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桃花坞,应该是苏州最美的地名之一了,一听这个名字,脑海里就浮现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景象。而桃花坞的出名还因为有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在苏州,唐寅的故事脍炙人口,评弹《三笑》《唐伯虎智圆梅花梦》中,唐寅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是很受苏州人喜爱的江南第一才子唐解元。</p><p class="ql-block">今天趁着天气回暖,就去寻访唐伯虎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从地铁4号线北寺塔站5号口出来,就是桃花坞大街。沿桃花坞大街一直往西走600米右转,进入廖家巷,再往前步行大约150米就来到了唐寅祠门口。</p> <p class="ql-block">正厅迎面的墙上挂着3幅画像,中间的是唐伯虎,左边是祝枝山,右边是文征明。在《三笑》中江南四大才子是“唐祝文周”,其实最后一个“周文宾”是虚构的人物,当时与之齐名的是徐祯卿。</p> <p class="ql-block">唐寅身世坎坷,在他24-25岁的两年间,先后经历了父母、妻儿、妹妹离世的打击,一度沉沦,后来在祝枝山和文征明的鼓励下才振作起来。唐祝文三人都是精通诗书画,唐寅更是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在唐寅45岁那年,他们合作完成的一幅画《月泉图卷》。这幅画在2017年12月北京的拍卖会上拍出了9200万元的天价。</p> <p class="ql-block">唐寅在遭遇亲人离世,自己又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的打击后,看穿了功名利禄,坚持不再做官,以卖画维持生活。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表明了他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和不羁的性格。有着同样含义的《桃花歌》中“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2句还成了《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台词。</p> <p class="ql-block">山墙上的“佛”字经考证是唐寅亲笔,因年代久远,“佛”字的单人旁已经风化了。</p> <p class="ql-block">唐寅祠的东面是个花园,有曲廊、亭台、池沼、假山,江南园林的风格。曲廊墙上布置的都是唐寅画的仿制品或拓本。池塘边蜡梅花开得正旺,清冷的香气氤氲。我想,这香气应该跟唐伯虎摒弃功名利禄的气质相配的吧!</p> <p class="ql-block">从唐寅祠出来,向左转,沿门前小巷往北走大约200米,就来到桃花坞文化产业街区。大门口粉墙黛瓦,墙上有“风雅桃花坞”几个大字,整体风格十分雅致。</p> <p class="ql-block">走进产业园,右手边是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左边是线条简洁的现代风格的“桃花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正对产业园大门的是一座三层的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文昌阁。可能为了体现桃花坞的地名特色吧,文昌阁门前陈列了两排灼灼桃花。但毕竟是假花,这种牵强的装饰让人觉得太俗了。😰</p> <p class="ql-block">一口气登上文昌阁的最高层,推开窗,想拍一张北寺塔和东方之门同框的照片,不巧今天是阴天,能见度差,只能让北寺塔孤独矗立。</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阁三层的藻井上有一幅《牡丹双蝶图》。我上去是正好有一个游客在研究这幅画。他问我能不能找到第二只蝴蝶。我仔细看了看,指出了我认为的第二只蝴蝶所在,他听了深以为然,连连说:“对,对,应该是这样的!”你们也能找到吗?🤭🤭</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阁的东北面,就是唐寅故居。只是我急着要回家做晚饭,没有去游赏。等下次找个晴朗的天气再来,也能把北寺塔和东方之门同框的照片拍好。</p><p class="ql-block">PS:唐寅祠门票68元,是讲解和听评弹的联票。讲解的小姑娘基本功不错,把唐寅的生平故事讲得绘声绘色。</p><p class="ql-block">后来,讲解员把我们领到一个画室,说有知名书画家可以现场用姓名作诗并书写,只要20元就能作一首。带孩子的游客都很感兴趣,纷纷要写。我等不及,独自前往评弹书场。不料前一场刚结束,下一场要等半小时。只能带着遗憾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