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下到九十年代初,笔者两次洋插队法国。 第二次洋插队时就下决心在法兰西大农村“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星”。 读书,就业,创业,一晃就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南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玩起了“蓝窗艺术民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br></h1><h1> 97年老妈第一次来法国玩时还活蹦乱跳,而如今老妈越来越年迈,老年病不期而至,生病住院的频率越来越高。只不过她从不愿意把自己生病住院的事告诉远方的儿女。 有时候她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着善良的谎言。她不愿意让远方的儿女担心,也不愿意打搅他们的生活,就一瞒再瞒。</h1><h1><br></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妈生命力很强,虽然八十有余,却熬过了疫情三年,熬过了接二连三倒下去的同事们。三年后疫情解封了,大姐和回国探母的儿子出游绵竹新农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r></span></p> <div><br></div><h1> 一直幻想着老妈会健康活泼下去,直到2023年11月27日大姐的远程哭诉才让游子如梦初醒:老妈生命垂危,被送进绵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h1><div><br></div> <div><br></div><h1> 游子立马心急火燎地购票返国。登上去巴黎的夜班火车。</h1><div><br></div> <h1><div><br></div></h1><h1> 进入戴高乐机场,乘上飞往广州的航班,转机飞抵成都。</h1><div><br></div> <div><br></div><h1> 乘高铁抵达老家绵阳。回到的老妈空房,一点也不习惯,心里空荡荡 ,忐忑不安。</h1><div><br></div> <h1><div><br></div></h1><h1> 第一次见到老妈的时候,她静躺,插满管子,骨瘦如柴,因为我从国外赶回,医生破例让我探视一次。 几天后老妈恢复了生命体征,而且生命体征越来越稳,医生决定拔管,唤醒老妈,让老妈自然进食。苏醒后老妈完全懵懂,发现手被捆在病床上,以为被人加害,就用脚猛踢“加害者”。 医生惊骇,决定破例让我们每天进重症监护室安抚老妈一个小时。这样儿女们也就能见到母亲了。 老妈耳聋,儿女们就给她留下文字,让她知道所发生的一切。</h1><h1> <div><br></div></h1> <h1><p class="ql-block"><br></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1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很多年前的这一天儿子来到这个世界,而母亲有了一儿一女。 也恰巧在这一天,儿子再次走进重症监护室,而老妈居然可以坐起来并自己进食了。 食品很简单,即儿子给老妈打磨的红苕糊。看来老妈特别馋,也特别喜欢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p class="ql-block"><br></p><h1> 这一天,儿子和老妈互比爱心,老妈脸上露出了微笑。 </h1> <h1><div><br></div> 随着老妈意识的清醒,儿子决定让喜欢阅读的老妈读读书,以转移她的视线。 要知道,她身边躺的全是垂危病人。 儿子把“中欧跨文化协会”编写的书“走进德国”送到了老妈手上。 <div><br></div></h1> <div><br></div><h1> 老妈不但愿意读书,甚至要求写字了。后来据老妈自己说,她常和护士聊家常,甚至通过易经给她们算命,说可以给她们介绍对象。老妈成了重症监护室中最活跃最受欢迎的重病人。 </h1><div><br></div> <h1><div><br></div> 又过了几天老妈被搀扶着站了起来,再后来被搀扶着走上几步。她脸色开始红润起来,也开始有了精神。<div><br></div></h1> <h1><div><br></div></h1><h1> 23年12月24日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是圣诞节的前夕,即平安日,晚上即平安夜。唐医生做出了让老妈在重症室里度过平安夜后就出院的决定。唐医生推荐老妈协同儿女去绵阳顾连康复医院过圣诞节。 圣诞节那天,儿女们代表母亲把感谢医生护士的锦旗送到了他们的手上。 老妈笑了,儿女们笑了,当然医生护士也笑了。 在此感恩化身为圣诞老人的唐医生。感谢他赐予我们全家一个特殊的圣诞!</h1><div><br></div><div><br></div> <h1><div><br></div> 老妈侥幸从重症监护室里逃生,多亏了医生护士的全力救助、儿女们的呼唤和祈祷、老妈的求生欲和所积的功德。<div><br></div></h1> <div><br></div><h1> 12月25日圣诞节的下午,老妈被送到顾连康复医院。 医院里挂着发扬红色传统的横幅,看来老妈会在红色传统的熏陶下成功康复,而且脸色一定会红彤彤。</h1><div><br></div> <div><br></div><h1> 进了康复医院,大姐把儿女们给老妈留下的鼓励和祝福文字给她过目,也把抢救材料给她过目。 老妈现在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死里逃生。老妈热泪盈眶。 </h1><div><br></div> <h3><div><br></div></h3><h1> 老妈在四川绵阳老家的康养医院里慢慢康复。但身体机能已经老化,随时吸氧成为必须。老妈很坚强,也很有个性,如一个倔强的小朋友。在医院照顾老妈不仅限于日常护理,而且是需要精神开导,犹如她当年开导童年时的儿女。</h1><h1><br></h1> <h1><div><br></div> 所幸康养医院有个阅读室,老妈边吸着氧气,边阅读历史书籍。读书的爱好太重要了,让人生变得有趣,而且还可以让人忘记或忽略病魔。老妈看书,陪伴的儿子就大大感到轻松。其实陪伴老人不轻松,在这一段时间陪伴老妈后,我才真正感到姐姐长期陪伴老妈的不容易。幸好老妈有四个孩子,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br><div><br></div></h1> <h1><br></h1><h1> 如今老妈从绵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逃生出来已近一个月了,在绵阳顾连康复医院的一个月里,其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但总的来说越来越向好的方面发展。前不久医院布置春节装饰,老妈居然主动要求在花下留影。 看看老妈她多精神,简直如健康人。 </h1> <p class="ql-block"><br></p><h1> 老妈鼓励儿子把医生抢救她,儿女们照顾她的事写出来,说是要为医生做宣传,要教育子孙后代们孝敬父母。于是就决定用美篇写出老妈住院故事的第一节:“万里探母,医生的圣诞礼物”。</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了这里,也为被笔者抛弃的南法“蓝窗艺术民宿”宣传一下。笔者四月份将回南法关照民宿。 </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良辰为法兰西资深洋插队队员,蓝窗艺术民宿“独裁”。在此欢迎读者朋友们来南法“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一起沐浴南法阳光,品葡萄酒,摆龙门阵,旅游。 </span></h1><h1><br></h1><h1>南法蓝窗艺术民宿</h1><h1>LES VOLETS BLEUS</h1><h1>地址:43 Quai d'Alsace, 11590 Sallèles-d'AudeTéléphone</h1><h1>电话 : 04 68 46 83 03/ 0658614279/19196862972</h1><h1>微信:19196862972</h1><h1>电邮:liangolivier@hotmail.com;</h1><h1>网站:www.les-volets-bleus.com</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