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路,东起外滩的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长1683米,是开埠初通达黄浦江畔的四条土路之一。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分段筑成,因东端有英国领事总署,初名领事馆路,俗称后大马路。同治四年(1865年)改名北京路。民国34年(1945年)改今名。 站在路口往西看 北京东路2号:外滩28号,原为格林邮公司大楼,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外立面简洁明朗,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 北京东路2号: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 北京东路27号: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的侧门,始建于1920年。 站在两幢大楼之间往东看,能够看见东方明珠塔。 北京东路31号-99号:建于1911年的益丰洋行大楼,前身为益丰洋行旧址,五层砖木结构,文艺复兴风格,局部带有巴洛克符号。东西总长度124米,是国内现存最长的巴洛克式建筑。现为益丰外滩源。 北京东路圆明园路(东南角) 北京东路圆明园路(西南角) 北京东路117号 北京东路118号 北京东路121-131号:建于1920年代,共两幢,均为三开间,清水青砖墙面,有老虎窗。1940年代马可尼无线电公司曾在此办公。这是北京东路121号。 北京东路123号-131号 北京东路137号--163号(北京公寓) 北京东路四川北路(东北角) 北京东路四川北路(东南角) 北京东路四川北路(西北角) 北京东路四川北路(西南角) 北京东路190号(沙美大楼):原名沙美银行大楼,建于1921年,主入口券式门洞,两侧饰塔司干柱,整个立面形象丰富、装饰精美庄重。先后作为沙美洋行、上海信托公司,后亦曾为居民住宅、企业办公等用途。 北京东路190号(沙美大楼) 北京东路205-217号(上海小楼):原上海银行大楼,建于1929年,装饰艺术派风格,平屋顶,立面风格简洁,清水红砖外墙白色分层线脚。位于北京东路江西中路(东南角)。 北京东路205-217号(上海小楼) 北京东路230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建于1936年的现代派建筑。外观简洁,檐部作几何化装饰。位于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东北角) 北京东路230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北京东路232-240号:四明大楼,建于1921年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位于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西北角)。 北京东路239-255号:中垦大楼,典型装饰艺术派风格。位于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西南角)。 北京东路270号(中一大楼):原为中一信托大楼,建于1924年,外观平整简洁,有简化规整的浮雕装饰。 北京东路280号(盐业大楼):原盐业银行,建于1931年,外观简介,构图严整,立面装饰集中于底层沿街部位、立面中部和檐口。原高五层,1989年加建两层。 北京东路288弄(北京里):原为清远里,有石库门房屋34幢。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附图上已标有清远里。 北京东路河南中路(东南角) 北京东路河南中路(西北角) 北京东路360弄(福兴里):建于1928年的旧式里弄。 北京东路378号(景云大楼):建于1931年。<br>北京东路384号(永华大楼):建于1925年。<br> 北京东路398号:在五层老大楼上加建10层,非常罕见。 北京东路432号(景楼大楼):建于1949年。 北京东路460号 北京东路480号 北京东路陕西南路(东北角) 北京东路500弄 北京东路526弄(惠民里):建于1900年的石库门里弄。<div>北京东路528号:楼上为刘少奇旧居(1931-193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领导沪东区工人运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领导全市工运工作。<br></div> 北京东路535号 北京东路540号 北京东路543号(大华大楼):建于1928年。 北京东路569弄 北京东路福建中路(东南角) 北京东路福建中路(西南角) 北京东路607弄 北京东路627弄(松安里):建于1930年的旧式里弄。 北京东路629号 北京东路641号 北京东路649号 北京东路浙江中路(东南角) 北京东路756弄(保康里):建于1924年的旧式里弄。 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原金城大戏院,建于1934年的现代派风格建筑,2月1日落成开张的开幕式放映了阮玲玉主演的《人生》。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首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此唱响。1943年改演京剧,1944--1945年由国风剧社演出话剧,抗战胜利恢复电影放映。1957年起作为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演出剧场,并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题字改名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黄浦剧场:“国歌由此唱响”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北京大戏院(丽都大戏院、贵州影剧场):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西南角),建于民国15年(1926年),初名北京大戏院,民国24年(1935年)改名丽都大戏院,专映电影。1951年开始改演戏剧,主要演越剧。1966年改名正红剧场。1972年更名贵州剧场。1977年大修后改称贵州影剧场。1982年演出停止。1988年改为商场。 北京东路786号,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西北角) 北京东路796弄(永康里):建于1933年的旧式里弄。 北京东路819弄(五福里):建于1925年的旧式里弄。 北京东路830弄(瑞康里):建于1934年的旧式里弄。 北京东路850弄(宏兴里):建于1935年的旧式里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