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洋淀 探访嘎子村

小苏

<p class="ql-block">  去年十月下旬,结束了在山东淄博的同学聚会,就近去了趟白洋淀,这源自于我的儿时情节。记得小时侯放暑假时看了一本小说《新儿女英雄传》,曾被小说中描述的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和穿梭在芦苇荡里的雁翎船所吸引,一直期盼着今生能有机会亲自领略一下那波光粼粼的华北水乡。</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是华北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保定市安新县(现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面积大约336平方公里,被村庄、沟壕、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约有143个淀泊。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就在这里成立并打击日寇,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造型独特的游客服务中心,像船、像茅草屋,融入这生机勃勃的水乡泽地。</p> <p class="ql-block">  游船码头现在没几个人,很冷清,而夏天这儿可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听说都是带着孩子进淀子去住水上度假村和嘎子村的,去避暑纳凉的!</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自古就以物产丰富、风景秀丽闻名于世,素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江泽民主席亲笔为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的自然景观十分壮观,湖泊、河流、岛屿、芦苇荡、村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船儿沿着弯弯的水道,悠悠地滑进水乡深处,只见水波荡漾、苇田茫茫、天兰水清……好一处华北名珠白洋淀水乡!这可是我从小心心念念地想了一辈子的白洋淀。</p> <p class="ql-block">偶然间会有一两艘小船划过水面,从你身边飞过,那种感觉真刺激!</p> <p class="ql-block">机动游船行驶不到二十分钟,远远看见了白洋淀文化园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下了游船,从码头到文化园的路边墙上几个大大的红字——雁翎烽火从这里点燃,深深地打动和激励着我们这些解放牌老人。</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文化园</p><p class="ql-block">文化园占地面积2000多亩,内有白洋淀雁翎游击队纪念馆、世界名荷园、徐光耀文学馆、嘎子村、康熙水围行宫、沛恩寺等景点,不仅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绿色旅游的精品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进文化园右手就是一座高高的博物馆建筑,它就是“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门口左手的有两只铁制雁翎队的小船模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右手是一片高墙,上边挂满了各单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铭牌。</p> <p class="ql-block">雁翎游击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地区的水上游击队。1938年秋,日本军队侵占白洋淀边安新县及雄县、任邱、高阳等县市。为打击日本侵略军,1939年秋,中共河北安新县委在白洋淀组织了一支水上抗日游击队,并以白洋淀作为水上游击队的根据地。游击队均乘坐小船,在白洋淀里进行游击战。为了防止浪水打湿枪膛内的火药,在鸟枪的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故称雁翎队。</p> <p class="ql-block">雁翎队初建时只有20余人,用的武器是打野鸭的土枪,但经过多次战斗,越战越强并缴获日伪军的一些武器装备自己。 到了1940年发展到 180余人,有50条船,武器有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关枪。雁翎队在中共安新县委的指挥下,经常袭击从水上来往天津、保定之间的日伪军船艇。到1943年,该队共作战45次,击毙日伪军275人,俘日伪军500余人,缴获机关枪3挺、步枪280余支、手枪45支以及大批军用物资。</p> <p class="ql-block">嘎子村和荷花园都在桥的那头</p> <p class="ql-block">说到白洋淀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小英雄嘎子,《小兵张嘎》为徐光耀先生所著,《小兵张嘎》电影播放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小英雄嘎子,于是当地居民自发的建立了一个嘎子村。</p> <p class="ql-block">嘎子村建于白洋淀的中心,这里三面环水,村边景色宜人,芦苇青翠,水清鸟鸣,荷花飘香,水光天色,四季竞秀,环境幽静。</p> <p class="ql-block">嘎子村外绿水缭绕,柳树成荫,潺潺溪流,野鸭成群。</p> <p class="ql-block">嘎子村村口门楼为木质建筑,门前有一木桥。村落内逼真的还原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以及建筑物,再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石磨、石碾、鱼篓等老物件,村巷曲折迂回,相互贯通再现了电影中的经典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口,小兵张嘎的塑像栩栩如生,他包着头巾,双目机警,下唇咬紧,右臂高扬。</span></p> <p class="ql-block">嘎子村其实就是个民俗村,也可称为农家民宿。村内农家平房与独宅独院众多,窄窄街道相连,曲折迂回,灰房灰墙,古朴典雅,格局不同,风格各异。水乡戏台、广场,尽可一展风采。有趣的是不少小院门的门牌上,还标有老忠叔家、罗金宝家、胖墩儿家、嘎子家等字样,仿如进入了当年小兵张嗄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徐光耀文学馆,徐光耀,《小兵张嘎》之作者,作家,又被称为嘎子之父。</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院就是嘎子的家</p> <p class="ql-block">两位先生穿上了游击队的服装,过一回雁翎战士打鬼子的瘾。</p> <p class="ql-block">这条有蓬的长廊是条购物街,两边都是各种门店,现在是淡季,没几家开门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廊是嘎子村客栈,盛夏季节一定人满为患,想要住的宽敞点,刚才嘎子院子附近的小院也可以入住。</p> <p class="ql-block">这厚厚的小城门里面也是嘎子村客栈。</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嘎子村,已到午餐时分,我们找到白洋淀文化园的大食堂,吃了一顿白洋淀普通老百姓的家常便饭。</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午餐是一餐地地道道的白洋淀渔家饭:清炒藕片、雁翎野菜、白面馒头外加玉米面粥。</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打道回府,乘船回程中,船在这清澈见底的淀水中穿行,那种感受真是很奇妙,很悠扬,不由得想起电影《小兵张嘎》中的那段优美文字</p> <p class="ql-block">小船向前飘着,一股微风吹来,推起层层细浪,拍得船头濺濺地响,淀水蓝的跟深秋的天空似的,朝下一望清澈见底,那丛丛密密的苲草在水流量悠悠荡漾,就像松林给风儿吹着一般……</p> <p class="ql-block">远远看见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码头</p> <p class="ql-block">上了岸,站在岸边,再望一眼浩渺的白洋淀,和那满湖转悠的野鸭,说一声再见啦白洋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