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年

婉君(拒绝私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过年了,近日几乎每天都在微信里与妹妹聊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每天一个故事,像年代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妹妹都是60后,她小我三岁。</p><p class="ql-block">对年有一些记忆应该是70年代中后期,那是商品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粮食供应是定量的,虽然东北都是产粮大省,但是平时吃的就那几样:玉米面、高粱米、苞米茬子、小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细粮更是有限。平时吃的最多的是高粱米饭、苞米茬子粥,夏天吃高粱米、苞米茬子水饭,就是把做好的饭用凉水过几遍,吃着凉快。爸妈做面食一直不拿手,所以玉米面窝头吃得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候都讲究粗粮细作,玉米面掺点白面蒸发糕,讲究的里面再加点芸豆,美食啊!可惜我们家总是做不好,不成功啊!白瞎那掺和进去的白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候几乎所有副食都是凭票供应,除了酱油醋。</span>大米饭、白面烙饼、肉、蛋……都是家里来客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或年节改善生活</span>才会吃一顿,平时的菜里有点肉沫或豆腐,那都是硬菜了,吃的最多的就是葱沾酱。</p><p class="ql-block">油水少,饭量就大,十几岁的我平平常常可以吃两二大碗饭。记得那时候改善生活吃大米饭时,不,是二米饭,小米掺大米或高粱米掺大米(大米忒精贵啦)。吃第二碗时总要偷偷地瞄一眼妈,“好吃的老大要少吃或不吃”这是妈的信条,这种信条教育我,吃多就是罪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候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都是爸掌勺,爸的拿手菜有:小鸡炖蘑菇、红烧鱼、熘肉段、糖酥白果、木须肉,扣肉………</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与客人一起吃饭的,一定等到客人吃完,剩下的才能吃。所以,每每都是隔着门缝盯着饭桌,期待能多剩一些,尤其那日盼夜想的红烧鱼,总是希望大人们吃的时候不翻个能剩下另一面。一次,一位不客气的客人把鱼翻个了,妹妹在门缝的另一头急得直跺脚,眼泪都出来啦:“不是不翻个的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鸡鸭鱼肉都是凭票买,鸡鸭鱼都是挑最大的买,买肉都喜欢买肥一点的。</p><p class="ql-block">那年头,卖肉的,太牛了,想给你砍那儿就砍那儿。要是认识那卖肉的,那是牛大了。</p><p class="ql-block">邻居一女的嫁给了副食店卖肉的了,国营单位,又有特权,那老清高了,走路老是跑偏……哈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过年时,大米、白面、肉、鱼、糖果等供应会比平时多一点。攒了一年的布票,全家老小填件新衣服。</p><p class="ql-block">说到穿新衣服,真的记忆太少了,我是老大,穿的都是爸妈穿剩的衣服。记得我十五六时,个子就1.65米了,早就超过妈了,妈的衣服只能接长一些才能穿,退了色的拆了翻个缝好变成一件新的,内衣多是自己做或旧衣服改,别说,练就了我的针线活儿。妹妹新衣服比我多一些,不吃醋!我这老大不得不有的格局!</p><p class="ql-block">爸妈都是银行职工,爸还是领导,工资高一些,按理说我家的日子应该至少是中上,可是我的记忆中,吃比不是邻居,穿比不上同学,后来才知道,妈特别溺爱两个舅舅,一个在东北农村,一个在监狱里,家里的好吃、好喝、好穿………以及有限的现金都定期补贴了他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东北年味,从准备过年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买新的年历、春联;粘豆包、冻梨、冻柿子、冻肉……都要备起来;粘豆包要亲自动手做起来,凭票买的糖块儿、瓜子、糕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能体现年味儿的地方是副食店。记忆最深的是:过年前那几天,家里有闲人的话要到副食店排队买各种年货,我和妹妹放寒假,家里买年货的任务非我们莫属。我们都是在副食店没开门就去排队,为的是能挑大一点的鱼、鸡,妹妹人小鬼大经常插队,是我们家主力军,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小孩子最喜欢的鞭炮也要买上一点,女孩子都是玩小鞭,男孩子放二踢脚(双响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小朋友做手提的灯笼也体现了过年气氛。我和妹妹的都是自己做,虽然不够精致但是咱有货咱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条件的人家,也会挑个日子带孩子去街上做一套新衣服,买一双新鞋子,过年穿新衣大概是每个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三十,东北的习惯就是包饺子,当然,年三十的饺子馅儿会比平时高级一些,就是肉多一些。</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守夜的习惯,没有电视看,吃饺子放鞭炮点灯笼就是过年了……仍然久久不能入睡,回味着饺子香、回味着糖果甜,如果有新衣服会不脱衣服或搂着新衣服睡。</p><p class="ql-block">过年的变化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有电视了,过年多了一乐趣,看电视,83年开始有春晚,开启了年三十吃饺子看春晚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一早上也是吃饺子,一般都是三十晚包好。记得有一年,我家初一的饺子让耗子吃了一半,那是我们家的年饺子啊,心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初二开始,开始拜年,那时候都是骑着单车去领导和同志、同学家拜年,一般不会拿礼物,就问候说拜年话,坐一会儿,吃点瓜子喝杯茶……再去下一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四初五去公园看冰灯、看秧歌,这是东北特有的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中,那时候没有给压岁钱一说,小孩子就是给个苹果、几个糖果……都是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藏着掖着舍不得吃,谁留的久谁就有最后的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了,在老家工作的那十几年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那些年的年变化很大。那时候过年前单位会有联欢会、舞会、聚餐、福利等………那是真正带给我快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单位的福利应有尽有,粮、油、水果、酒、肉、各种副食………过年前几天几乎每天都都往家倒腾年货,那种过年气氛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怦然心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深刻的还有,在洮南国营林场工作的老叔每到过年前都开车送来他打猎来的狍子肉、野鸡、野兔子 ,只记得这事,但真的不记得那野味儿有多好吃,现在想起来只能怪厨艺不行,白瞎那原材料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不懂啊,回想当年的打猎、吃野生动物,犯罪啊!有深深的罪恶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那些年的年,虽然物质匮乏却年味十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日子好了,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不仅不盼着过年,甚至有如何打发过年假期的焦虑。</p><p class="ql-block">近些年,我一直有想去东北农村过年的愿望,觉得农村年味儿会浓一些,嗨,碍于没有农村亲戚,再加上离开东北30年了,有点恐惧东北冬天的冷,迟迟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60后,七八十年代的日子虽然苦辣酸咸,但真实、快乐。</p><p class="ql-block">每每想起这些记忆,既温馨又有莫名的小庆幸,因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代是有故事的一代,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津津乐道,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是一段美丽的传说,让人感叹生活的精彩,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 婉君</p><p class="ql-block">图 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