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种具体和自然

公子(保家欣)

<p class="ql-block">  何况,她们没有医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只是一对婆媳,又是世俗眼里不睦大于和谐的。不是亲历,没有体会,就没有理性评判。</p><p class="ql-block"> 作为儿媳的她,出生一个军人家庭,父母是祖籍相隔千里,在部队上与当地姑娘的姻缘,膝下三女一男,尤其三个女儿,长至成年后个个齐整好看,身段亦是个个健硕丰腴,充满健康之美。其中老大女儿更是生的特别出挑,其走姿、举止用窈窕娴雅形容是不够的。儿媳的先生,除了高大威猛身板,一无学有专长,又无家庭财富背景,用同龄熟人的调侃,就是“鲜花插在……”,或许,这样说先生有些不恭。要命的是,女的还是体制内工作,先生呢?也就一生产型小小企业的工人。这样的婚配在现实社会里确实非常人常理的男娶女嫁。</p><p class="ql-block"> 时间上溯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这对儿子儿媳的姻缘之初,先生后来知道,媳妇儿原来自小练得一身文艺童子功,会点舞蹈,在样版戏年代跳过芭蕾,演过喜儿,弄过乐器……,由此造就了她以后一生出落的女性气质堪为淑媛。然而,自为人妻,为人媳之后,几十年里再无显露其曾经的青春时光。只为勤恳埋头工作,在家本分孝敬父母公婆和长辈,与配偶携手艰辛治家育小。</p><p class="ql-block"> 古启蒙书《三字经》言:“人之初,性本善。”笔者以为,人,何能终善不恶,是人生金律,就如过去一位著名的政治领袖讲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比如,人这一生,尤其中晚或晚年,把尽孝作为做好事,其实就是在还原“人之初,性本善”之大义人生。</p><p class="ql-block"> 一桩普通婚姻,或与普世众生无异,男女经历一生,几十年里不可说没有磕磕碰碰,尤其这里正在描述的一对夫妻,至中晚年时,双方父母年迈,特别是先生父亲走后,就剩老母孤寡一人度余生。彼时,先生母亲患渐进性脑中风,最终住进医院进行人道治疗和护理,因为这样的老年中疯是不可逆的,只能用医学手段给予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而已,。住院一段时间后,医院考虑到患者家属的实际情况,建议将老人接回家中护理,或称临终关怀与送别。</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老人住院前,已在几个子女家轮住过一段日子,期间,轮到家里排行最小的这对儿子儿媳家时,老人已近老年痴呆症状,日常沐浴、擦身、换衣、助便、经常翻晒老人床上被褥等,这个小儿媳总是样样做的到位周全,甚至无薇不至,平日里婆媳相处更是没有高声。老人痴呆有一症状,不是亲历不得而知。一开始,小儿儿媳以为老人时常爱笑是为开心事情,后来日见频繁,其实有些实质莫名其妙。有一次,大家吃饭时终遇一回尴尬,这让小儿儿媳开始警觉。事情起因,当时,饭桌上婆媳对坐,小儿挨母侧坐一旁,吃饭时气氛甚欢,母子俩有说有笑,尤其小儿,不时眼盯老人喜悦,老人亦盯着小儿一脸欢喜。这时,不知何因,老人满嘴包有米饭突然笑喷一桌,瞬间桌上菜碗里,对坐儿媳的脸上,身上胸襟衣服上,全是老人喷吐的饭菜碎渣。面临此状,老人仍克制不住继续痴笑,一旁的小儿已很尴尬,而此时,只见儿媳不声不响立即起身走到对面老人身边,用手拍拍老人的后背,防止老人呛着。随即到厨房拿来抹布将桌上老人喷出的食物碎渣稍作归拢,再用抹布兜走倒掉,随后,反身再坐上凳子继续就着桌上已被严重“污染”了的饭菜吃饭。期间,没见儿媳对老人一声责怪,也没听到一声抱怨和嫌弃,-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此后,这件事让身为儿子的先生感触很深,并深记一辈。孝,其实有时就是这么具体,深藏一个人内心,流于细节,是一种自觉,一种素养……</p><p class="ql-block"> 这回,老人住院多日,期间一次轮到小儿到医院病房值夜班陪护,小儿媳放心不下,于当日晚饭后独自一人来到医院,当她刚进病房即说房里有便味,说时迟 那时快,小儿媳没作任何迟疑,即令“男士请出病房”,先生被媳妇赶出病房后门被从里面关上。随后,病房门一会开一会关,只见小儿媳将老人弄脏的被褥床单等物一一送出,无需别人插手,并在楼道里一路小跑从水房打来热水给老人洗身换衣换单。接着,整个一夜,儿媳劝自己先生回家休息,由她陪护老人至次日凌晨。后来,儿媳曾跟先生说,晚上把手弄脏,那个气味用去半块香皂都洗不净啊!</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次,老人在家时曾将干巴巴的的屎球拉出从冬天的棉裤管儿里滚落到地板上,儿媳问先生,妈身上掉落什么“东西”?小儿俯身一看,再一闻,说应该是屎球,儿媳妇即刻让先生到别屋去,自己仍然不声不响独自将老人换洗干净按床休息,等一切收拾好了,这才唤过先生出屋。</p><p class="ql-block"> 孔子《论语》,“父母之命,不可不知也,-则以喜,-则以惧。”现在,几个子女听医生建议,接老人回家,当不“以惧”,然而,彼时彼刻的病房里无一子女作声,究竟由谁接老人回自己家里护理?这时,小儿性急,缺少城府和耐性,在事先未与媳妇沟通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表态将老人接回自己家里,似乎,一场由谁接老人回家护理的“尽孝”危机,终于在短时间里得以缓和。此后的半年时间里,老人的大女儿被兄弟们劝说安排到小弟家负责有尝陪护。当然,小儿心里也有个心愿,让老人此生也住一回现代公寓式的干净大房子。再说,彼时大女儿已经退休,其他兄弟尚在工作上班,常理上理应如此安排。只是毕竟老人在小儿家里,小儿儿媳不可能因为有人住家陪护老人就可以一切袖手旁观。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老人晚年卧床不起护理的艰辛和不堪,非亲历者没有体会。日久以后,大女儿在小弟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并日夜陪护老人难免有时渐生怨言,作为一家之主的小儿儿媳一直抱着极大的耐心,以至克制和包容,不仅时常要用理解和体谅的暧语消解大姑子抱怨,同时还要不时安抚先生的伤愁心情,老人毕竟卧床长久日渐哀竭,所睡床褥经常会被弄脏污已是常态。每回换洗清洁,媳妇儿从不让先生插手这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孝,在这个儿媳身上,怎显得如此具体和自然。《菜根谭》里讲:“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有这样的儿媳,似家里“喜神”,是为先生幸。</p><p class="ql-block"> 2024、1、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