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副指导员

东方红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连队(之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作风好,能啃硬骨头,在直属队是出了名的;可就是文化生活太单调,缺少年轻人的朝气。除了清一色的队列口令“1—2—3—4”,再不就是《学习雷锋》和《大刀进行曲》,偶尔也能听见连长几句跑了调的《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p> <p class="ql-block">  副指导员调走快一年了,最近指导员又休探亲假,连队更显得沉闷。</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就听连长说上级要给我们连派来一个副指导员,可把大家盼够呛。可谁知,来的竟然是营部的书记尤勇,这未免让战士们感到失望。你就听听他晚点名说的那两句湖南话:“上级要我到二年(连)来工作,我有决心与大家一起把二年(连)的建设搞好”。湖南腔的普通话南腔北调,逗得全连直乐。你再看他一米六五的个子,甭说搞训练,长跑我也能拉下他二里地。得了,白高兴一场。</p> <p class="ql-block">  星期四晚饭后是连队学唱歌时间。中午饭后,尤副指导员让我准备一下,晚上教唱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这首歌是流行歌曲,唱起来软绵绵的,凭什么让我教,我也不太会唱,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哎,赶鸭子上架也得教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晚上,全连在二排集合,照例由我指挥,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接着,尤副指导员宣布让二排长(就是我)教一首新歌《军港之夜》。战士们唱惯了太单一的军歌,很想学唱流行歌,一听这话立刻叫好,鼓起掌来。但是这首歌我也是刚学,唱不下来,也只好硬着头皮教。我先照词唱了一遍,然后就用最简单的教歌办法,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可是唱到"海风轻轻的吹",就跑调了。 学了五六遍,100多人七八个调。这时副指导员找过来递给我一杯水,对我说,你先休息一下,我来试试。他把歌单拿过去。对大家说。唱歌要把字咬菌(准)。你别说,他唱的有味儿,调还挺准。</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这首歌大家就学会了。教完歌以后,副指导员对大家说:"看来大家愿意学,唱的也挺好,今后我们不仅要学唱队列歌曲,也要学唱些优美动听的流行歌曲。我们还要组织歌咏比赛。把连队的文化生活搞得生动活泼。"</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午,尤副指导员召集连队团支部委员开会,让大家提点建议。几位班长支委发牢骚说,"现在连队文化生活太差了,战士有意见",有的说,"想玩球没个球,要看书也没有,咋活跃文化生活?""咱连歌咏比赛,甭想拿第一!"</p> <p class="ql-block">  尤副指导员一边听一边记,还不时想着什么。等大家"火力"渐缓,他做了归纳发言:"刚才大家提的意见都很好。以前连队文化生活不够活跃,影响了战士的情绪和士气。这说明,业余文化活动也是连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能否开展好,关键还要大家积极参与,才能搞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他又提出三条意见,一是跟军民共建小学联系,派两名爱好音乐的战士去学点乐理知识,练歌教歌;二是建立连队图书室和借阅制度;三是制定连队文化活动计划,经常开展球类比赛和歌咏比赛,支委们对此连声叫好。我心里想,这个新来的副指导员还真有点想法哩!</p> <p class="ql-block">  按照文体活动计划,星期六中午是篮球比赛,各排组队,我们连一排历来是冠军。一开场,一排对二排,到半场时,56比35。一排场外指导是副连长,我们二排是尤副指导,下半场他上场了。只見他左防右躲,闪转腾挪,一个快传,四班长接球边投,球进了!二排士气大振,比分接近了。但是二排实力还是有限,还是输给了一排。虽然我们输了一场球,但尤副指导员上任这"三把火",点燃了连队"荒芜"的业余文化生活的"草原",让我们看到了连队朝气蓬勃、生机勃发的氛围,我感到高兴,又得到鼓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那以后,连队的文化生活就开展起来了。仅两个多月,全连学唱了三十多首歌曲,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还成立了报道组、影评组、书法和绘画小组等等,并进行了读书笔记和诗歌展览。饭前一首歌,队列必唱歌,每逢周末晚上,拉歌赛歌不绝于耳。每逢重大节日都搞联欢晚会,官兵同台联欢,演绎出不少好的文艺节目。其中,由连队文书编写和战士表演的三句半《计划生育好》,获得了军直和皇姑区文艺汇演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连队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战士们的精神情操,也增强了官兵体质。连队各项工作也如虎添翼,进展突出,相得益彰。渐渐的,我对尤副指导员的看法也有了转变,不再觉得他体质瘦小,湖南腔难听了。</span></p><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来临,营里组织越野长跑、歌咏大赛和幻灯调映,我们连拿了三个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那年六月初,因入夏雨水较多,军直农场铲头遍地告急,上级命令我连派一个排支援。我们二排接受了此项任务,由尤副指导员带队,我们排迅速出发到达农场,当天下午就进入任务场地。农场的吃住条件很差,空房子地面铺上草垫子,打开行李就是床,阴冷潮湿。蚊虫很多,伙食又差,有的战士水土不服,拉肚较多。就连尤副指导员也浑身起疹子,骚痒难耐。加上他长期在营部工作,没挨过这种累,又患了感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劝他休息两天,就不要下地了,可他还是硬坚持与大家一起出工,一样拿垅,铲草打药。600多米一根的玉米苗垅,一天铲三个来回,连我这个长年训练劳动的"兵头将尾"都累得腰酸背痛腿脚打膘,可他每次收工后,还各屋走一走,看看病号,鼓励大家要坚持完成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初夏时节,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热浪袭人。铲地任务接近尾声,又接到追二遍化肥任务。战士们已疲惫不堪,情绪略显低落。为了鼓舞士气,每天晚饭后,他组织做游戏、学唱新歌,他亲自教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长江之歌》等歌曲。</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带领和鼓励下,我们排同志们干劲十足,不畏艰难,20天的任务仅半个月就完成了。看看大家劳动后晒得黝黑发亮,尤副指导员黝黑消瘦的面庞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他笑的特别甜!</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晚上,连队召开联欢晚会。各班排都拿出了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有快板、相声、小品、三句半,还有大小合唱,诗朗颂,气功和魔术表演,好不热闹!连首长都相继表演了节目,不知谁喊了一句"尤副指导员,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不绝于耳。可大家盼眼欲穿,喊声震天,就是不见尤副指导员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我拔腿就往连部跑,奇怪了,连部也没有。我问通信员,"你看到尤副指导员没有?"他说看见了,我喊"快说他去哪了?"他微笑着说,"排长,看把你急的!他去司令部大门站岗了。"我一听,头呼地大了,撒腿就往哨位跑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着不远时,我看到一个绿色的消瘦身影,象钉子一样纹丝不动,牢牢地站在哨位上。这身影渐渐变得高大清晰,灯光下,鲜红的领章映红了他的脸,也照亮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写于</p><p class="ql-block"> 某陆军学院一大队二中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于东明,曾在38军112师336团六连服役,后调入辽宁省军区直属分队工作,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连长、副营长、教导员、营长、教导大队政治处主任、某武装部副政委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文是在陆军学院政工专业学习时写的一篇作文,文中人物尤副指导员,是以作者任排长时经历的真人真事为线索,本文稍有改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篇制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沈阳战友会 万岁军友群 于东明</span></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军队的基础在基层,连队的基础在士兵。基层官兵是军队建设的主体,抓基层就要坚持依靠基层、相信基层、尊重基层、理解基层,才能汇聚强基固本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尊重官兵、依靠官兵,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基层官兵处在部队建设第一线、军事斗争最前沿,对基层情况最为熟悉,体会最为深刻,对基层建设发展最有发言权。离开基层官兵,再宏大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p><p class="ql-block">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军广大官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涓流汇海、聚沙成塔,实现强军兴军的伟大梦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