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白纬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的“第二课”:不要轻易相信人事干部的“党性”。</p> <p class="ql-block"> “笑面虎”与“左瘸”人事干部夫妻——“第二课”</p><p class="ql-block"> 方某,退伍转业军人,业余高中在读。1983年任设计室党支部副书记,分管人事。</p><p class="ql-block"> 他见人都是笑嘻嘻的,不过嘴巴裂开的程度视人而异。</p><p class="ql-block"> 方某妻子常某,1967年夜大学毕业的大专生,为人锋芒毕露,由设计室借到另一公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据说方某早想调走,嫌自己在设计室升迁太慢。但是他妻子不同意,声言要解决自己的入党、升工程师后,才让方某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常某在几小时内三变脸之快令人开眼</p><p class="ql-block"> 1983年7月,白纬与曾某(解放前大学生、组长)、常某一起去参加某厂房初步设计审查会。</p><p class="ql-block"> 当时局基建处副处长陈某(五八年大学生)尚未到,常某对曾某抱怨起陈某的官僚主义,说他不管技术,大事管不了、小事抓住不放等。</p><p class="ql-block"> 而当陈某到会以后,常某却对他特别恭敬,曾某也陪着小心。</p><p class="ql-block"> 散会后各自离开,回家的路上,常某又开始说陈某的资历不够,为曾某抱不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这个女人几个小时内三次变脸,真令人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蠢笨到极点的夫妻档</p><p class="ql-block"> 1983年调整工资时,方某将妻子常某的毕业年限由1967年改为1966年,于是她的工资就先由58元靠级到60元,再提两级为78元。</p><p class="ql-block"> 设计室的职工知道后,有人告到局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申报职称时,设计室职工林某(五八年大学生)自己填表为“大学本科”,方某将林某的原表抽掉,另填为“大学”,以便与同时申报职称的妻子常某(大专)一致。</p><p class="ql-block"> 结果林某也被批下来升为“助理工程师”。林某得知后大吃一惊,因为她已经是助理工程师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林某偶然见到自己的申报表,发现不是自己的笔迹,于是她也上告到局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3年7月,设计室开大会,室主任桂某为这次工资调整定调说:“这次工调复查比较顺利,升两级的人除了个别以外都没有错。个别错的,我们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有错必改嘛。常某是六七年毕业的,根据文件精神只增加一级,过去发的工资已经扣回来了。总而言之,这次工调由于大家的努力,我个人的意见,还是解决得很顺利的。”</p><p class="ql-block"> 众人见方某夫妻并未受到处分,很是不忿,但当场夜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家以为方某夫妻在桂某的包庇下,就这样蒙混过去时,却爆出一个惊天大雷:</p><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解放日报》载文《方副书记的“粗心"》:市医药局建筑设计室党支部副书记方某某,工调中来了一个“粗心”,将妻子大专毕业的时间“一九六七年”填写成“一九六六年”,于是名正言顺地增加了两级工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于是1984年1月,局机关党委书记参加设计室领导班子的扩大会议。</p><p class="ql-block"> 在扩大会议上方某检查说,自己有私心,利用职权谋私利,党性不强。</p><p class="ql-block"> 反正是给自己戴了不少帽子。几个副主任都打马虎眼。</p><p class="ql-block"> 而老工程师战某却问道:“方某不要把责任全朝自己身上拉,表格是否你老婆填写的?”</p><p class="ql-block"> 却被局机关党委书记当场制止:不要扯别人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会后小组讨论时,余某(文革后的大专生)提出:“有群众反映,对方某分管的档案不放心。有人说,早在提职称时,因为六六年以前毕业的先解决,而常某(1967年毕业)却提为助理工程师,已经被人注意了。果然加工资时她又多加。大家都看着的!不要以为设计室的头头就能够一手遮天,我们在局里也认得人的!”</p><p class="ql-block"> 君某(工农兵大学生,工会主席)说:“我听到群众反映常某提助理工程师的问题后,向室主任桂某反映这个情况,桂某却训斥我说:‘她的文凭比你的还要硬些呢!’”</p><p class="ql-block"> 白纬提出几点问题:“党支部书记应该讲清楚到底是哪几个人的责任;现在出了这个大的事情,室里的年终总结总应该重写了吧?我们单位的人事管理现在已经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包括党员骨干!局里似乎需要检查一下设计室里的档案里有没有被方某改动、添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项某(业余大学生)说:“方某对自己一伙的人总是包庇:像萧某(业余大学肄业)加工资时实际上是拿多的,因为她已经退学了,还旷工,根本不能算大专生,头头连提也不提,就因为她是方某老婆的徒弟!别人读书考试成绩不好,头头就大会小会乱讲!”</p><p class="ql-block"> 辛某(文革前中专生)说:“现在有人还想包庇方某,这实际上是害了他。当初他要是好好检查,恐怕就不一定上报纸了。连党员都认为那次已经被方某蒙混过关了,想不到风云突变,党报都登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室主任桂某在会后发狠道:“后来解放日报记者又来调查,说有人告室里包庇方某,准备再写报道。我就对着记者拍桌子说:‘你没有调查清楚就乱讲!你如果登解放日报,我就登人民日报去!’后来报纸就没有再登,主要是由于方某已经退钱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方某在设计室领导班子会议上再做检查。</p><p class="ql-block"> 局机关党委书记作总结说:“方某光给自己戴帽子不行,还不如不检查!人事部门是要害部门,干部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能以权谋私,若有必要就排除出去!你们单位发生的这种事在全上海是唯一的!原先方某在领导班子中的检查还是流水账。有人说,方某刚提拔,新班子刚成立,他就做出这种事,造成设计室的思想混乱!方某是以‘威’取‘信’,而不是以‘信’取‘威’。虽说犯错误难免,但是也要看错误的性质。比如贪污、盗窃、存心不良,怎么能原谅?”</p><p class="ql-block"> 室主任桂某在会上承认自己对这件事没有抓到底,没有叫方某在全室大会上作检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会后小组传达领导班子会议上的精神时,白纬说:“若常某没有同学在这里,这件事就这么混过去了?方某的事情可以说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讲后面的事情。看他是否改正,要看室里为今后准备的措施,以后是接受还是躲避群众的监督。”</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私下说:“不知道方某朝大家的档案中塞了什么?工资调整的时候,副主任闵某去政校读书,工会主席君某是工调小组的,却故意把他借到局里去,就剩他们几个头头把持一切,这是怎么回事?是这里推荐的还是上面点名的?我们觉得完全是有预谋的!老桂头借各种名义压服大家。方某还要让副主任胡某帮他去给常某弄调干生的证明!市里抓经济犯罪时,局建筑公司开头炮!整党又是我们设计室开头炮!太难看了,因此估计局里也想保方某,但是被捅到党报去了,实在保不住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2月,局机关党委书记薛某与副书记李某(桂某战友)主持方某的检查。</p><p class="ql-block"> 薛某总结说,现在任务重,要团结,要采取同志式的态度,与人为善。等等。他还强调说,对方某如何处理是党内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会后大家讨论时,都认为上面要保下方某了。因为一说到“党内”,老百姓就没有发言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任桂某会后对金某(工农兵大学生,党员)发狠说:“想搞我,别想!就是想搞倒小方,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没有书记兼主任桂某对方某的信任与重用,方某是不可能做出如此荒唐的动作的。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辛某(文革前中专生)说:“我从福建调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助理工程师,按级别补上地区差别后,工资应该是59.5元。但是方某只给我58.5元!我刚回到上海只是高兴,而且设计室还没有新大学生,无法比较。后来,我看见七七级熊某的工资是59.5元,就去找头头,头头不肯改;我又去市劳动局、局干部处,他们都说应该按级别加工资。但是设计室头头就是不改。我甚至对他们说:‘你们这样扣我一元,真是太黑良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方某与设计室副主任闵某是同时入伍、入党的,两人都搞过部队的基建。但是闵某被作为“调干生”进了大学,方某现在还在读业余高中,因此方某的怨气大得很。</p><p class="ql-block"> 这次加工资,方某硬卡下闵某的两元(按政策属于可上可下),气得闵某与方某大吵了一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方某仗着桂某的重用,老是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骚操作”,确实有点忘乎所以了,不懂得最起码的收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权谋私</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金某说:“设计室曾经把曾某、向某、秦某、战某、宠某这五个文革前大学生,原先都是全民编制的,加上胡某这个文革前大专肄业生、副主任,还有常某这个方某的妻子、业余大学生,一起报到局里去,要求由集体编制转为全民编制。局里要求把他们七个人按原先是全民编制的,和一直就是集体编制的,分开报上来,方某当着大家的面说得好听,实际上干脆只把胡某、常某报上去,结果大家都没有转成。曾某他们五个人事后得知这个情况,都气坏了!”</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方某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有什么意思?他们大概总以为自己就能够一手遮天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金某说:“设计室有几个人要求升工程师的报告送到局里去,其他人都有缺点,唯有方某的老婆常某没有任何缺点。干部处准备批准,正好基建处长碰到干部处的人,看到那份报告,说了一句:像常某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升工程师?于是她就被拦掉了。”</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这样看来,局里基建处还是有明白人的。我今年7月份,有一次跟曾工、常某一起去参加一个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查会,局基建处副处长陈某没有到会以前,常某对着曾工抱怨起陈某的官僚主义来,说:‘陈某不管技术,他就是大事管不了、小事抓住不放。’等陈某到会以后,常某却对他特别恭敬。散会后各自离开,回家的路上,常某又开始说陈某资历不够,为曾工抱不平。这个女人几个小时里面三次变脸,真令我大开眼界了!”</p><p class="ql-block"> 金某说:“方某夫妻都是这样的人,变色龙!还有方某曾经分过一次房子,他让给自己的弟弟去结婚,因此他还算是困难户,这次分房又要求参加!”</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这太正常了!否则他当干部图什么?就算他想当雷锋,他老婆也不会同意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金某说:“我们这些‘工农兵’,以前一起报上去要升助理工程师。桂主任、方某等经常对我们说:‘我们为了你们升职称,多次跑到局里去说情。’后来我们去局里打听,工作人员说:你们几乎每个人的报告都写着‘此人无工作能力’,这叫局里怎么批准?我们听了都气坏了!回来找到方某,要求看自己的申报表,但是方某却说:‘那些作废的申请表已经拿回来,销毁掉了。’对他这种无赖行为,我们都气得无话可说了!”</p><p class="ql-block"> 白纬说:“那是因为你们在这里呆了十来年,有能量,局里有认识的人,可以打听到消息。像我们这样的‘外来户’,只好任人宰割了!不过,我真的想不通我们单位的头头这样到处去贬低自己单位的职工,而且还是不可能威胁到他们地位的人,图的是什么?方某压制你们,算是不让你们压过他老婆,还说得过去。你们不管升到什么位置,就算马上都升到工程师,也威胁不到老桂头的地位。我能够想到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妒忌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桂某与方某总是非常愚蠢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天衣无缝。他们难道没有想到,经历过文革这么大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政治运动后,大家的眼界早就大开了!想法与行动能力,早已不是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了!</p> <p class="ql-block"> “左瘸”言论与举止</p><p class="ql-block"> 1984年8月,副主任方某出事后,他妻子常某跑到设计室来说:“我不是有事情是不愿意再到设计室来的!设计室就这么好?我看看就一包气!人做事还是要正直一点,不要做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以前讲迷信,说要给子孙积阴德。现在讲道德!设计室就是‘阴沟洞里翻恶浪’!有些人还是唯恐天下不乱!人还在、心不死!”</p><p class="ql-block"> 常某还讲了文革中设计室同事的一些情况,把几个人骂得一钱不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觉常某讲话时常有些古怪的话,似乎是文革中的政治术语加上海的“流气”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老工程师晋某由于害怕抄家,将家藏的二十两黄金藏在单位里,被同事知道了,方某、常某等将黄金抄走。</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落实政策将黄金还回来,主任桂某、方某等又逼着晋某拿到银行去,只兑换了二千元,而现在每两黄金的收购价就是400元。因此,晋某对桂某、方某等非常愤恨,他退休后,设计室当时没有给排水工程师,想挽留他再工作几年。但是他坚决拒绝,表示坚决不愿意再跟他们共事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项某(业余大学生)说:“文革后期,常某看见别人买了许多月饼,也要发话,说这是资产阶级作风!自己家里就买了两只月饼四个人分分,算是过节了。她以前看见别人穿裙子、烫头发都要讲话,而现在她自己也穿裙子、烫头发了。她实际上是自家穷,看见别人有钱,就‘熬不得’!”</p><p class="ql-block"> 董某(工农兵大学生)说:“文革时推荐上大学,常某提名习某的原因之一就是,习某在单位食堂吃饭,每次买小菜都不超过一角钱。而我有时买两个贰角以上的菜,被常某看到了,她就说:‘这是有等级的人吃的,我们就吃不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贼心不死的最后小动作</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林某(文革前大学生)说:“方某做了一份关于知识分子调查的表格,交给平某去抄写。我看见了,发现自己被写成‘六四年参加工作’,而我实际上是五七年参加工作的,六一年被精简退职,六四年重新参加工作。而设计室里其他工作时间间断的人,却又都按毕业分配工作的时间算起。我气坏了,准备自己去局里找局党委谈一下。”</p><p class="ql-block"> 大家听了后推测说,这牵涉到方某妻子常某,因为她参加工作较晚。若重新定职称,方某想将常某和薛某、林某等一起定为工程师,因此把别人的工作时间改晚些。方某以前也是一直背后对林某搞小动作的:把她们三人都写成“大学毕业”、换掉林某填的表格等等,其实常某和薛某是大专毕业的。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这是白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的“第二课”:不要轻易相信人事干部的“党性”,而是相信“人性”!</p><p class="ql-block"> 白纬个人对人事干部的印象是“草菅人命”,这与他们个人的品质优良与否的关系不大。</p><p class="ql-block"> 土改时,白纬祖父被定为“小土地出租”。五八年大跃进时,有人民来信说他是“逃亡地主”,于是在白纬祖父后代的档案中,老人就成了“地主”。</p><p class="ql-block"> 这一点其实只要人事干部给白纬祖父家乡去一封信就能够解决的,但无人愿意多此一举。</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造反派说白纬父亲是“国民党少校”,于是白纬兄妹就成了“国民党少校”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白纬父亲的“国民党少校”问题解决了,但是白纬兄妹的档案却无人想到应该去纠正。</p><p class="ql-block"> 用一位白纬最钦佩的前人事干部的话来说,就是:人事干部中特别坏和特别好的属于少数,大多数都接近于“工具人”,而且是精准度不高的“工具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设计室的辛某(文革前中专生)从福建调到上海后,市人事部门答应全包下他们的工作,于是他就在家安心等候。后来人事部门却告诉他,上海的设计院不要;他急了,只能自己跑腿,外贸局、旅游局都嫌他没有大学文凭,不要,最后只好他联系到某工业局设计室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三届”大学生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的领导层里应该都有一些文革中上去的非大学生,他们自身的利益必然使得他们抓紧机会谋取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言论当然也残留有文革中“左瘸”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随着大批新大学生的毕业、参加工作,这类干部逐渐离去,此类“左瘸”的行为与言论已经成为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录此以聊备一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造反派副主任胡某</p><p class="ql-block"> 胡某,设计室副主任,分管土建专业。</p><p class="ql-block"> 他原来就读的学校是中专(三年制),院系调整时该中专取消,他转为某工学院二年制大专生。据胡某自己说,他是1956年毕业的。但工会主席君某说,自己看过他的档案:只是大专肄业生。</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洪某(文革前中学生)、薛某(文革前大学生)、胡某三人都是造反派,胡某是副司令。</p><p class="ql-block"> 而文革后,设计室主任桂某居然说:“胡某是‘造反派做好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胡某居然得到被自己“打倒”的“走资派”称赞,亦属奇事,可见胡某在造反期间的处事较为圆滑。而且,文革后造反派洪某混得还不错,不但趁着设计室进了一批中学生时,解决了自己的婚姻难题,后来还调出设计室。</p><p class="ql-block"> 这些情况也说明了设计室“走资派”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不过,由于设计室属于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单位,造反派在十年文革期间,确实维持住了设计室的正常运行,以及数十名职工的生计,这一点比起那些只会搞破坏的造反派来,确实应该算是做了一点“好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技术水平低下,推卸责任</p><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耿某(1955年大学毕业生)于1975年设计、薛某校对、副主任胡某审核的某厂厂房(查无计算书),因楼面有较强振动源,导致钢筋混凝土屋架大梁严重开裂,钢筋与混凝土出现分离现象。</p><p class="ql-block"> 经同济大学测定,认为钢筋混凝土屋架大梁的开裂是疲劳所致。</p><p class="ql-block"> 厂里准备换成钢屋架。</p><p class="ql-block"> 设计室讨论时,大家都建议敲掉钢筋混凝土屋架,换成钢屋架,但是胡某反对,坚持要加固钢筋混凝土屋架。大家争论了两天,也没有得出结果。</p><p class="ql-block"> 厂里因为停产一天就要损失六万元产值,因此催得很急,说话已经很难听了。</p><p class="ql-block"> 室主任桂某发火说:“你们这么多工程师,水平在哪里?要不要我出去请个高级工程师来?”</p><p class="ql-block"> 胡某也发火了,表示自己不愿再去那个单位处理问题,要另一个副主任闵某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胡某为了掩饰自己审核的失职:没有计算书居然同意出图,对楼面有较强振动源却不建议采用隔震措施,而坚持加固屋架。实际上加固屋架需要搭建脚手架,还需要两周的养护时间,因此明显不符合甲方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设计室发生的扣奖金事件,起因是设计室设计的上海郊区某多层工房,发生大沉降与倾斜事故。</p><p class="ql-block"> 被扣奖金的职工怨声载道。主要诱因是主管该工程的副主任胡某给出的理由,简直令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 项某(七二届中学生,业余大学)排预制楼板,被扣1.5元奖金,她不服气,责问说:“我排的楼板有什么错?”</p><p class="ql-block"> 秦某(七二届中学生)设计的是楼梯,被扣了1.5元奖金,她反问:“我的楼梯又没有出问题,为什么要扣钱?”</p><p class="ql-block"> 林某(文革前大学生)设计的是底层框架,被扣了3元奖金。理由是副主任胡某认为,要是框架的梁柱截面做大些,就能限制不均匀沉降了。林某不服气:“框架的梁柱截面大小跟沉降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苏某(七二届中学生)设计的是基础,却只被扣了3元奖金,她当然不响了。</p><p class="ql-block"> 辛某(文革前中专生)设计的是做建筑,也被扣了3元奖金,因为他事实上是项目负责人。虽然出事后,他承认自己不懂结构设计。</p><p class="ql-block"> 曾某(解放前大学生)是组长,被扣了3元奖金,他认为事故的原因是因为勘察资料的问题(上海民用院对该工程未进行勘察,仅提供附近住宅的资料),并不服气。</p><p class="ql-block"> 副主任殷某(文革前大学生,非工民建专业)是复核,被扣了5元奖金。</p><p class="ql-block"> 白纬评论说:“这明显是民用院提供的地质资料有问题,我们单位头头应该跟民用院去打官司,只会弄自己人算什么本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副主任胡某找白纬等谈话,因为上星期六白纬对上海郊区多层工房发生倾斜、以及扣奖金的事情提了意见。</p><p class="ql-block"> 胡某解释说:“我算出来工房的偏心距很大,但是若公布出来,怕设计人老工程师曾某受不了。别的组设计的几幢工房也有倾斜,但是没有超过规范的规定。而这幢工房又造成了经济损失。因为我从那些多层工房都是向南倾斜,而南面都有阳台,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计算上部建筑物的重心时,阳台以外的部分可以按均布荷载考虑,只要计算阳台荷载,就可以很方便地算出上部建筑物的重心了。根据这个论点,我搞了个基础技术措施。还打算写篇论文,讨论一下关于设计室设计的房屋倾斜的问题,希望大家都拿出积累的资料来。”</p><p class="ql-block"> 胡某离开后,项某等问白纬:“你觉得胡头头的说法对吗?”</p><p class="ql-block"> 白纬回答说:“胡头头的意见简直是丢人现眼!他不能去翻翻规范和教科书吗?南面纵墙上的门窗比背面纵墙上的窗多很多,中间纵墙只有门洞;楼梯间恒载比房间恒载大多了;中间纵墙也不是居中布置;屋顶水箱的位置一般放在北面,等等,这些因素他都没有考虑进去,怎么能说‘阳台以外的部分可以按均布荷载考虑’呢?”</p><p class="ql-block"> 曾工等听了白纬的话后,都说胡某想编技术措施就是胡闹,没有人会相信他的重心计算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其实大家当时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关键是沉降大与偏心距计算有问题。关于沉降大的问题,当时都采用天然地基,可以不论;偏心距计算的问题,在当时的设计人员中应该属于普遍现象,因为白纬去该工程的现场,看见上海民用院设计的多层住宅,也有房子的倾斜已经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胡某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无论是设计室的人还是外面的人,都不会认可,因为根本就违反常识,毫无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他弄出来的技术措施,白纬看了后,批评得一钱不值。</p><p class="ql-block"> 胡某说是自己想写论文,他有这个水平吗?很值得怀疑。</p><p class="ql-block"> 还想叫别人拿出资料来,让他爬上去,人家都有那么傻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莫名其妙的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 1983年12月,建设单位请设计某工程的给排水专业郭某(业余大学生)去南汇县参观,胡某无法反对,但是他警告郭某说:“你当天一定要赶回来,不准住旅馆,否则后果自己考虑!”</p><p class="ql-block"> 郭某听了后大怒道:“南汇县这么远的地方,我赶过去,还没有看好,就要往回赶,那还去做什么?你干脆不让我去不就好了嘛!”</p><p class="ql-block"> 两人大吵起来,</p><p class="ql-block"> 后来扯到郭某刚交出的一套图纸,胡某说:“我又没有叫你画这套图纸!”</p><p class="ql-block"> 郭某一听此话,立刻冲过去抓过图纸说:“好!你说没有叫我画,那么算我白画!”随即当场把图纸撕碎,扭头不理胡某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胡某就无法下台,只得回头迁怒于曾在旁说过风凉话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时已晚的找后路</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主任桂某病倒了,将室里的工作托付给胡某,他非常起劲,却不知自己的末日即将临头。而人事干部方某已经非常乖巧地开始动手往外调动了。</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胡某被免去室副主任的职务。</p><p class="ql-block"> 胡某的妻子到局里去了几次,责问:“为什么把胡某贬为庶民?他辛辛苦苦地工作了二十多年,为什么落了这么个下场?”并且哭了。</p><p class="ql-block"> 局里的接待人员都嗤之以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想:“新三届”大学生刚工作时,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应该都有一些文革前毕业的大专、中专生,靠着自己在文革中的“表演”爬上了高位。</p><p class="ql-block"> 随着大批新大学生的毕业参加工作,这类干部因为脱离技术工作多年,本身的技术储备薄弱,加上有政治上的污点,因此逐渐没落了。</p><p class="ql-block"> 这类干部的行为与言论已经成为历史遗迹。录此以聊备一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