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之乡《新泉》(跋)

上官周美术馆 曹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泉镇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交通资源优势;二为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三为温泉、美食休闲养生优势。以上三大优势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常见诸报端,在此不再赘言。笔者认为,新泉还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亟待挖掘。</p><p class="ql-block"> 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县以来,在《连城县志》有记载的进士名录共30位 (宋代3位,明代3位,清代24位)。而新泉村在清代就涌现出4位进士,占全县进士的六分之一。这四位进士分别是:张氏十四世,乾隆十年(1745年)武进士张国标;张氏十四世,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张斯泉;张氏十五世,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张京翰;张氏十六世,嘉庆十五年(1810年)进士张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闽西偏远山乡,在清代新泉考取的四位进士清一色为张姓新泉村人,这在连城县实属罕见。由此可见,当地人对子女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其中进士张京翰智救恩师的故事感人至深。这值得后人过行深度挖掘,既可写成剧本,同时又能拍成影视作品,扩大地方人文景观的宣传力度。然而,这还不是本书的重点。因为进士并非一个地方所独有,只不过相对而言,新泉村出进士的比例较高。那么,新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独特的人文景观呢?</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清初理学巨子张鹏翼当之无愧,且非他莫属。遂将其作为《新泉》书中之重点,将其人其事稍加挖掘整理,遂有“人文风骨”那组文章。由于其已过世三百余年,遗著早已踪迹难寻,在寻访他的文章过程中,尽管困难重重收效甚微,但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笔者都不敢轻易放过,遂有《寻找理学巨子》三篇拙作。在历经多时的努力寻找,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后,笔者终于梳理出张鹏翼的基本情况,对其家世与生平、门生与交友、探求问道之路、为人处世哲理、学术追求境界,以及同时代士人对其人其作的评价和学术成果的认知,才有一个粗浅的把握。张鹏翼是清初一位大儒,其著作等身,毕生创作了61部作品(其中刊行了15部),当时便引起朝野的关注,其声名不仅在闽西,乃至福建都是绝无仅有的。然而,我们对这位理学巨子的宣传,显然是严重滞后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张鹏翼的著作中到底宣传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张鹏翼早年便受程朱理学的熏陶,深受朱子注文思想的影响,领悟到“身当在心内,心当在身内”。中年后,曾问道于杭川吴无双,吴曾授予明代薛瑄《读书录》。其又与连城理学家、隐士林赤章相互探讨,林曾授予其《朱子全传》《近思录》,并开始彻悟。从此,其不再追求仕进,笃志读圣贤之书,其甘于淡泊寡欲,知行合一,修炼持禁之心。其治学,居敬以立本,穷理以致知,力行以践实,躬行程朱理学。其具悲悯情怀,于新故贫乏,尽力周恤而后己。其教授门生正己率物,百余弟子,悉陶冶成就,称于时。其恩不逮物,功不昭于时。谓著述逾百万言,可垂教后人。并受到当时朝中大臣、理学大家张伯行、蔡世远、雷鋐等人的赞许。</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张鹏翼是新泉最重要最独特的人文景观。新泉的山水灵气哺育他成为鸿儒,他也通过培育门生、著书立说方式反哺家乡人们,其学术思想和言行合一之举,对新泉淳朴民风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p><p class="ql-block"> 笔者于本书写了三篇与张鹏翼相关的文章,权当抛砖引玉,呼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希望大家合力挖掘张鹏翼。他是被尘封已久的一颗珠宝:不仅属于新泉独有的文化资源,也是闽西乃至福建的宝贵文化资源,亟待热心人士深入研究和挖掘整理,并给予这位客家先贤适度宣传。只要我们把这颗珠宝身上的灰尘擦拭干净,它便会闪现出熠熠的夺目光彩。</p><p class="ql-block"> 张鹏翼是位鸿儒,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客家精英人物,如现在不加快挖掘整理,今后寻找其雪泥鸿爪将更加困难。通过全方位的寻找,哪怕有任何蛛丝马迹我们也不放过。这无疑是抢救优秀传统文化的之善举,理应引起各级政府与张姓后人的重视。在历史长河中,是文化铸造了人类信仰,惟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如果将来条件成熟,笔者建议当地可成立张鹏翼学术研究会,加以研究和宣传,加强对其作品的收集整理意识,弘扬光大其学术精神,这需要大家的合力支持才能完成。张鹏翼是一块难得的金字招牌,他非常切合习总书记提倡的文化强国内容: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走向引领文化强国之路,国家方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新泉镇党委、新泉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编委会成员和众多文友的稿件支持;尤其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子林先生的鼎力相助。在百忙之中,他抽空为本书撰写了既有深度又饱含哲思的序言,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 汀州后学曹燮癸卯冬于冠豸山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