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所说的近代,主要是指清末和民国时期。近代的大理,由于新旧社会的交替和文化碰撞,产生了许多代表新旧文化交替的文化名人。扬琼、赵藩、赵式铭、赵甲南、李燮羲、周钟岳、张耀曾、董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理三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琼(1846~1917)字叔玉,号迴楼,出生于邓川柿坪里,故又号柿坪先生,白族。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授晋宁州学正。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云南省考试院校阅院士,1905年奉派日本考察学务。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杨琼接任云南省第二模范中学校长。民国元年(1912)五月,当选国会议员,入京任职。袁世凯复辟帝制,杨琼愤然回滇,任三迤总会会长,创办成德中学,专心教书育人。杨琼一生著述等身,如《肄雅释词》《形声通》《小学韵语》《寄苍楼赋》等等。尤其是《滇中琐记》,详细生动地记述了他40年在云南从政任教的所见所闻,内容包括了云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民俗、典故等方方面面,是研究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琼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藩(1851~1927),字樾村,晚号石禅老人,剑川向湖村人,白族。赵藩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举,做过易门县训导、云南盐署幕僚,后任四川盐察使。辛亥革命和云南“重九起义”爆发后,大理通电响应起义,赵藩被选为“迤西自治部总理”,后被选为国会议员。袁世凯称帝,赵藩愤而回云南参加护国运动,领衔起草讨袁檄文。1917年任广州革命军政府交通部长。1920年回云南任省图书馆馆长,主持编纂《云南丛书》,为云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典籍。赵藩是清末民国时期云南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一生著述丰硕,著有《向湖村舍诗初集》《向湖村舍诗二集》《向湖村舍杂著》《小鸥波馆词钞》《丽郡诗文征》《剑川县志》等,诗文书画俱佳。赵藩创作的成都武侯祠长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藩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式铭(1873~1942年),字星海,号弢父,剑川县金华镇人,白族。11岁应童子试获第一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丽江中学和师范教员,创办《丽江白话报》,这是近代云南最早采用白话文和宣传新思想的报纸。此后,赵式铭还参与创办了《云南日报》《成都日报》等,为宣传新思想和反清革命作出了贡献。辛亥革命(1911年)后,赵式铭回云南,任省都督府枢密官,兼《云南光复志》编纂。民国二十年(1926),任云南通志馆副馆长兼编纂委员,参与《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赵式铭著作甚丰,著《诗》15卷、《文》4卷、《随笔》2卷、《代言》4卷等。尤其是赵式铭的专著《白文考》,至今仍是研究白族语言文字的经典著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式铭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甲南(1874~1959年),字冠三,号龙湖居士,大理喜洲镇人,白族。清光绪二十年(1894),入京会试,参与“公车上书”。光绪三十年(1904)秋赴日本弘文学院留学,回云南后任禄丰县知事、省政府咨议官等职。民国五年(1916)后,全身心从事教育,先后任省立蒙自中学、大理中学校长,主讲国文,桃李满天下。民国二十六年(1937)后回家,深居简出,潜心研究白族历史文化,著成《龙湖丛稿》十余卷。行文力主简朴、通俗化、大众化,所作《竹枝词-咏绕三灵》,通俗、流畅、富有真情实感,至今传诵不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甲南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燮羲(1875~1926年),字开一,号月卿,大理人,清庠生。从小喜爱民歌,写过一些儿歌小调。清光绪三十年(1904),李燮羲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以剑虹笔名,在《云南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反清革命。他为岳飞的《满江红》词谱曲,慷慨激昂,传遍祖国大地,鼓舞大众投身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燮羲回国。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云南省政府参议,安宁、牟定县知事。民国七年(1918)后,李燮羲回大理,创作了许多反映大理民俗和现实的诗词歌曲。民国十四年(1925),大理地震,李燮羲创作了《大理地震歌》,鼓励人们与灾害作斗争。民国十五年(1926),李燮羲病逝,终年51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燮羲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别星庵,剑川人,白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乡试中举,获第一名解元。次年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回国,任云南学务公所课长、两级师范教务长。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云南省教育司司长、民政厅长、内务厅长、通志馆长等。民国二十八年(1939)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等。周钟岳曾任云南省通志馆馆长,主持《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工作,完成了近代云南第一部通史。周钟岳著述丰富,著《法占安南始末记》《惺庵诗稿》《惺安日记》《天南电光集》等,是近代云南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钟岳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耀曾(1885~1938年),字镕西,大理喜洲人,白族。18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成绩优异,保送日本攻读法学。回国后担任《云南杂志》主编,宣传新思想和反清革命。民国二年(1913),被选为民国政府参议院法制委员长,参与《临时约法》的起草。民国五年(1916),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司法总长,拥护共和,实施宪政。民国十二年(1924),曹锟贿选总统,张耀曾通电反对,并辞官当律师和教授。张耀曾还与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建设学会,提供建设方案,供政府选择。张耀曾著有《考察司法记》10卷、《民法讲义》若干卷、《知非集》4卷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耀曾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董泽(1888~1973),字雨苍,云龙宝丰人,白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考取公费留日生,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滇,任云南军督府秘书。民国元年和六年(1912和1917),两次去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民国十一年(1922),与王九龄一起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同年九月,被任命为校长。在办好东陆大学的同时,还健全完善成德中学,创办了云南第一所美术学校。民国十一至十六年(1923~1927),董泽先后担任云南省政府教育司长、财政司长和富滇银行总办。民国二十二至三十四年(1933~1945),聘任为省政府顾问。民国三十七年(1948),被选为国大代表,同年创办云龙农业职业学校,后并入云南省农业学校。董泽是近代云南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董泽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近代文化名人赞</p><p class="ql-block">近代社会多变迁,文化碰撞育俊贤。</p><p class="ql-block">启蒙救亡自呐喊,继往开来谱新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大理近代文化名人赞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 1、杨镜编著:《历史星河中的大理人物》,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2、百度捜索:有关“大理近代文化名人”的资料和图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