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八讲》读书分享

自带光环的路路

<p class="ql-block"><b>——乌市第四十一小学教育集团观园路校区寒假读书分享活动(20)</b></p>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我阅读了李竹平老师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八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p><p class="ql-block"> 首先,什么是大单元教学?统编版教材以分单元的形式进行内容组织和编排,每个单元围绕一定的人文主题,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落实需要,设计编排了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内容。这些内容,除了“读写分编”的单元,一般所有板块都具有紧密的目标联系性,共同指向的学习目标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的各项内容是按照一定的思路被编排到一个单元里的,共同为单元学习目标的落实“分工合作”。因此,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是教材单元组织和编排意图所决定的,应给成为教师单元教学实践必须贯彻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从字面上看,“大单元教学”比“单元教学”多了一个“大”字。这个“大”如何理解呢?一般的诠释是,“大单元”的“大”,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实践思路。作为理念,指的是一个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从浅层理解到深层理解再到概念性理解的持续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目标明确的情境任务中才能体现出来并得到落实。</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种实践,它强调以可迁移的概念的理解为目标,依据目标落实的需要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和资源,规划设计通向目标实现的路径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推进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一致的情境中抵达目标导向的学习结果,最终促成学习者对概念的多层次理解。从学科教育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和实践者认为,大单元教学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大单元之大,不是“量”的意义上的大,而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课程思维的形象化表现。大单元体现的是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零碎的知识只有经过结构化地组织,才能转化为系统性的认知能力;可迁移的能力只有在真实的体验性任务中才能形成;学习意义必须在元认知的参与下才能实现主体性建构;素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探索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其次,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是有异同的。显然,大单元教学,从学习目标的定位和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等方面看,其学习单位仍然是“单元”。这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内涵是一致的。具体而言,它们在这样几点上是一致的:都是运用系统性思维设计课程;都重视真实任务和学习境遇的创设或运用;都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和追求所学知识、能力的迁移性;都追求教学评的一致性和一体化。</p><p class="ql-block"> 它们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学科单元目标和内容逻辑进行课程设计,大单元教学不仅基于单元目标逻辑,还基于单元目标上位的大概念的理解逻辑进行课程设计。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解决的仅仅是学科任务,大单元教学在解决学科任务的同时,还渗透了可迁移的“思想”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或教师团队进行更多的时间和智慧投入来开发和设计大单元,并不仅仅是为了如单元整体教学一样更好地落实单元学习目标,还为了促成学生在“举三反一”的习得基础上,再进行“举一反三”,用大单元学习中习得的“思想”解决问题。第三,大单元教学的学习任务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真实的探究性任务,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表现性任务;单元整体教学往往立足于教材单元预设的学科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前者的学习情境需要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开发;后者的学习境遇教材已有提示,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和教室生活实际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 总结下来,一个大单元的设计和实施,一般包括五个步骤:提炼大概念;提炼核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分解任务并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提供学习支架);进行学习结果评价(提供评价量规)。</p><p class="ql-block"> 在使用统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而真正以大单元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一学期精心选择一两个教材单元进行创造性设计和组织实施,应该是可行的选择。</p>

单元

教学

学习

目标

任务

理解

学科

教材

整体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