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金难买身体好。</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了解《黄帝内经》人体经脉,就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密码,对健康养生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它系统地讲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内经》为中医学之祖,各个中医流派以及传世名医,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内经》不仅限于医学,它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言】</p><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朝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朝王冰时称为“灵枢”。至宋朝时,史嵩献家中藏书《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其实是一书多名。宋朝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的两大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素问》八十一篇(第七十二、七十三篇亡佚)偏重于人体生理、病机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养生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俞穴)、针灸治则等。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是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和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和“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以及辨证诊疗大法(规律、原则),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等。书中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多项先祖人类所获得的科学成就。</p><p class="ql-block"> 这些理论学说虽然是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而且是众多医家假托轩辕黄帝之名,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来阐述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书中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或将要证实的成就。从《黄帝内经》的成书来看,它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以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段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它凝聚了数代先祖的智慧和研究成果,是研究人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中医学奠基之作,时至今日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