泾渭分明,似乎有些分明了。</h1> <h1> 左侧的是泾河,势小,略清;右侧的是渭水,势大,更浑。</h1> <h1>借助PS调色,加大了分明的效果。</h1> <h1> 关于泾渭孰清孰浊,在历史上也是本糊涂账。现在是泾河清,渭水浊。可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写到:“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却明明是泾河浊,渭水清。</h1><p class="ql-block"><br></p> <h1> 据记载,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过几次反复。春秋时期是泾清渭浊;西晋初年却成了泾浊渭清;南北朝时期再度成为泾清渭浊;隋唐时期又复变成泾浊渭清;隋唐以后又成了泾清渭浊。</h1><p class="ql-block"><br></p> <h1> 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br> 但到了近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口越来越稠密,环境破坏的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的加重,使得渭水的水质进一步恶化,本应更清的渭水却更浑浊了。<br></h1> <h1> 带着没看过想看,看了略有遗憾的心情,离开了泾渭分明这个曾经令我憧憬的自然景观。然而老天爷似乎看到我心有不甘,在不远处的潼关对我进行了补偿,在渭水与黄河交汇的潼关黄河大拐弯处,我迎来了绚烂的漫天红霞。</h1> <h1><b>潼关</b></h1> <h1> 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h1> <h1>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h1> <h1> 潼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窄。古时只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地形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h1> <h1> 潼关北临黄河,《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h1> <h1> 如今的潼关已是天险变通途,陇海铁路及高铁在潼关古城的南侧通过,连霍高速和G312国道则在古城的北侧靠近黄河通过,车水马龙,潼关依旧是中原通往西部的咽喉要道!</h1> <h1> 似乎烂尾的修建在渭水与黄河交汇处的仿古城楼。</h1> <h1> 西来的渭水汇入南下的黄河。受到潼关的阻挡,黄河在此转向东流。</h1> <h1></h1><h1>渭水与黄河交汇处</h1><h1> 蜿蜒而来的渭水,在磅礴气势的黄河面前,显得纤细孱弱。</h1> <h1> 我用无人机在黄河上空翱翔,记录下这难得的自然景观。</h1> <h1> 晚霞照在山西侧电站烟囱冒出的烟气,为画面增色不少。</h1> <h1> 过了潼关,滚滚黄河东流去,进入广袤的中原大地。</h1> <h1> 远处的大桥就是连接秦、晋、豫三省的风陵渡铁路大桥。</h1> <h1>风陵渡铁路大桥。</h1> <h1>黄河风陵渡朝霞</h1> <h1>黄河古渡<div> 潼关脚下的黄河岸边,是曾经的黄河古渡,与山西侧的风陵渡遥遥相对。随着现代桥梁的修建,这里已经没有了来回渡客的渡船。</div></h1> <h1> 取而代之的是满足到此怀古观光游客的游船。</h1> <h1>旭日下的黄河风陵古渡。</h1> <h1>古朴的潼关古城</h1> <h1> 离开了潼关,我由风陵渡大桥进入晋南,开启了晋南的探古之旅,见后续。</h1> <h1>过百亮 2024年2月2日农历小年 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