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山西朔州,途右玉县入境内蒙古便经过杀虎口关,这里两侧高山耸峙,地形险峻。雄关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中有开阔的苍头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的雄关,北风呼啸,黄土和依稀可见的白雪散发着一股凛冽,枯草摇动着沙粒,稀释着蓝天的清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杀虎口就是曾经山西人走西口的其中一条道路,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杀虎堡、中关,还有平集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的杀虎口旧址,城门上石碑上写着模模糊糊,但是我们仔细看城门上的这三个字,就是平集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杀虎口,这里有着千百年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碰撞,也有背井离乡让人泪目的走西口的故事,出了杀虎口,一切都是新鲜和未知的,无数山西人至死再也没有回到故土,走西口走是的是依依不舍的眼泪,走的是敢打敢拼的一腔热血,是一部人口迁移的血泪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杀虎口关是明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线,关城是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到了明万历二年包砖。后来又在杀虎堡外又建了一座新的堡,垒名为平集堡,它的长宽高厚和旧的城堡是一模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杀虎口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边民活动,也修筑过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到了唐朝叫白狠关,宋朝叫牙狼关,明朝的时候为了抵御北部民族的滋扰而更名为杀胡口。到了清康熙年间为了缓和汉蒙之间的矛盾就将胡改为了虎,这才有了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杀虎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集堡是老百姓住的地方,杀虎堡是军队驻扎的地方,中关这里是衙门的所在地,我们想要出关,就要获得通关文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义桥,这座桥也是西口古道上出关之前最后一座桥。坑坑洼洼的桥面,凹凸不平板石,它不仅是历史是的痕迹,也是山西人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石质兽雕,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有的已经面目全非,但精致的造型也能向我们展现出古人精湛的技艺和当时的思想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人为了能在春天到达草原,必须要在数九寒天就开始跋涉。徒步走过雁门关再往北天寒地冻,无数人被冻死饿死在路上,在民间还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的,十人走西口只有一人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00年,180000个日日夜夜,从西口古道上走出去的人,有多少个人不离不弃,也有多少人擦肩而过,那些悲伤的故事令人泪目,但人员迁徙,成就了人类的进化,如今的千里祥和,不必万类霜天而大地流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百年走西口的历史,感受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故事。微风拂过,还夹杂着一抔黄土的味道。感叹多少往事,终成一缕云烟,只有那摇曳的柳枝,仿佛在认真地叙述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