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探访,赴一场与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的约会

依宁

<p class="ql-block">听闻大理有古梅,心中颇为震撼。</p><p class="ql-block">这崛强的、不畏严寒、充满灵性与生命能量的老树,会是怎样的一种风姿?</p><p class="ql-block">春天的第一缕气息,古梅应是最早的感知者吧。</p> <p class="ql-block">在寒冷的腊月,梅花把沉淀了一年的能量打开,绽放出世人眼中最美的样子。</p><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18日,腊月初九,从天寒地冻的北京来到大理,探访梅花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祥云东山访明梅</p><p class="ql-block">与梅花结缘,要感谢一位艺术家。</p><p class="ql-block">前几日,“梅痴”唐建说,大理的千年古梅开花了,有没有时间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千年古梅,唐朝人栽下的梅树,还在开花结子?</p><p class="ql-block">不仅有唐梅,更有宋梅、元梅、明梅、清梅。</p><p class="ql-block">一时间,有些震惊,也有些错谔。</p><p class="ql-block">立即订机票,踏上行程。</p> <p class="ql-block">一路风尘仆仆,先到大理,再从大理驱车到达祥云县东山乡朝阳村。村口,立着一块大理巨石,上书“中华古梅第一村”,这字正是唐建教授所书。</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村中那棵明梅面前。</p><p class="ql-block">这棵梅树立于一户人家的屋后,枝干粗壮屈曲,盘旋而上,枝头花朵灼灼,在金色夕阳的照耀下姿态动人。下得坡来,有几位来自山东和重庆的画家正在梅树下写生。原来,他们早就知道这里有古梅了,而且每年花开的时候都会来这里画梅、写梅。</p> <p class="ql-block">这棵明梅有500多年的树龄,是村中最古老的一棵梅树,为云南理工大学博士熊成燕家所有。如何鉴定树的年龄?2021年,东山乡杨发隆等人在朝阳村发现了2700多株古梅树后,他们请来“梅痴”——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唐建和云南梅花研究中心主任华珊,认定朝阳村的古梅树为世所罕见的古梅群。随后,祥云县及东山乡多方筹资保护,如今,“中华古梅第一村”已名声在外。</p> <p class="ql-block">朝阳村人有爱梅、种梅的传统,老祖宗种下的梅树经历风雨,在一代又一代朝阳人的传承中顽强生长。熊氏一家爱梅惜梅,精心呵护着500年的古梅树,并且培养出本村第一位理学博士,这是主人世代守护古梅之福报。唐建教授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十分感慨,将西岭上一百多株清代古梅群命名为“博士林”,立石刻字,又题写《东山博士林题记》:“祥云县东山乡在朝阳村新发现明清古梅二千七百余株,震惊世界,为世间罕见之古梅群也。此梅林名曰博士林,百位博士守护古梅之所在也。东山朝阳村曾有五百年以上古梅十数株,今惟村头一株六百年古梅尚存,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欣闻老梅为熊氏数代精心保护得以延续至今,得知主人培养出本村第一位理学博士,不胜感慨,此乃主人世代守护古梅之福乎!梅花自古有傲雪凌寒、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之顽强精神!熊成燕孜孜以求,勤学苦读,方走出蜿蜒大山考取博士,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写照!爱梅护梅以梅为楷模,激励山乡学子奋发进取走出大山,岂非乡亲之所愿?遂与诸君商定择此梅林为博士林,希望来此学习参观博士研究生认养一株古梅,以小善积大爱,亦资护梅之事业。今有艺术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工学农学等数博士参加认养守护,还会有更多人陆续加入,护梅蔚然成风,指日可待也。是为记。”</p> <p class="ql-block">唐建教授的爱梅惜才之心,历历可见。</p><p class="ql-block">在朝阳村,田野里有梅树,路边有梅树,街头巷尾、村民的家中也有梅树,可谓家家梅树,户户飘香。</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澜沧江畔看宋梅</p><p class="ql-block">1月23日,早饭后乘车到永平县杉阳镇普棚村大木厂村民小组去看宋梅。</p><p class="ql-block">山路崎岖,盘旋往复。澜沧江边,寒风袭人。在这人迹罕至的山间古道上,是怎样发现这棵古梅的?路上,唐建教授讲了他和这株宋梅“过命”的交情。</p> <p class="ql-block">2004年,当唐建第一次见到这棵古梅的时候,经历了数百年风霜雪雨的古梅正命悬一线。树的主人一位放羊老人欲以6000元的价格转手卖掉。唐建及同行四人拿出400元钱,告诉放羊老人这树不能卖,每人看一次就能收100元门票。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于是,第二年再来时,唐建和放羊老人一家签订了协议,买下了这棵树,结的梅子仍归老人采收,但不能卖树。就这样,这株有着700年以上历史的梅树得以继续在澜沧江边生存。倘不是唐建出手相救,这棵古梅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这棵高大的元梅孤立于澜沧江边的悬崖上,周围没有别的树,悬崖的一边是一小片收割过的玉米地。要想拍到树的全貌,需要爬到对面的高地上。看枝头,绿萼白朵的梅花在清早的寒风中微微颤动,似乎在回应访梅者的热情。永平县文联主席张继强深有感触地说:“古梅树是有灵性的,昨天我们来的时候花还没开。今天早晨一看,开了这么多花。她知道喜爱她的人来了。”</p> <p class="ql-block">在距此不远的普棚村阿腰寨村民小组,我们见到了一棵唐梅。梅树的奇特之姿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只见老梅从中心裂开,分成两个粗大的枝干,一枝昂首向天,枝头繁花如雪,一枝弯下身躯,侧向一旁,似在向土地致意。枝干生枝干,新花催旧花,年年岁岁,开花发芽,如子子孙孙,瓜瓞绵绵,无穷尽也。</p> <p class="ql-block">从这枝梅干旁边走过,需弯下腰来。树心裸露张开,向世人袒露自己的脆弱,用手轻轻触摸,却分明又感受到了它钢铁般的坚硬。不知它曾经历过怎样的重创,树根粗大扭曲,仿佛在诉说着艰辛奇崛的非凡岁月。千百年来的刀剑火烧、雪雨风霜,都化作勋章披挂在身上。</p> <p class="ql-block">唐梅的主人杨邵丽说:“家里的老人说这棵老梅树每年都是这个样子,看不出明显变化。”而且这棵树每年还能产200斤梅子,真是一个奇迹。前来参加“2024中国梅花精神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名家画梅邀请展”的专家们会聚在梅树下,赏梅花,品梅子酒,画梅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梅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再次站在古梅树前,唐建心情激动。他抚摸着老树的粗壮弯曲的枝干,如同见到亲人。他说:“梅花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20多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寻梅、护梅、画梅,可以说,我把自己的所有都交给梅花了。梅花于我而言,是父母,是妻子,是儿女,是朋友,它们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了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陈平先生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唐兄岭上识唐梅,墨放毫拖画性催。</p><p class="ql-block">十载痴情于此处,今年又是不家回。</p> <p class="ql-block">又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腊底他乡寄岭前,远听爆竹已喧天。</p><p class="ql-block">此时更有谁人羡,君与古梅同过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博南古道赞元梅</p><p class="ql-block">看了那么多的古梅树,印象最深的是哪个?</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是博南古道博物馆内的元梅。有人称它是永平县现存古梅中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p> <p class="ql-block">甫进院中,一树梅花扑面而来,令人猝不及防。</p><p class="ql-block">惊艳。赞叹。</p><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壮梅”“中国最美古梅”“天下第一奇梅”,说的都是这棵700年高寿的元代古梅。眼见她枝干屈曲盘旋,纵横交错,花开满树,暗香浮动,令人心生人不如树之叹。</p><p class="ql-block">这棵元代的古梅高约5米,直径约10米,树形如巨伞,撑开了大半个院子,老干嶙峋,新枝繁茂,花枝高者上冲蓝天,低者几乎垂至地面。梅香引来群蜂在花间乱舞。</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长廊的栏杆前写生,有人在花前留影,有人在拍花,有人在自拍。人们围着这棵花树,不停地拍啊拍,看不够,也赞不够。</p><p class="ql-block">在永平,几乎每个乡镇、每个村寨都能看到梅花的身影。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不少梅树在偏僻的山野里自由生长,年深月久,成为了“古梅”。</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士介绍,永平县所辖博南镇花桥村和杉阳镇普棚村、阿腰寨村、仁寿村共发现古梅9株,分布时段跨越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朝代,树龄均已超过500年。专家认为,永平野生古梅具有自然分布早、野生资源多、遗传变异优、追溯历史长、文化底蕴厚、管理保护实等特点。</p><p class="ql-block">唐建说:“云南古梅资源最为丰富,尤其是大理永平县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淳厚的民风以及政府的积极介入等因素,古梅以群落的原生态方式衍生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士介绍,永平县所辖博南镇花桥村和杉阳镇普棚村、阿腰寨村、仁寿村共发现古梅9株,分布时段跨越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朝代,树龄均已超过500年。专家认为,永平野生古梅具有自然分布早、野生资源多、遗传变异优、追溯历史长、文化底蕴厚、管理保护实等特点。</p><p class="ql-block">唐建说:“云南古梅资源最为丰富,尤其是大理永平县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淳厚的民风以及政府的积极介入等因素,古梅以群落的原生态方式衍生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令人自豪的是,中国是梅花种质资源的起源地之一,全世界最古老的野生梅、最优质的梅种资源、最丰富的变异类型都在云南。永平野生梅是中国古梅及古梅文化较为集中的代表区域。</p><p class="ql-block">也是因为这些古梅的存在,永平成为了艺术家们挥洒创作激情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这些仅存的千年古梅,唐建和爱梅人士自发组建了梅友公社,相约走上爱梅、护梅、赏梅、画梅、写梅、咏梅的艺术之旅。</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洱源访梅恰逢雪</p><p class="ql-block">踏雪寻梅,历来被奉为雅事。</p><p class="ql-block">在洱源县,当我们在梅林流连的时候,恰遇一场纷飞的瑞雪。</p> <p class="ql-block">是雪还是雨?驻足侧耳,我听到了梅林里“沙沙”的声响。明明刚才还是艳阳高悬。</p><p class="ql-block">“是的,是雪!你看啊。”当地向导把手指上的一朵小小的雪花给我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怎样的一场奇遇啊!天知我也,天厚爱我也,把雪里寻梅的意境赐予我。不尽的感恩与感激充盈着我的身心。一时词穷语拙,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邂逅一场雪时的兴奋与激动。</p> <p class="ql-block">洱源县,顾名思义,是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这里山青水秀,有种植梅子的悠久历史。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坡上一片花海,令人心旷神怡。全县青梅种植面积10万多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梅有280多棵,难怪有“中国古梅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几经曲折,终于在田野中的梅林里找到了那棵梅王。树旁有石碑为证。</p><p class="ql-block">梅王置身于一片梅林中而出类拔萃,远远看去便知与众不同。一是枝干粗,二是树冠高大。此树已有约886年的树龄。位于茈碧湖镇松鹤村。</p> <p class="ql-block">既然有梅王,有没有梅后呢?</p><p class="ql-block">还真有。梅后在洱源县三营镇大坪村,树龄约780年。</p><p class="ql-block">以前只知道看梅花,不知道梅子可食。来到洱源才知道梅花的果实——梅子在这里已成产业。小时候吃的话梅原来就是梅子制成,恍然大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梅子可酿酒,亦可煮酒,可以酿醋,制成梅干、梅酱或蜜饯,用途广泛。洱源县素有“梅果之乡”的称号,所产梅子肉厚、核小、味佳,营养丰富。是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古树上除了挂着“古树铭牌”外,还有标有号码的牌子。原来,洱源县每年都要举办古梅树果权拍卖会,2022年,梅王的果实一年采摘权以6万元成交,梅后以5.9999万元成交。这个数字也颇有意思,比起梅王,梅后总要谦逊那么一点点。</p><p class="ql-block">梅树的高收入大大提高了村民保护古梅、培植古梅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梅子成熟的季节,到树下去采摘梅子,是不是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雪停了,太阳出来了。高原的天气,是如此美妙。</p> <p class="ql-block">“阅历风霜,问尔几生修到此;传来锦绣,有谁千载艳如斯。”民国时期,永平乡贤窦居炎为古梅写了这样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年年梅事,当数大理花开早。梅本无意争春,她是报春的使者,在最寒冷的时节,告诉人们:冬天即将过去,繁花似锦的春天就要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