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饽饽的记忆

佳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腊月门,转眼就是年。每逢此时,我就会想起老家热气腾腾蒸枣饽饽的场景。“枣”与“早”谐音,加上发面饽饽,故蕴含“早发”“大发”之意,寓意美好生活蒸蒸日上。枣饽饽 蒸出“年”味道,那时家里蒸饽饽的场面热闹喜庆,我对这种乡情亲情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腊月二十八是家里蒸饽饽的日子。母亲老早起来发面,面都是母亲用麦子粉好的头麸面。在粉面前,母亲都要先把小麦用水洗净,然后晒干。洗面板、饽饽粉(点)和大枣片、棒米叶等一应俱全。父亲则把早已备好的木柴堆放在锅灶旁,就等母亲一声令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的人缘好,每年邻居帮忙蒸饽饽已成习惯。像是约好似的,二三个邻居大嫂们准时上门,恰好此刻面也开了,大家齐动手,将发好的面团切块,揉到面团光滑筋道,提出枣眼,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枣片,一个个大枣饽饽瞬间便成了。做好的枣饽饽不能立马上锅蒸,需要放在炕头醒一醒,醒上一段时间后,枣饽饽就可以放进大锅里蒸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把火烧得很旺,不一会就开锅了,热气随着锅盖的缝隙向外升腾。母亲高兴地说:“灶火旺,枣饽饽香,预示着新年的日子更加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锅了!”母亲把握得时间火候特准,一掀开锅盖,热腾腾的烟雾迅速扑鼻开来,麦香夹杂着枣的香甜,让人垂涎欲滴,这是最真切的年味儿。妈妈乘热拿出一个枣饽饽掰开分给我们,我们立刻狼吞虎咽起来,那香甜的滋味胜过各种人间美味。此时母亲的脸上荡漾着满满的幸福感,我想母亲心中和我们一样充满着希望,相信来年的日子一定会蒸蒸向上、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最后蒸的是一个满锅大的枣饽饽,这是个象征着团圆的大枣饽饽,要在正月初一凌晨团圆饭上吃。前半夜闹腾累了,朦胧中被母亲叫醒了。起床后,按过年习俗要先问爷爷和爸爸妈妈过年好,然后才开始吃团圆饭,母亲要我们每人都要吃一口大枣饽饽,我们懂得母亲的心意。过了正月初一,饭桌上的枣饽饽基本上看不到了,要留给来客吃和走亲戚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初二开始走亲戚,走亲戚是过年的一大特色,人们利用过年回家之际走动走动,既拉近了亲情,又增加了年味。那时我们孩子走亲戚全靠步行,我和小弟作伴,挽个篓子,篓子里装有4个饽饽和2袋点心,在亲戚家吃上一顿饭就返回了。一般是来回拿的枣饽饽个数不变,只是两家换2个尝尝口味而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是感觉到亲戚的热情不同,我最喜欢去三姨家,三姨蒸的大枣饽饽更好吃,我一顿吃一个多。三姨特别热心肠,好东西往嘴里送,不吃都不行。三姨村距我当时读的高中较近,不远处有座军营,有年正月军营礼堂里演吕剧,我正好到三姨家走亲,便和表兄弟一起去看,三姨把我穿戴得暖暖的。让我感动的是,每年春节过后,怕我在学校吃不饱,三姨都要安排姨夫给我送些大枣饽饽,三姨的这份暖心关爱一直到我读完二年高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