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功德 来 C D 父母?

果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摘自《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蔡礼旭老师主讲,第37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0/10/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昨天讲到,「孝顺」具体落实在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而很可能,当我们想孝顺的时候,父母有可能不在了。所以历代的读书人、历代的为人子女者都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人生两件事不能等:行孝要及时,行善要及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这个遗憾已经造成,我们修学要时时是理智的,因为遗憾也是烦恼,在那里懊恼,对自己、对父母都没有好处。所以我们学佛知道,「一人得道,九祖生天」,应该用自己的德行能够让父母得利益,就是所谓超度的道理。用什么功德来超度父母?很重要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要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每天处事待人接物都有功德,这个功德力就大。什么是功德?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去做每一件事,有功德。与这五心相违背,做再大的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历史当中,梁武帝修福报是修最大的。他建造四百八十座佛寺,这么多佛寺,在其中修行的出家人,可能就有十几万。那个修的福,历代找不到几个超过梁武帝的。但是,他心上觉得自己有功德,这个已经落名利,甚至觉得自己了不起,这就是福德,这不是功德。所以要用真实修行来超度父母,让父母得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师长在讲经当中有提到,《影尘回忆录》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刘居士,「八载寒窗读楞严」。他读《楞严经》读了八年,应该是成就了相当的定慧,这定慧是功德,所以他就有功德可以超度自己的家亲眷属。所以他已故的妻儿来找他帮忙,他答应了,就站在他的肩膀就生天了。连冤亲债主,曾经跟他打官司打输了最后自杀的两个人,也来找他超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诸位同仁看了这个例子,有没有什么启示?所以我们听师父讲经,要带着勇猛心、羞耻心去听。羞耻心是人家能做得到,我们自己要努力也做到,「耻之于人大矣」。带着勇猛的心,就精进、用功了。我们的累世父母、亲属,现在在恶道当中应该是非常多。奇怪了,他们为什么没来找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超度他们,他们继续在苦。我们真有这个功夫了,这个缘就可以接上了。所以勇猛精进,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我们不一定读《楞严经》才能契入这样的定慧,我们已经遇到念佛法门,一句万德洪名,「不假方便」哎哟,下礼拜考,也不会现在都应不上吧?那你们有可能要临时抱佛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们念的时候,没有随文入观,「净念相继」,好像背这一篇是被逼的。谁逼你们的?那个人已经犯了杀戒了,恼害众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一句经文,都是很认真的把它念出来,都可以随文入观。「净念相继」,真正念佛用功念八年,决定有这样的能力。我们看《净土圣贤录》里面的这些有成就的四众弟子,在家人不少,念佛三年、五年都有很高的成就。离我们最近的黄忠昌居士,他很年轻,比我年龄还小,人家念两年十个月,没有生病就往生了,舍利子现在还供在深圳的佛堂。讲到这里就无地自容,跟着师父学佛这么多年,自己功夫差这一些同修这么远。所以这个勇猛精进对我们很重要,四弘誓愿讲,「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是根本动力,有没有把累世的父母、亲属的苦,放在心上,赶紧提升自己,来协助他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