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下)

葉知秋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进了植物园,我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基本就是那个看热闹的。只不过比大多数看热闹的游客,更多花了点时间,并努力告诫自己尽量提高点技术含量。即使如此,我在荫生植物园仍旧情不自禁被下面色泽艳丽的菠萝姜和火矩姜所吸引。这两种植物皆因其形而得名,火矩姜更因花瓣革质,表面光滑,亮丽如瓷,又被称为“瓷玫瑰”。</p> <p class="ql-block">  我同事的老公酷爱养花,为了楼顶有个平台可以养花,竟然不惜换掉原来的海景房。他的拿手绝活就是石斛,看了他发来的各种石斛开花的照片,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感觉那不是花而是仙草。</p><p class="ql-block"> 结果走进荫生植物园一看,石斛,包括兰花,在这儿的地位简直就是“白菜”,囿于篇幅,这儿就不上图了。</p><p class="ql-block"> 上面最后三图依次为见血飞、圆叶南洋森,以及原产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金嘴蝎尾蕉。</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认识海棠树是因为总惦记着吃它结的那种酸中带涩的果子,到了植物园才知道还有一种仙草般的秋海棠。因为秋海棠的物种分布较狭窄,所以有“一山一种,一洞一种”的说法。另外,这些低矮的秋海棠属于观赏性植物,看的就是它那神奇的叶子,好像没有什么可吃的。上面依次为厚叶、铁甲、白芷叶、斑叶竹节等秋海棠。</p> <p class="ql-block">  “民族植物园”主要是通过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向游客展示西双版纳人与植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傣族为古代百越人后裔,长期临水而居,养成拜龙习俗。傣族龙有两种造型,一种是上集中御花园大地女神塑像喷水口的龙头,头冠第一峰高高耸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犄角;另一种就是民族植物园大门口的这款,龙头与麒麟相似,通体黑色描金。</p><p class="ql-block"> 专类园区彼此分界并不清晰,时有交叉,上面后五图均拍自“棕榈园”。</p> <p class="ql-block">  “榕树园”的网红打卡地就是上面这棵独木成林的高山榕,其枝桠皮层损伤后,会长出“气生根”。这些气生根悬空时,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生长,深入土壤后,则迅速生长成“支柱根”,一棵树的气生根多则可达数百根,妥妥一片小树林。眼前这棵网红高山榕就是植物园科研人员根据气生根的机理,人工干预形成的(上图)。</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奇花异卉园”,上面图3至图7依次为长叶排钱树、乳茄、非洲光棍树、南美的金银花和伯乐树科的伯乐树。下图是老瓜栗,以及不得不养在保温箱里的各种奇花异卉。</p> <p class="ql-block">  晚餐前跑出去飞无人机,结果一个人竟走迷了路,误撞进“水生植物园”,此时园中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中,神奇而寂静……</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一早,招呼大家直奔水生植物园,满池荷花看似残花败柳,枯枝腐叶,但细品却朵朵都是孤芳自赏,与众不同的精品。凝视许久,不禁让人想起李清照的《残花》:</p><p class="ql-block">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p><p class="ql-block"> 初见初恋你早已,万般无奈苦中情。</p> <p class="ql-block">  从水生植物园穿过大草坪直插西南,就是位于植物园最南端的“能源植物园”。在园区5.3公顷土地上,共有薪炭、淀粉、纤维、油料及烃共五大类,350余种热带及亚热带能源植物,其标志是一辆被绿植覆盖的木汽车。据说原来车内还种植了一颗果实可以榨取生物柴油的小桐子。</p> <p class="ql-block">  游客通常都是从西大门入园参观的,迎接他们的将是植物园面积最大的“百花园”。园中以各种颜色及造型的三角梅居多,除了吸引一群群大妈前来凹造型,还有不少绘画爱好者也在奋笔挥毫,席地作画。天气时阴时晴,无人机、滑翔机都赶来凑热闹,天上地下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从百花园南进北出便是“百竹园”,始建于1965年,占地104亩的百竹园引种了250余种珍稀竹种,有茎粗25厘米的巨龙竹、竹间凸起的佛肚竹、黄绿相间的黄金间璧竹,以及浑身长满钩刺的刺竹等等。</p> <p class="ql-block">  “南药园”占地两公顷,收集、保存了包括中药、南药、民族药及原料药用植物近500种,其中以傣族、哈尼和基诺族常用民族药为主。上面后三图分别为斑果藤和可清热祛湿,排石利水的肾茶以及傣医八大药方之一”亚洲圣宝健脾止疼大药方”中的主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的铁树或凤尾蕉学名为“苏铁”,苏铁科植物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恐龙早已灭绝,但苏铁仍广布地球很多地方,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民间常以“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来形容铁树开花之难,其实树龄20年以上的苏铁几乎是年年可以开花的。</p><p class="ql-block"> 上三图是苏铁园中的篦齿苏铁,以及它们的雄花、雌花,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树龄近千年的铁树王,系上世纪80年代从野外引种而来的稀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  占地7.3公顷的“藤本园”内,并非都是我们印象中的蛇缠蟒绕式植物,除了悬垂攀援藤本区,另外还设有园艺观赏、自然生态和种群藤本区。上面后三图依次为来自美洲的夜香树、西藏云南的粗茎鱼藤和东南亚的清香藤。</p> <p class="ql-block">  “百果园”占地约6公顷,搜集、栽培了国内外热带、亚热带珍稀名贵果树500余种。上面图5、图6分别为台湾特产莲雾和著名热带水果菠萝蜜,图7为著名药用水果~杧果,可惜这个季节没有结果,只拍了光秃秃的树干。</p><p class="ql-block"> 可能由于杨桃、芒果和莲雾已经开始掛果,所以不仅招来不少飞禽啄食,同时还引来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大爷蹲守打鸟,回来路上遇见,问:“收获如何?” 大爷们开心地齐声回答:“一无所获!” 哈哈,重在参与,好心态!</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树国花,“国树国花园”是1999年为配合昆明世博园而建。目前已引种了亚非拉等六大洲,64个国家的国树国花品种,其中最奇葩的当属泰国国花~腊肠树,泰国有多少漂亮的花不选,偏偏选个腊肠树,估计是饿怕了。上两图是阿根廷的国花鸡冠刺桐的树与花,下两图为巴巴多斯的国花~洋金凤和印度的国树~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  “树木园”始建于1959年,占地48亩,是植物园最早建立的专类园区。作为重要的木本植物种质资源库,树木园目前已引种、栽培了750种热带植物。</p><p class="ql-block"> 上面后三图依次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易危种~四数木和寿命20年,但一次开花结果后就会全株枯死的酒椰,以及为中国南部是否存在热带雨林之争画上句号的望天树。</p><p class="ql-block"> 下两图是榕树绞杀寄主棕榈,取而代之的经典画面,热带雨林普遍缺磷,棕榈含磷高,因此更容易被喜磷的斜叶榕所绞杀。</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版纳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1999年建立了占地57亩的“名人名树园”。名人只有一个,自然是蔡教授,而名树则是指后来所谓有点身份的人所植之树罢了。</p><p class="ql-block"> 在蔡希陶纪念室展出的图片上,我们看到建国之初,植物园所在的葫芦岛上只有一个6户人家,叫曼摆乃的傣族村寨(上图)。一切白手起家,生活相当艰苦,蔡教授笑言有11名大学生的初创团队是“集体鲁宾逊”。</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造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最大的遗憾,除了王莲没有长大,夜游植物园的计划也泡汤了,因为夜游植物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成群结队飞舞的萤火虫,它们要等到每年6月才会出现。</p><p class="ql-block"> 不过植物园在科普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不仅向孩子们开放了标本室,还用钻孔的树干搭建了多处昆虫旅馆,供它们居住、繁殖、过冬,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上图中的这个复杂机构,科研人员一边喂黄胸鼠或红刺鼠香蕉,一边通过这个机构向小朋友演示,老鼠在热带森林种子散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版纳植物园分东、西游览区,两天来我们虽然马不停蹄,但也只不过将罗梭江包围的西游览区~葫芦岛,走马观花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东游览区除了绿石林景区,还有大片原始热带雨林,仅景区观光车绿石林线的行程就有23.5公里。如果下车徒步深入雨林,除了体能问题,还要考虑防蚊 、防蛇的装备,所以像每次旅行一样,未去东区亦是这次植物园之行留下的最大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让无人机数次升空,向东飞行,试图掀开东区热带雨林的神秘面纱,然而每次看到的始终是云雾缭绕的群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