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品味

版纳 牛东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走金刚,坐在阳光融融的看台上,伴着一杯茶,欣赏金刚的又一本画册《砚池问岳》。</p><p class="ql-block"> 阳台正前方是缓缓流淌的澜沧江。金刚夫妇就是从这条江畔前往机场,飞回三秦大地的。</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贾平凹先生的神笔没有离开过商山洛水,祝金刚的画笔很少画过秦岭以外的东西。商洛是贾平凹的文学故乡,秦岭应该就是金刚绘画的襁褓了吧。近看杯中上下浮动着的普洱香茶,我忽然想起,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正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地域文化的养育是成就艺术创作和个性特色的基础。金刚嘴笨,但他却有强烈的倾诉欲,他的语言就是手中的画笔。金刚内敛,他的情怀都潜藏在连绵起伏的画面上。金刚耳笨,但他却渴望倾听天籁和鸣和大自然的律动。他是用心灵感知自然,然后把他感觉到的山山水水一枝一叶的展现到画面上给人看。也许金刚因为口舌表达的笨拙,他投注于画笔的情感关怀便更加纯粹浓烈。看他的画,能让人从中感觉到岁月的风尘和生活的厚重。自以为读金刚的画,可以走进金刚的内心世界。但作为粉丝,我十多年来断断续续的读着金刚的山水画卷,却一直游离在画卷之外。因为金刚穷毕生之力揣摩画道,其山水画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领悟得透。只觉得,相比他早年的画,笔底少了峥嵘奇崛,而多了平实温和,呈现的多是小桥流水人家、寻常巷陌夕阳……每次阅读画卷,总觉得那山山水水间萦绕的都是旖旎的情思,于是眼角眉梢便泛起思念的涟漪。再看那拙朴的茅檐,横斜的树枝,就觉得画面上不仅处处都潜藏着故乡泥土的温润,于是绾结在心中的就是一团浓郁的乡愁,而且有繁华落尽的清静、舟中听雨的无奈与旷达……金刚的画不是画在画纸上,而是画在读者的心里,或者说金刚的画画的总是读者心底埋藏的东西或者经历过的。这就是金刚的艺术对读者的启迪吧。</p><p class="ql-block"> 茶不醉人人自醉,画册无语山巍峨。欣赏金刚或浓或淡的笔墨,回想画家在画坛上山重水复的人生,内心像眼前的澜沧江一样波澜起伏。</p><p class="ql-block"> 读着金刚的画卷,我想起了一位先哲的高见: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驰骋在墨海里的金刚是精明而又清醒的,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永远都是精益求精,但走出画卷,面对生活,他就纳言笨拙,甚至耳笨。忽然间我觉得这才是高人、真人、神人。也许正是这种笨拙加执着成就了他一册又一册的画卷,成就了他的艺术事业。无论从现实中找,还是从史册上看,这样的人都是甚为可爱,而又让人敬重的。也许商山洛水、三秦大地就最适宜生长这种人才吧。</p><p class="ql-block"> 从画册中抬起头,凝视澜沧江,满盈盈一江碧水,不急不湍,波澜不惊,深不可测,美不胜言。愰忽间覚得金刚没回去,他就像这条江一样,缓缓的流着,永远的画着,所经之处不是生活的艺术便是艺术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从这里流出国门就叫湄公河。愿金刚先生的书画艺术也能像澜湄之水波澜壮阔,源远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