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英烈气 千古海南潮

芨芨草

<p class="ql-block">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p><p class="ql-block">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建于清光绪15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楼前有五位英雄的石雕相,祠内有他们的生平事迹简介。在五公祠的东侧,还有一明代所建的高楼,是祭祀苏轼的”苏公祠“。想当年,苏轼被贬海南之前,以为这里是苦不堪言的蛮荒之地,没想到会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惊喜。当然,就苏轼的性格,哪里都有他的小确幸,他的乐观和豪迈,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他善于苦中作乐、苦中思考。他的人品才华高山仰止。这次之所以来海南,就是因为这里有过苏轼所留遗迹,还有海瑞、宋庆龄等令海南人感到骄傲的伟大人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遍访国内名胜古迹乃平生所愿。</p> 祠内有苏轼塑像。院内还有苏轼指凿的两口井:浮粟泉和洗心泉。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岛,曾在这里暂住20天。他得知当地人饮水困难,就指导开凿了这两口井。<br> 院内还有荔枝、龙眼、梅等古木参天,幽静而雅致。 <p class="ql-block">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大功臣,平生致力于安定国家的疆域,对于东汉的边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援英勇善战、忠心爱国,为了国家勇于牺牲的精神被后世广为传颂,令后人的钦佩,如今有不少成语的典故出自于虚册拍马援的事迹。马援平生都在为国征战,涌现出了不少有关他的典故,包括善鉴名马、马伏波射潮、虮虱无依、画虎不成反类犬以及比较出名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马援铜柱,其中很多都体现了马援尽忠报国的精神。</p> <div>参观了五公祠,也一并参观了两伏波祠——为纪念西汉的路博德、东汉的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而建,是海南较早的古迹之一。海南最早建伏波庙是在宋朝,据《正德琼台志》记载:“伏波庙在郡城北六里龙岐村”。明万历四十五年琼州副使戴熹又在府城西边的教场演武亭建“汉二伏波祠水久该祠被毁,至清朝先后有重修,雍正八年郡城文武捐修”。清光绪十五年朱采主持修建五公祠时,把“汉二伏波祠”迁建在五公祠内,并改名为“两伏波祠”,同时增建了拜亭,民国年间和解放后该祠有几次较大规模的重修<br></div>